宋鲁郑:世博走进中国 中国走进世界 zt

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仅仅两年世博会也来到了中国,上海。如同2008 年一样,一个可以把来自西方的体育盛会挥洒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中国,也同样可以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不同文明强大吸纳能力而著称的传统,把这一人类历史上首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推演到空前和无以伦比。

世博会虽然现在号称万国博览会,可以展示、记录一个国家和世界的时代文明、甚至对未来的期盼,然而其发源却不过是中世纪商人定期的集市。直到1851年处于鼎盛时期的英国为展示其国力,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发起下,在伦敦举行了首届世博会,才变身为现代意义的全球盛会。由于举办世博会可为主办国带来庞大的产业与经济效益、促进国际交流、提高本国地位、开阔视野甚至促进城市建设(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对多瑙河的疏浚开通和对维也纳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至今仍是世界城市改建成功的典范),自世博会诞生以来,就成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垄断性专利。其中创始国英国举办过三次,法国七次,美国十三次!尤其是1964年美国纽约博览会会期长达360天(名列第二、第三的纪录也是美国创造的,分别为1939年纽约世博会340天,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288天)。需要指出的是,明治时代的日本虽然已跻身世界强国,但屡屡申办世博会而不能如愿,直到今天,南美和非洲仍是空白,足见世博会门槛之高和在全球的份量。

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还可从我们的东邻日本窥一全貌。日本至今已举行过四次世博会(两次综合,两次专业),1970年大阪世博会是首次。当时的日本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联邦德国,位居西方社会第二,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最发达国家。但拥有1亿多人口的日本却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价值观紊乱。国民素质之低劣从小学老师的教导中可见一斑:“外国客人来了,要讲文明,不要再随便撒尿了!”而当时的主办城市大阪为应对城市垃圾,不得不召开政府会议,掀起一场全市清洁运动,所有市民都要每天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另一场“安静运动”竟然是要求市民开车尽量不要按喇叭。就是在世博会召开期间也是风波不断,当时一位著名议员为了不用排几个小时的队也能看阿波罗号和月亮石,竟然坐上一部残疾人轮椅,想从残疾人通道入馆,结果被工作人员发现,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轰动一时。

但是,为时半年的世博会,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在世博会上赢得自信(发现日本的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无几)树立了目标的日本人,把产业升级和质量监控放在了首位,开始重塑日本制造,从出口大国向品牌出口大国迈进。大阪世博会也带动了关西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大阪世博会让国民开阔了眼界,日本走向均衡发展。正如日本财团理事长尾形武寿给大阪世博会的定义“国家找到了在世界上的位置,那一代年轻人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大阪世博会还创造了多项自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以来的纪录,特别是入场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421万,迄今40年来未被打破。

日本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呢?政府组织、国家动员,几乎全民参与。实际上,当时日本面临着强大的反世博运动。其理由也千奇百怪。比如他们批评:在铁路和高速公路方面花钱太多太浪费;与其那么大把地烧钱,何不把这些钱用在穷人福利上?大规模建设难免破坏环境和扰民;世博会后,留下大片空地无法利用。甚至地方政府如大阪的近邻京都就如此质问:国家把钱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投入到了大阪,对京都有什么好处?看世博的车可能连着半年堵到我们这儿,让我的老百姓出行不便。以至当时,连大阪世博会会长也没人愿意担任。最后通产省大臣出面找到将满80、东芝公司的退休总裁、当时已兼任了380个职位的石坂泰三。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日本政府在这样的反对声浪下退缩,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可以说1970年大阪世博会,把现代世界博览事业推向了巅峰,也把日本推向了巅峰。

40年过去了,世博会再次回到亚洲,而这一次登场亮相的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辉煌历史、并且重新崛起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相似,中国也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在奥运会后不久举办世博会,也是政府组织,国家动员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面对的反对意见也相关无几;花钱太多,何不用在穷人福利?破坏环境,留下大量空地云云。不知今天的日本看到它曾面对的问题,会不会付之一笑?感叹当年自己的幼稚、青涩和井底之见?

上海世博还未开幕就已经创造了无数前所未有:丹麦的美人鱼百年来第一次离开故乡本土,来到上海新居。法国馆的口号是“给中国送礼”,而送来的礼物也是从来没有离开过法国本土的国宝:梵高、赛尚等画家的七件稀世珍品。为了这七幅传世名作,法国馆竟然包机七架,法国馆届时也是全程24小时中国武警等部队保护。为什么七件艺术品要派七家包机分别运送呢?法国馆长如此回答:“七件珍品均是法国国宝,不能放在一架包机里。万一坠机了,七件宝贝全没了,我就会成为全法国的千古罪人。” 比利时为了突出自己欧洲中心的位置,大花血本,拿出自己展馆的三分之一场地免费给欧盟----要知道欧盟是以前从来不参加海外展的组织的。德国人则说,他们的世博馆是按中国的易经精髓建造的。第一个政府首脑公开表示拒绝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波兰,这次却用剪纸艺术作为自己的外墙。投资最大的是沙特(14亿人民币),该馆(展馆为船形)主题是“中阿友谊永世相船”。

中国虽然是第一次举行世博会,但和世博会的渊源并不浅。第一次伦敦世博会上就有中国商人的影子。尽管当时参展的丝绸包装粗陋,但由于质量上乘而获得金、银大奖,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不过在李圭----一个海关税务司里的“小人物”——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之前,每届世博会的中国代表团里都没有中国人,而是由中国海关里的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不仅如此,中国展馆往往地处偏僻,产品匮乏,门可罗雀。这也正是一个国家真实国力和全球地位的写照。虽然如此,中国人的世博梦仍然油然而生。鉴于国力衰微,无不把这个梦寄托到未来。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向壁虚构《新中国未来记》之时,就把上海举办世博会作为未来新中国的憧憬之一,这也是以他为代表的整个民族的强国和民族复兴的梦想。一个世纪过去了,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中国终到了百年圆梦时分。而且是以“真正最后崛起的大国”身份、创造世博会参展国(地区)最多纪录、并将打破日本四十年前写下的参展人数最高纪录的前所未有的身份来圆这个梦。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古老中国焕然一新?这可从中国参加世博会第一人李圭的结论寻找到答案。当年的李圭在感叹美国富强的同时,也开始探究美国富强的根源以及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最后的结论是美国建国百年就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政治之善”。而中国能够在三十年间重新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岂不也是“政治之善”吗?不错,中国在生机盎然、迅速前行的同时,也旧病新弊尚存,可是想想四十年前的日本,这岂不都是正常的历史逻辑吗?更何况当年美国的所谓“政治之善”,对内大搞种族隔离、残酷镇压印第安人、瓜分印第安人土地(仅《道威斯法案》强行剥夺60%的印第安人土地),对外积极扩张、入侵、殖民。怎能和今日中国政治文明相提并论?

世博会对人类来说是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它能够敏锐地捕捉工业创新,以加速器的作用,促进技术、工艺、产品的传播。对一个新兴国家来说,则往往会成为一个新时代到来的钟声。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既是财富也是重负----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将会在首次的世博交响乐中奏出一曲什么东方乐章,以改变世界、升华自我?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所有跟帖: 

长见识! -geusts- 给 geusts 发送悄悄话 geust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3/2010 postreply 20:20:2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