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繁华背后的“罪恶” (zhuan)

来源: brothera 2010-01-11 22:57:3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68 bytes)
武汉:繁华背后的“罪恶”
----武汉拾荒者生活现状实录
编者按:
寒冷的冬日,当你坐在1166亿元打造的武广高铁上享受着“陆地航班”给你带来的快感时,当你坐在耗资15.7亿元建起的金碧辉煌的琴台大剧院里聆听宛若天籁的莫扎特钢琴曲时,当你于平静的夜晚漫步在十几亿元铺成的汉口江滩对这座华灯交织的城市大加赞赏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蜷缩在公园的长凳上或三五成群住在低矮简陋的瓦房里,他们永远也享受不了高铁,欣赏不了莫扎特,也没有时间去赞美江滩的霓虹灯。这个群体被我们称为“拾荒者”、“城市边缘人”,口语一点叫他们“捡垃圾的”,连“外来工”都算不上,因为外来工还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几张微薄的赖以维持温饱的薪水,他们却没有。他们终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长期与垃圾为伴,一只垃圾堆里捡来的死猫肉可能是他们碗中难得一见的荤食。
就在我们高唱“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时候,笔者的镜头里却捕捉到了这样一组画面,画面中的这片低矮简陋的违章建筑是一群拾荒者在城市里的“家园”,位于武汉市硚口区长风立交桥下,地处两条铁路之间,一是因为“拾荒者”是弱势群体,二是因为这样的地段没有开发价值,所以城管部门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暂且名其曰“垃圾村”,因其在喧嚣的城市角落,远离了灯红酒绿,所以这里也算得上是拾荒者的“天堂”。
看到这些影像,我的眼泪都快流了下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政府一直刻意打造的和谐社会主义?你看了这些镜头,你的心会有一丝震撼吗?你还会安然享用那些动辄数亿元的市政形象大工程吗?你还会由衷的赞美改革开放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吗?
镜头没有善良与罪恶之分,罪恶的是一些人奢华的享用社会发展成果时,这些人却过着如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前者对于后者无情的掠夺吗?

前几天,笔者走进了这一特殊的村落,先是站在立交桥上俯视这些低矮的“蜗居”,其实这些连“蜗居”都称不上,如果真要给它们一个说明的话,“贫民窟”三个字也许很合适。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这个我们的政府口口声声说要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里,居然还会有这样的景象。
一条崎岖的泥泞小路是垃圾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刚到村口,遇到一位五六十岁模样的老人吃力的拉着一辆板车准备出工,车上堆放着半车废旧的木料。接着又在一排破败的红砖瓦房前,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正在垃圾堆里翻找能卖钱的东西,其实那一堆不过是塑料袋什么的,再怎么挑拣也找不出更值钱的东西来。我举起了相机,老人一脸憨态的说不要拍我。我看着他身后的一扇门,里面是一条漆黑的窄长通道,我问他,这是你住的地方么?他笑着说,是啊。我又问,我可以进去看看吗?他说,有啥好看的,你看吧。
走过狭长的通道,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借着“卧室”的灯光,我看到这里有两间房子,一间是“客厅兼厨房”,还有两间模板隔成的“卧室”。“厨房”的地面上洒满了鞋子、包装袋之类的废弃物,炉子、脸盆、水瓶、锅碗瓢盆表面都是一层厚厚的黑垢,可能只有食用油和盐巴才是用钱买的吧。“卧室”里,也堆满了垃圾,亮着灯的那间,我看到旧木料拼成的床上只有一团黑乎乎的棉被,连基本的洗漱用具都没有。
实在受不了里面难闻的气味,我走出了老人的“家”,刚才还在门口的老人此刻不知道哪里去了。我见一位老妇人也在拾掇着另外一堆垃圾,我走上前去拿起相机对着她的背影,她似乎察觉到了我这个不速之客,回过头来问我照相给钱不?上次天桥下人家都给钱,她没去。虽然我不明白她讲什么,但我还是看出来了,她对我的闯入有些敌意。我转身的时候,看到了这位老人的“家”,那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小棚子,破烂不堪,里外到处是破旧的衣服、鞋子、塑料瓶、易拉罐。
在垃圾村里最让我震撼的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小两口带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挤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家三口的生计就是靠男的捡破烂维持着,我站在 “他家”门口,看到他们在吃早餐:一碟咸菜几个馒头。门口摆着一辆板车,看得出吃完饭后男的又要出去“拾荒”了,我的心颤抖了,我不忍心把镜头对着他们。
泥巴路连接着垃圾村的另一部分,也是低矮的石棉瓦房,路口有一群老人在一个小山似的垃圾堆中翻来覆去,除了那些常见的生活废弃物,我看不到里面还有什么 “值钱”的东西。在垃圾村里,我看到还有一畦畦菜地,里面种满了碧绿的青菜,这是小村落里唯一让人觉得温情的景象。
最后,我沿着原路返回时,再次走进了在垃圾村第一个遇到的那位老人“家里”,他已经回来了,我站在“门口”,他没有发觉我的再次到来,只是蹲在地上在锅里抓什么东西,目光呆滞,我按下了快门,他还是没发觉,我走到他身边。
我问他,“这锅里是什么东西?鸡肉?”
他说“早上在前面(铁路边上,笔者注)捡了一只死猫,洗洗炖了。”
“死猫?还是从垃圾堆里捡的?这怎么能吃啊?”(我的胃里顿时翻江倒海,我强忍住了)
“咋不能吃嘞,收拾一下,中午和晚上吃啊!”
我问,“你这住了几个人?”
“还有一个,你来的时候刚出去”老人说。
“你一个人在这边吗?”
“闺女出嫁了,俺就到这边来了”
拿起相机准备拍他,他说,“俺没偷没抢,你干嘛拍俺?”
我说,“我只是想通过媒体呼吁一下社会关注你们的生活。”
他笑着说,“俺就是个小老汉,有什么好拍的?”
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说了句,打扰了,就匆匆的离开了这个小村落。

武汉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垃圾村”,我们不得而知。由于管理体制不明晰、缺乏开发利用价值,再加上涉及的单位多且职能交叉,所以目前进出武汉的各条铁路线两旁、火车站附近、高压线下和部分河道两侧湖泊边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角落,也使得城市管理根本无从展开,用电用水困难、出行不便、垃圾堆积集腋成裘,故而存在太多的安全隐患。
或许笔者记录的这些镜头触动了高高在上的某些政府官员的神经,让他们难堪了,也引发了他们的种种“不快”。但我不希望他们因为“不快”,因为要“极力”维护城市形象而将这些人驱之而“后快”。我认为不能简单的一赶了之,应该建立起一序列妥善的安置、救助机制,即便不能让这些人和我们一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最起码要让人家能够吃饱穿暖。
共享社会主义成果不是“均贫富,等贵贱”,但是也不能建立在一部分人奢华的享用社会发展成果另一部分人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基础之上。“共享”是有底线的,其底线是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必须努力满足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使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有学可上、有房可住、有工可做、有病可以得到医治。”
这些拾荒者放在武汉拾荒者大军中,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群。他们也要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所以他们也是纳税人,只是他们不能和我们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劳动保障对其而言也几乎是天方夜谭,他们的理想不过是吃饱穿暖而已。
请问我们的政府部门,假如连这最基本的生存都解决不了的话,那么改革发展成果和他们有何相干,更谈何共享呢?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在那里高谈阔论“为人民服务”?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