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撕开了王亚丽的画皮
[ 时光小久 ] 于2010-03-16 上帖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8379240
石家庄原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造假骗官”的事件一经披露,立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随着中组部调查的深入,一个身份造假、年龄造假、履历造假、档案造假的假干部的画皮终于被完全撕开。
搜索王亚丽的履历,12岁参军,23岁任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助理、正科级干部,24岁挂职鹿泉开发区科技副主任,25岁任鹿泉市开发区党委书记,29岁调任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并当选石家庄市最年轻的市政协常委。王亚丽的成长,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就连熟悉王亚丽的干部都说“如果不是太贪心,王亚丽还会继续升官。”这么神通广大的王亚丽却在中组部的限期督办下被顺利查处。据介绍,早在2009年2月份,中组部就将反映王亚丽违纪违法问题的群众举报后批转了相关部门,并进行了跟踪督办。2009年6月,石家庄市对王亚丽正式立案调查,从而真正揭开了王亚丽假官员的画皮。从王亚丽事件中不难看出,王亚丽在长达十余年的官场生涯里,虽然一身是假,却在有关人员的帮助和推荐下,屡屡升官成功,从未收到过任何质疑和监督,在被任命为鹿泉市开发区党委书记时,甚至没有在常委会上进行过讨论研究。能量之大,令人瞠目,若非这次中组部直接查办,王亚丽恐怕还将在官场越走越高。
在为中组部直接查办“造假骗官”事件叫好的同时,我们又产生了一丝担忧,为什么必须等到中组部直接查办时,才能发现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个别人面前会失去监督?要想从深层次真正解决问题,杜绝类似现象,我想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畅通监督渠道。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使之真正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二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建立推荐干部责任制,坚持集体研究,严格实行谁推荐谁负责,防止少数人说了算。三要及时公开信息。在干部提拔前,要通过适当形式公开其个人信息,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加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