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将价值20万元的125吨的“爱心蔬菜”运往东兰、巴马、凤山、乐业等4个重旱灾区县,帮助重旱区群众渡过难关。 中新社发 喻湘泉 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668/3066813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2月25日上午,武警云南总队所属各州市的单位将全面展开向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自去年入秋以来,云南省境内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出现了60年不遇特大旱灾。云南总队官兵先后投入数千兵力参与扑火抗旱。总队在筹集资金为村民购置应急水泵、塑料水桶等抗旱装具器材的基础上,先后出动1000多名官兵、车辆200多台次,支援曲靖、保山、玉溪、迪庆等旱情严重的地区抗旱救灾。 中新社发 郝亚鑫 摄
综合消息,未来三天,中国西南部分地区将迎来小雨或阵雨,由于降水量少,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当前旱情,西南大旱仍将持续发展。针对日趋严峻的旱情形势,中国高层接连表态,要求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各相关部门紧急行动,派出工作指导抗旱救灾,多省也积极行动,向灾区运动救灾物资。
高层表态: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在宁夏考察时特别强调,最近一个时期,中国一些省区发生了严重旱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当地驻军一定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密切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做出更大贡献。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他强调要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要组织运水、送水,不惜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部门行动:
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18个组赴旱区指导抗旱
针对日趋严峻的旱情形势,国家防总、水利部加大抗旱工作力度,先后派出18个工作组和专家组赴西南重旱区和北方冬麦区协助指导抗旱工作。
2月24日,国家防总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国家防办加强值守,实行抗旱应急值班。此外,还商财政部两次向西南受旱省(区、市)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共1.55亿元,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及早下达2010年人饮解困和灌区改造工程计划及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重点向重旱区倾斜,支持旱区抗旱。
民政部紧急部署 确保灾区群众有水喝有饭吃
民政部3月23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西南五省区市的民政部门要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切实解决好群众饮水和口粮等生活困难。
民政部要求,要积极采取应急调水、组织送水、抽水、打深井、灌水窖、发放生活补贴等多种方式,全力挖掘水源,千方百计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用水。尤其要做好福利院、敬老院和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以及高山、边远地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开展送水、送粮服务。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灾区抗旱救灾,确保灾区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民政部还要求管好用好旱灾救灾资金,要坚持专款(物)专用、无偿使用的原则。
中国红十字会接收捐款达104万元
中国红十字会23日发布消息说,截至23日12时,中国红十字会已接收来自社会各界针对中国西南旱灾灾区的捐款达104万元人民币。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向云南灾区下拨5万元紧急救灾备用金和价值60余万元物资,支持当地红十字会开展救助工作。
此外,科技部也于3月19日启动了西南干旱灾害应急机制,紧急部署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南方干旱的科技抗旱工作。
各地驰援:
浙江广东开专列向旱区运送饮用水
针对西南地区的灾情,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慈善总会23日下午紧急调拨4个车皮约220吨矿泉水 (价值100万元),分别支援云南和贵州两省抗旱救灾。预计当晚8时左右发车,30小时后到达灾区。
3月22日,浙江也发出三趟“抢”字头专列,共120节车,里面装有共38万箱1300万元农夫山泉送往云南灾区,这些1.5升装的饮用水价值约1300万元。浙江应急办表示,这些物资将一路畅通无阻,保证在72小时内直达云南灾区。据悉,38万箱饮用水运抵云南后,该省将约有16个县市的缺水百姓喝上优质饮用水。
现状:西南旱区180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国家防总统计,截至3月 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有2271万人、138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占全国的85%),作物受旱709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57万亩;有1805万人(占全国的79%)、101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五省区市采取各种抗旱应急措施,全力保障当地民众饮水安全。其中,利用水库供水解决329.5万人,通过实施应急调水解决196.3万人,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 84.0万人,通过拉水送水解决519.4万人,通过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解决676.0万人。
中央气象台:西南大旱仍将持续或发展
中国西南5省市区正在遭受历史罕见的大旱。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的程度,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旱情。
中央气象台23日18时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根据3月23日监测,云南中部、北部和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和西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未来三天,广西大部、贵州大部、云南西北部和东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阵雨,其余旱区无有效降水.云南、贵州、川西高原南部、广西西北部等气象干旱区旱情将持续或发展。
气象部门提醒: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的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农业和工业生产过程采取节水措施,降低农业和工业用水,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旱区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应严加防范,禁止野外用火,确保林区安全。
胡锦涛在宁夏考察 要求军队积极抗旱救灾
这是胡锦涛在银川市永宁县胜利乡园林村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打井施工点,同当地群众一道高兴地用手捧起部队刚刚打出的井水。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30663/3066309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这是胡锦涛到银川小任果业有限公司考察时,勉励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上做出更大成绩。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贺兰山麓,黄河河套,塞上平原,春意正渐渐萌动。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3月21日至 23日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工作。在银川、吴忠、石嘴山等地,总书记一路风尘仆仆,就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激励宁夏61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抢抓发展新机遇、描绘发展新宏图。
到企业车间、研发基地,进果蔬大棚、示范牧场,总书记看生产、问效益、话创新,对宁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对西部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胡锦涛这次考察的一个重点。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宁夏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研发生产的稀有金属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用途。1995年,胡锦涛曾到这家企业考察。时隔15年再来,总书记仔细观看产品陈列和生产流程,详细了解企业这些年生产经营特别是技术进步情况,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的新成绩感到欣喜。胡锦涛还亲切看望了在这家企业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等专家和科研人员,对他们扎根贺兰山下,艰苦创业、自主创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总书记对大家说,中央已经作出加快培育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希望你们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作出更大贡献。
宁夏林业研究所经过转企改制,把科学研究与成果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现代农林产业方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胡锦涛考察了研究所的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试管苗移栽车间,就依靠生物技术培育抗盐耐旱植物等问题同科研人员交流讨论,还兴致勃勃地通过显微镜观看经脱毒的葡萄茎尖组织。总书记希望研究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引入力度,为推动具有西北特色的农林产业发展、为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发挥应有作用。
银川小任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无公害水果、蔬菜的科研、生产和加工,已辐射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司的果蔬大棚里,胡锦涛同公司员工深入交谈,从果蔬的品种、销路,到温室大棚的成本、收益,再到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的情况,问得十分仔细。总书记对这家公司依托独特资源、运用科研成果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业,并帮助当地农民走上致富道路表示赞许。他对公司董事长任爱民说:“小任公司不小,服务农民可嘉。”胡锦涛勉励公司继续努力,做大做强,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上做出更大成绩。
宁夏塞上阳光牧场是一个现代化的示范奶牛场,目前存栏良种奶牛1500多头,年产鲜奶6500吨。在这里考察时,胡锦涛着重了解这家企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发展互助合作金等形式带动周边奶农扩大生产、增收致富的情况。总书记强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奶制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发展奶牛养殖业的独特优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切实保证奶源质量,带动更多群众勤劳致富、科技致富。
走上黄河堤坝,来到湿地深处,总书记了解情况、肯定成绩,对宁夏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新的嘱托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胡锦涛十分关心宁夏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专门到黄河标准化堤防和星海湖生态湿地保护区考察。
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吴忠利通区段,胡锦涛一边听取汇报,一边察看堤防建设情况。了解到经过加固的堤坝大大提高了防洪防凌能力,看到河堤旁已种下一排排护堤林木、堤坝上建有高等级公路,总书记称赞他们办了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他语重心长地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进一步搞好黄河堤防建设,为保护好、治理好我们的母亲河不懈努力。
在石嘴山市星海湖生态湿地保护区,当年一片污水横流的泥淖,如今已呈现出碧波荡漾、禽鸟嬉戏的湿地景观。胡锦涛看着眼前的景色,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强调,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这件大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确保已经取得的成果得到巩固、已经确定的计划稳步推进,为改善宁夏生态环境、为构筑西部生态屏障贡献更大力量。
在棚户改造小区,在生态移民新村,在给水部队支农打井施工点,总书记察民情、听民意、慰民心,对宁夏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出明确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内容。宁夏各族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困难群众生活都安排好了没有,胡锦涛一直牵挂于心。
石嘴山市和神华宁夏煤业集团2004年起规划新建3个小区,用于采煤沉陷区居民的搬迁安置。胡锦涛来到其中的锦林小区考察,看望搬迁来的小区居民。在退休矿工庞怀文家,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买房花了多少钱?政府给了多少补贴?每个月能拿多少养老金?……庞怀文谈起如今的好日子,心情十分激动。胡锦涛对他说:你在矿下作业32年,为国家建设流过汗、出过力、作过贡献。帮助退下来的老职工改善生活条件,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加大工矿棚户区改造力度,让退下来的老职工也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退休职工,日子都会越过越好。
为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自治区近年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工程。胡锦涛专程来到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南苑新村,这里安置着866户生态移民,生活配套设施比较齐全,还为移民户发展生产建起了种植、养殖园区。在村卫生室,总书记同医师和前来看病的村民聊了起来,了解卫生室经费保障、药品价格情况和为村民提供服务的做法。在滩羊养殖棚前,总书记问起村里养殖滩羊的详情,为搬迁群众通过这个路子增加收入而高兴。这两年,宁夏建立了“三农”呼叫中心,面向全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在村党员活动室,胡锦涛坐到电脑前,通过视频向远在银川的呼叫中心专家一连问了两个问题,并对专家的工作表示肯定。在村民施兴昌家,总书记仔细察看居住情况,询问全家收入来源,还特意走进厨房,揭开水缸盖舀起一勺看看水质。胡锦涛恳切地说,今后,党和政府还会继续采取措施,帮助搬迁出来的乡亲们搞好生产、增加收入。也希望乡亲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离开南苑新村时,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生态移民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既要组织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群众搬迁出来,又要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宁夏干旱地带缺水问题严重。2007年4月到固原市彭阳县陡坡村考察时,胡锦涛就很关注这个问题。2007年岁末,陡坡村村民写信向总书记报喜: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为村里打了3口水井。胡锦涛看信后十分高兴,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勉励给水部队官兵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两年多来,给水工程团官兵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实施百井支农富民工程,转战宁夏18个县区的117个自然村,为缺水群众打出159口井,送去了甘甜的清水。这次,胡锦涛专程前往永宁县胜利乡园林村给水工程团打井施工点,看望慰问正在紧张施工的官兵。部队负责人向总书记报告,正在施工的这口井已经打了4天,马上可以抽水。胡锦涛走到井位旁,启动按钮开闸抽水。很快,白花花的清水从井管流了出来。总书记和现场群众一起,用手捧起水来尝。一些群众激动地对总书记说:“感谢党!感谢解放军!”随后,胡锦涛视察了给水工程团野外生活和文化设施,嘱咐部队领导一定要搞好野外施工后勤保障,安排好官兵文化生活,让大家吃好、睡好,能洗上热水澡。
面对围拢过来的官兵,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实施的百井支农富民工程,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优良传统,是办了一件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我向给水工程团全体官兵致以诚挚慰问。”胡锦涛希望官兵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完成好部队军事任务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找水打井,帮助群众解决吃水难问题,让更多的老百姓喝上安全水,为西部大开发再立新功。
胡锦涛特别强调,最近一个时期,我国一些省区发生了严重旱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当地驻军一定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密切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做出更大贡献。
考察期间,胡锦涛在新建的宁夏博物馆亲切接见了自治区民族宗教界人士代表、民族工作者代表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总书记对大家说,“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宁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宁夏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泛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不断发展。宁夏发展的历史再次证实一个道理,只要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共同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考察结束时,胡锦涛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胡锦涛指出,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经过10年不懈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过去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也是西部地区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这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是非常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卓有成效的。胡锦涛强调,西部大开发第一个10年取得了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个10年将成为承前启后、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央将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
胡锦涛希望宁夏各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切实用好中央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立足自力更生,矢志艰苦创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具有宁夏特色的兴区富民发展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一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