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凶杀案接二连三 公安部下令加强全国校园安保

来源: Galahad 2010-05-03 08:22:4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33 bytes)
韩咏红 北京特派员

  中国各地接二连三狂徒闯入校园砍伤教师与儿童的严重暴力犯罪,公安部门为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开展一场全国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公安部网站“五一”当日贴出的通知,该部的指令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充分认识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立即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园内部安全隐患逐校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迅速落实整改措施,彻底消除隐患。 

详细的通知也要求组织派出所民警、交警、巡警、特警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的治安巡逻,特别是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和校园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部位,加大巡逻盘查力度。

通知要求,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门口要设立专门警务室,或依托学校门卫室设置治安岗亭,及时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公安机关要督促学校严格门卫查验制度,严防不法分子混入校园,而且指导学校在大门、围墙、宿舍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报警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校园安全事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此外,通知要求公安民警深入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地公安机关也要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健全保卫组织、配备专业保安力量和必要的防护装备,加强校园内部的巡逻守护。

公安部部署的治安整治行动,也扩展到学校与幼儿园的周边。上述通知要求迅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隐患大排查,要加大对校园周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中小旅店、网吧、娱乐服务场所等复杂部位的治安管理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不法活动;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还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整治校园周边的违章建筑、查处违章经营场所,净化学校周边社会环境。

此外,“可能威胁社会治安的高风险人员和危险物品”,要受到加大力度的管控。通知还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加大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好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涉校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中国在过去39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五起校园严重伤害案件。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民郑民生闯进当地某小学,砍杀小学生,致8死5重伤;而就在4月 28日郑民生被执行枪决的同一天下午,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又发生凶杀案,一名病休教师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8名学生和1名教师;隔天,江苏省泰兴市发生无业男子在幼儿园持刀砍伤32人血案,伤者包括29名儿童,2名教师和1名保安,其中5名儿童伤势严重。4月30日,山东潍坊市有男子持铁锤闯入小学,打伤5名学生,然后自焚死亡。

杜绝惨案的根本在校园之外

 连续不断的校园凶案凸显了中国失意人群以及精神病患者对公安安全构成的隐患,国内舆论界同时也担心,现存的社会矛盾正以对无辜者施暴的犯罪形势宣泄出来,而校园凶案呈现出来的扩散现象,更是令学校师长与家长忧心忡忡。

  不过,舆论界与中国网民对于上述血案与凶徒的评语也呈两极发展。一方面,有学者强调不能允许社会不公作为滥杀无辜的理由,社会与媒体要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让人们意识到伤害无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原谅的罪行。

  但是,在另一方面,五起连环血案也让社会焦点再次聚焦到社会公义,中国社会信仰与社会心理辅导机制的缺失问题上。

  许多评论不约而同指出,杜绝校园惨案的根本在校园之外,政府应加大民生投入,营造社会公平,因为当自民生压力扭曲了很多人的心理,挤压人们的心理承受底线时,一些人感觉生命没有了应有的价值,什么冲动的事情都敢干。

  再者,舆论也呼吁政府完善民间组织和社团组织的职能,让这些组织发挥缓解民间矛盾和稀释民怨的传统作用,并且重建社会信仰,完善社会心理辅导机制。

所有跟帖: 

先治标,而后还是要治本。转贴:北京112所学校配夺刀工具 -一万个人都很自豪- 给 一万个人都很自豪 发送悄悄话 一万个人都很自豪 的博客首页 (2300 bytes) () 05/03/2010 postreply 08:58:36

世界上也从来没有这么腐败的政府,保护校园,笑话,有空还是准备迎接革命吧! -Mulan123- 给 Mulan123 发送悄悄话 (124 bytes) () 05/03/2010 postreply 13:36:4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