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安抚民愤勒令央企退出地产业 被批是掩耳盗铃

前期新闻 国资委勒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 仅16家保留(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18/20100318173840d82a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this.src)" ="attachimg(this, 'load')" alt="" />

  资料图片:2010年3月15日是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在各界对高房价的一片讨伐声中,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新的“地王”。当天,北京一日成交6块土地,总金额达143.5亿。图为中国烟草下属的中维地产频频举牌最终失利。 图:CF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3/18/20100318164527dd2c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this.src)" ="attachimg(this, 'load')" alt="" />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

 3月18日下午,国资委突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令人多少有点意外。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杜渊泉在会上称,除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等16家确认主业为房地产的央企外,其余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并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对涉及的78家央企而言,这或许是一起由地王引发的"血案"。

  尽管任志强、潘石屹等地产界的名嘴还在不停地微博上感慨着央企的强势,业界对央企与地王的争议也甚嚣尘上,但央企的激进并未停止,3月17日,保利再以50.4亿的高价竞得北京大望京项目,对此,业界的情绪倒是比较"稳定"了。

  这种沉默似乎是"哀莫大于心死"的写照。然而,地王无法停止,但房子还得买,高房价的问题无论如何都需要得到正视,而且这并不是慷慨陈述着"不行也得行"就能解决问题的。当各种"空喊的口号"与现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背道而驰时,只会加剧公众的失望与愤怒。

  就在这个恰当的时机中,国资委充当了安抚民愤的角色。一纸规定,将78家非主营房地产的央企从从该行业中"清退"。

  于是,叫好声一片。公众太容易满足,大多数人或许都还没有仔细去斟酌,国资委这招究竟对封杀地王、平抑房价管用不管用?

  78家退出地产的央企无非是一些“累赘”而已,根本无足轻重,按照国资委的统计数据:2009年,16家以地产为主的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为 5616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而公布即将退出的78家央企,则不以房地产为主业,2008年,这些企业所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只占到15%,利润只占7%。

  如此看来,本次国资委的“动刀”,完全是为了规避自己的风险和掩人耳目而已,根本就不是如某些专家说的是为了稳定地价和房价的严厉调控。因为,撤去地产业务的78家央企看似数量巨大,但在整个央企开发投资和销售利润方面,所占比例无足轻重。而起到决定作用的16家央企则被加以保护和支持,如此一来,没有了其他78家的央企竞争,以房地产为主业的16家央企将会更加生猛,也必将在未来的土地市场更加兴风作浪。

  而且,国资委似乎管不了央企的"钱袋子",对于上市公司的央企而言,资本市场对其是青睐有加,其也向来也是银行的"宠儿",动辄百亿的贷款、授信那是小菜一碟。寄希望一个满口袋都是钱的孩子不去干点房地产,买几个地王似乎不太现实。

  再者,即便国资委下面的孩子都"听话",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那还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国资委只是强调所涉78家央企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但并无具体的退出时间,这难保央企不会对国资委打“太极”。就拿刚刚拿下地王的中信而言,其并不在16家获准从事房地产的央企名单中,其刚拿下的这块地王要开发完,估计没个三年,五年,恐怕是不行的。

  这么看来,国资委出的可能还不是调控的重拳,充其量是一套“太极拳”。

  唯一有效的可能是,国资委的"限令"一出,央企们倒可能有所收敛了,没有资格开发房地产的央企们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在土地市场上晃悠了,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