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人物:狂言专业户PK第一庄托
2009年12月18日 09:56:17 来源:新华网综合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一 狂言专业户叶荣添
另类指数:★★★★★
没有简历,没有真名,仅凭叶荣添一个代号,开博论股,疯狂唱多。2009年,“叶荣添”这个名字,风靡中国股市,9000万的博客点击量,使他成为了中国广大散户争相追逐的一个“神”。自称曾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大三时,他认为自己“学够了”,于是退学进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做市场研究,先做研究后做操盘手,后移师南方基金,仍做职业操盘手。如今他已辞掉南方基金的工作,正筹建一家属于自己的金融类的控股公司,梦想是“成为中国最年轻上市公司主席”。在他自己的博客中自称创世纪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我和侯宁赌100万元,赌期为2009年12月30号中国股市最少达到4000点”,到“今年不到4000点我就英勇就义!”,再到“现在卖肾也不能卖股票!”一个名叫叶荣添的年轻人发出了这般雷人言论,一时舆论骚动,莫非中国股市涨跌由他说了算?”。
赌钱又赌命 叶荣添究竟想干什么?
叶荣添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说那么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他这些完全经不起推敲的狂言又为什么会引起许多股民的追捧呢?迷茫游走在股市的散户,到底应该听谁的话?
叶荣添疯狂语录
●中国的证券市场我只佩服三个人:叶荣添、吕梁和李彪,其他人都基本属于乡村高手和纸上谈兵。
●自从李彪年前不幸离开人世后中国股市我是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这就是我叶荣添的英雄本色。2008年之前正因为没有我,才会有如此多的所谓空头司令,多头废物如此猖狂,乃至让无数人踏空和套牢。也正因为现在有了我,这个世界就变得从此与众不同。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评论股市和离开股市,那么我相信股民们一定会集资为我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广场竖一个雕像,刻一行字:疯狗精神,永垂不朽!
●只有今年到了4000点,中国的经济才有希望。只有到了4000点,中国才会成为第一大强国,为了这个目的中国会不惜一切地达到,自从奥巴马胜选后整个2009年的大运和大势就已经定下了——创造一切不可能,完成一切不可能的任务。因此你也要记住:今年不要说4000点,只要国家想,大势在,6000点也有可能!
●如果你没有时间去看盘,也不知道去买什么才好我给你两个建议:买指数基金和不顾一切死活与3721的照着万科与平安,大盘今年既然到4000点已经是预定好了的,那么他们今年也最少还会翻一番!
探析“叶荣添”现象
股评为啥
了解了叶荣添本人的来龙去脉,我们对他作出“百万赌局”和“以命相博”这类过激举动也就不觉得惊讶了。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不具典型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被扭曲的“疯狗”在乱咬人的话,那恐怕也是低估了他的智商了。因为叶荣添表面上看起来极度疯狂,但至少他神志清醒,思维正常,因此他的所作所为一定有其目的。 他到底想通过这种表演获得什么了? 无非两个字:名和利。在这个浮躁的眼球经济时代,名和利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个人一旦成了名人,就会出现许多赚钱的方法,尤其是在股市这个资金的海洋里,声名鹊起的叶荣添正在为他将来的“宏图伟业”奠定前期的“基础工作”。
何来追捧
当今中国的股市,理性投资者还太少,非理性投资者太多,“钱多人傻”的市场环境也给叶荣添这种盲目死多头的崛起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中国的股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科学的投资理财观念还没有完全在股民心中扎根的环境下,中国股民缺少正确的投资者教育,其对股市的认知往往也显得非常盲目和情绪化,许多人幻想以投资股票来一夜暴富,许多人把自己对牛市的主观渴望强加于有自身运作规律的股市上,当他们这种强烈的主观愿望与叶荣添这种死多头的煽动性言论相结合后,便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许多股民认为叶荣添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而在对股市缺乏理性认知的前提下,又被叶荣添看似专业的分析给忽悠了,于是开始把叶荣添当成了一面旗帜,一种精神。
股民听谁
“当股市里“黑嘴”专家们伪装的面具无情地被剥落,股评人、专家就成了“过街老鼠”,他们无论说什么都会有股民质疑,这是否又是一个陷阱和圈套。如今在中国的股市,只要有耳朵,有眼睛,到处都可以看到专家们的影子,听到专家们的高谈阔论。一点都不听专家的,似乎有点难,但是那么多投资专家,我们又应该听哪个的,信哪个的?对专家不能盲目崇拜,但是一概排斥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对待专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投资者在听取专家意见前,首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专家的特点,了解他们的能力,把专家的研究和建议作为自己做功课的资料;其次,用自己的大脑认真分析,形成自己阶段性的投资思维;最后,注意选取那些在当前阶段更适宜指导操作的专家,在这样的操盘专家建议下进行操作。这样借一半专家的脑袋,用一半自己的脑袋,才能给自己的投资带来很大好处。”
从中国的股市历程来看,这个市场历来就有“造神神话”。从赵笑云到唐能通,从新德兰的到轰动A股的首放证券的汪建中。只是他们中有些人最后却走上了一条“从神到人,再到连做人都做的很痛苦的”路线。有私募人士透露,所谓股市的“神”,其实本质上都一样,先给点好处,让大家相信并且积极跟随,最后,“神”自己做一个挥动鞭子驱赶羊群的人,让大家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不管你之前赚了多少,一把就能让你输得彻底。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二 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
另类指数:★★★★★
捐出毕生财富的近一半,造就中国第一大慈善基金会他是做秀还是出于真心?
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设立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并捐出其个人持有的价值83亿元人民币的有价证券。不过,很难不让人联想的是,就在上个月陈发树还深陷紫金矿业“逃税门”。一时间质疑声四起,陈发树此举究竟是单纯的慈善行为还是另有所图?难道真如某些业界人士猜测的,他是与公司总裁唐骏一起为今后的股权投资另辟蹊径吗?
在新华都成立之前,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已经有643家,其中三分之二是企业设立——从2004年之后,南都、万科、蒙牛、万通等遍布地产、乳业、矿山等行业的重量级企业开始设立基金会,捐献数额从数亿一路飙至数十亿,甚至出现了股权全部捐赠的“裸捐”案例。其中,注册资金同样上亿的有华民基金会等。
不同的是,新华都基金会还承诺将捐赠83亿有价证券,这个数字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家非公募基金会。
根据新华都基金会成立时宣称,陈发树捐献的83亿有价证券,是青岛啤酒(600600)7.01%的股份、云南白药(000538)的12.3%的股份,还有其占有新华都集团的股份。
而后几天,新华都股份又特意发出公告,澄清陈发树捐赠的83亿元有价证券并不包括新华都股份,且新华都的股东也不会发生变更。更有云南白药的一位未具名股东也出面称,陈发树个人购买的股份并未过户,不满足捐献条件。
一时之间,这笔有价证券的说法出现了多个版本。
而根据记者向唐骏本人再三确认,陈发树实际捐赠的股份包括他个人持有的紫金矿业(601899.SH)、青岛啤酒(00168.HK),以及新华都集团(并非股份公司)持有的部分紫金矿业股份。
“捐出去最大的一块其实是新华都集团(持有紫金矿业的股权)。”唐骏表示,陈发树在新华都集团拥有90%的股份,新华都集团又持有紫金矿业17.3亿的股份,“一股10块钱,就有170亿”。
这样的措辞意味着,如果捐献完成,陈发树之前的多元化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版图。
其一是纳入捐献的部分,这包括陈发树赖以成为百亿级富豪的紫金矿业,和他于今年5月购入的青岛啤酒。这一部分资产将大部分捐献给新华都基金会,具体比例没有公布。
另一部分则是非捐献部分。主要包括新华都集团所辖除紫金矿业之外的其他资产,包括以商贸为主的新华都股份,港澳资讯,福建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华福大酒店等资产。
第三部分是陈发树曾经宣布过捐献,但最新被唐骏否认的资产。该部分资产是陈发树于2009年9月购入的云南白药。由于股权转让审批尚没有完成,对于转让完成之后是否会捐赠尚不明晰。
“我只知道捐献总额约为陈个人财富的45%,即83亿元。”唐骏说,“新华都(集团)拥有的跟我们(基金会)没有任何的交叉线。”他没有解释三次宣布捐赠内容为何不同的原意,以及捐献部分资产时的取舍考虑。
但是, 根据本报记者按照捐赠范围的两个上市公司在新华都基金会宣布前20日的均价计算,陈发树个人直接或者间接在紫金矿业持股18.886亿股,均价为9.296元,总计175.56亿元;在青岛啤酒持港股9164万股,均价29.85港元,总计24.1亿元。两处有价证券相加总额近200亿元。
83亿大致相当于这部分的45%,而非陈发树全部个人财富的45%。
当然,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三 最年轻董秘董宋萍
另类指数:★★★★
24岁,花样的年纪。或者依旧无忧无虑地啃老,或者初入社会正艰辛跋涉,而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则在这个年纪开始体会接班人的滋味。浙江女孩董宋萍的路似乎有些不寻常。一纸任命将这位原本普通的女孩推到了公众面前,最年轻的A股董秘的身份令董宋萍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不寻常的开头。
今年7月17日,内蒙古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拟聘任董宋萍为董事会秘书的议案》,并于7月28日发出了相关的公司公告。公告对董宋萍进行了简单介绍:董宋萍,女,1985年12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嘉兴学院。参加了深交所第二十九期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资格培训班,并取得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于今年6月20日拿到董秘资格证书,一个多月后,便持证上岗。
想不到,一份简单的公告,却引发了轩然大波。一个未满24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从常识判断,肯定缺乏担任上司公司董秘的能力,董宋萍凭什么能当上董秘?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广大股民和网友对此既疑惑又好奇。在谷歌的搜索引擎里键入“董宋萍”三个字,你可以看到大约9330条查询结果。一时间,关于她的讨论和争议越来越多。
在曝光的董宋萍的求职简历上,董宋萍这样介绍自己:“来自农村的我从小就学会自立,勤奋努力,认真对待学习,在大量实践中学会待人接物的技艺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这个简历来看,董宋萍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背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董宋萍也一再表示:自己没有任何背景。“我之所以被关注,说白了就是年龄的问题。在董秘资格培训班我不是最年轻了,还有23岁的。我没有任何背景,我会用我的工作成绩说话。如果我工作不称职,一样会被撤职。”
综观整个A股董秘队伍,30岁以下年龄任职的董秘并不缺乏,不过,近来,上市公司高管年轻化越来越引人瞩目。最年轻董事长、最年轻董秘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慨叹长江后浪推前浪。与此同时,董事长、董秘的高度年轻化也让市场为上市公司高管队伍的青涩感到一丝担忧。分析人士认为,董秘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太过年轻,会让人觉得董秘的职务只是成了一个符号。由于年轻董秘一般并无经营方面的经验,即使任职为董秘,在公司内部也显得位卑言微。当董秘行为受制于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时,董秘履行其职务必定受到影响。
根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在上市公司高管任职管理中,董秘和证券事务代表都必须参加交易所举行的董秘资格培训班并合格后,才能取得任职资格。而董秘培训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董秘和证券部主要工作人员更系统地了解信息披露规则和一定财务知识,从而在正常董秘任职工作中,带领公司信披部门做好上市公司日常信息披露工作。而实际上,即使在董秘上任前,交易所已经尽量把关,做好事先培训工作,但是在具体操作实践中,上市公司还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触犯信息披露规则,折射出董秘在履行工作职责中出现的弊端。
此前,上证所某高官曾表示要逐步在规则中要求,上市公司董秘要由副总或董事担任,特殊情况下经过交易所批准可以豁免。而这种修订就是为提高董秘地位,成为公司的高管人员,减少董秘对公司重要事项不知情尴尬局面。
不过,截至目前,规则中还没有出现类似条款,董秘仍然是单纯依靠任职资格进行约束。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四 最牛股东四川省纪委
另类指数:★★★★
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保障机关办公和为职工生活提供劳务及技术服务的公司。这样一家有政府机关背景的机构到底能否参与股票投资?该行为是否合规?其投资渠道是怎样的?
闽福发A、东方银星两家公司的一季报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政府机关的身影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闽福发A、东方银星一季报显示,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持有闽福发A和东方银星股票数量分别约161万股和93万股。
“四川省纪委和监察厅拿谁的钱炒股?”两家公司的一季报一经披露,政府部门出现在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的行为就引起了市场和股民的关注。
根据闽福发A公布的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持有该股161.0197万股普通股,占该股总股本的0.66%,位列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在同一天发布一季报的东方银星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当中,“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季报显示,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共持有东方银星93.18万股,占其流通股股本的1.02%,为其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无独有偶,就在4月18日,中原环保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报告当中,其前10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也出现了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的名字,共持有该公司303276股普通股,成为公司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机关服务中心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对于“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在今年一季度频频现身多家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之列,以及纪委开办第三产业的行为,几家上市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突然。
对于自家流通股股东之列出现了政府机关的身影,三家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很意外。闽福发A董事会办公室林杰表示,公司完全按照正常程序对业绩进行披露,关于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是否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成为该公司股东,以及该行为是否违规,公司不方便也无法判断,而且公司一季报的股东名单由证券交易所提供。
东方银星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按照公司的理解,这种行为应该是被允许的,否则监管部门也不可能任其出现这种行为。即便是其行为不合规,也不影响公司的基本面。
中原环保证券事务代表马学锋表示,对于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在二级市场介入,上市公司方面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但由于不是四川省纪委的直接介入,而是旗下的公司介入,因此,应该不算违规的行为。
记者注意到,在三家公司发布的2008年年报当中并没有出现该服务中心的身影,因此,可以推断,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是在今年一季度进入的。
四川省纪委回应:属依法扣押资产
四川新闻网挂出一则未署名的消息称:“有网络和个别媒体报道称,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持有中原环保、闽福发A、东方银星三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并成为十大流通股股东。为了解事件真相,记者走访了四川省纪委、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证监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对此事进行了解答。”
上述消息称,“据了解,这批股票系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在查办案件中依法扣押的违纪违法资产,鉴于上述股票分散于多个账户,为便于依法处理,根据省政府领导意见,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作为办案单位,把上述股票集中后,再统一交省财政厅处置。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于2008年12月以‘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名义开设了证券账户,并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协助下,于2009年1月23日完成了上述股票的非交易过户。目前,上述股票正在省财政厅的监管下,按程序办理上缴国库的有关手续。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在全过程中,没有涉足股票的市场交易,今后也不会涉足。”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五 ST东碳董事长黄彬
另类指数:★★★★
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数职,一年拿到手的薪水只有1万多块,似乎难以置信。
但ST东碳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其董事长黄彬2008财年在ST东碳只领取了1.425万元薪水,从去年10月开始到现在工资一直被公司欠着,如此穷困潦倒,在整个A股市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感概之余,黄彬被同行封为“2008年度中国最累最穷董事长”。
身兼数职月薪仅2800元
3月25日ST东碳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并且自3月27日起停牌,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ST东碳在重组前,公司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并且已经到了董事长被拖欠工资的地步。
据ST东碳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董事长黄彬从公司领取的薪酬仅有1.425万元,并且如此底薪还是在董事长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发放的,这也难怪有投资者称黄彬为“最穷最累董事长”。
ST东碳的董事长黄彬不仅担任董事长一职,同时还是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可个人薪酬却并没有因其“劳苦功高”而上涨。不知这薪酬内里藏有怎样的原因。
黄彬坦诚的告诉记者:“我本人是由大股东推荐来的,从去年4月份上任到9月份就拿了1万多块的薪水,这是发放到手的。但是去年10月以后,就没有拿到过薪酬或者其它的费用了。”
根据黄彬的个人简历,他曾任北京林凤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都林凤集团企管部副总经理。而四川省宜宾市林凤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ST东碳第一大股东四川香凤企业有限公司30%的股份。黄彬曾任职于ST东碳的关联公司,去年被调往ST东碳,也算是“待命上任”。
此外,黄彬还向记者表示:“我的薪水是每个月2800元,一年总共是3万多,但这是董事长的薪酬。我担任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是没有工资的。现在董事长的工资也只拿了几个月的,没有拿全也是因为公司没有钱。”
薪酬受业绩不佳影响
据悉,ST东碳历年来的薪酬水平都不高。董事长黄彬表示:“这个的确跟公司业绩有关。”
如今,不少上市公司将业绩与薪酬挂钩,进行绩效奖惩。查阅ST东碳历年年报,从2006年至2008年,ST东碳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4759万元、3977万元、3468万元;而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3252万元、2556万元和-2360万元。看来,ST东碳的确处境“危险”。
然而,不少投资者关注的是,公司高管们除了薪水之外,是否有更多其它的收入?例如分红、津贴或者公务报销。而ST东碳的董事长黄彬笑言:“我们是没有分红的。”他说道,“补助就是我每个月有300元的电话费和几百块钱的油费。”黄彬跟记者表示,公司比较困难,各项花销都卡的比较紧。
除了因为公司经营问题之外,黄彬还向记者透露:“公司股改的时候,当时的员工(工龄)没有买断,所以公司员工的身份还是国有。现在公司在职员工有1000多人,但是实际担负着3000多人。除去公司的正式员工,也还是要给其他职工基本的生活费,还有保险。已经十几年了,公司不可能不管他们。”
看来,不仅仅是公司的业绩不佳,过大的“赡养负担”也摊薄了高管们的薪酬,成为公司职工薪酬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
改善低薪寄望于重组成功
ST东碳现在可谓是“千疮百孔”,面对这样的困境,不知公司各层员工抱有何种情绪。
对此,黄彬表示:“公司的员工其实也有抱怨的,说工资太低。例如那些不在职的公司给300块钱,毕竟还是要给他们生活费,而在职的就会拿1000多。但是相信公司重组之后这些情况就会改善,而且有些拖欠的工资也会补上的。我本人这几个月的薪酬应该也会在重组之后支付的。”
在众多上市公司中,不乏这些“尴尬”的高管们。拿低薪并非摆姿态,而是无奈于公司的业绩没有起色。如今的ST东碳,薪酬过低的局面也只能等待着重组来改善。
有关ST东碳的重组事项进展,董事长黄彬告诉记者:“目前进展比较顺利,而且下个星期公司就会发布公告进行披露了。”但是对于重组完成时间的预计,黄彬笑道:“这个我还不能透露,公司会及时公告的。”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六 私募教父赵丹阳
另类指数:★★★
赵丹阳与巴菲特的天价午餐聚会煞是吸引眼球。在赵丹阳的精心运作下,这一本来很“单纯”的午餐聚会被印上了深深的商业痕迹:物美商业因此成为受益股,股价4个交易日大涨23.8%,赵丹阳在物美商业的投资不足一周已大赚1.3亿港元。自10月中旬以来,赵丹阳在前期不断造势唱好物美商业后,通过旗下投资基金已三次减持物美。以其10月15日前的持股数计算,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赵丹阳累计减持77.20万股物美商业,共计涉及资金968.89万港元。赵丹阳究竟是趁高酌量减持,还是如其偶像股神巴菲特般以分批减持方式退股?相信假以时日将可引证。
4天大赚1.3亿港元天价盛宴物超所值
据报道,正式聚餐之前,赵丹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提到,自己会询问巴菲特对于物美商业的看法,“我希望巴菲特看看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很好,管理也很成功”。聚餐后,赵丹阳称已向巴菲特推荐了物美商业,巴菲特表示他回去看看。直接向巴菲特推荐股票,可以说是在这一聚餐历史上前无古人,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新闻效应,等于赵丹阳向世界推荐了物美商业。
正是在赵丹阳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的消息发布之后,物美商业的股价一飞冲天,由6月23日的8.22港元上涨到了6月29日的10.18港元,短短4个交易日大涨23.8%,让赵丹阳在物美商业的投资上狠赚了一笔。按赵丹阳一季度末持有的6595.05万股物美商业计,不足一周已大赚1.3亿港元。相对之下,一直惹争议的211万美元(折合约1635万港元)午餐竞买价,又何足挂齿。天价盛宴可谓物超所值。
不过问题就是,物美商业真正有赵丹阳说的那样好吗?
物美商业现状惹争议股神成“炒作工具”?
有消息称,在成立之初,物美以国有企业身份,凭借大股东隶属于内贸部的背景,在商业领域国退民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与在北京黄金地段拥有网点资源的国有商业企业签订托管、合作协议等方式,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由于能以相当于市价1/4的价格托管国企店铺,物美仅出租店铺经营场地的收入就能覆盖其支付的托管租金,仅北京崇文门菜市场近8000平方米的一个卖场,以25年计,节约的租金就接近1.8亿元。通过一再复制低成本的“国企托管”模式,物美2003年净利润率高达4.55%,不仅大幅超出内地最大连锁企业联华超市的1.76%,还高于沃尔玛的3.27%。
在利用国有身份发展壮大之后,物美控制人张文中通过屡次变更公司注册资本,逐渐稀释国有股权,直到2000年彻底实现物美的私有化。而为了模糊这段历史,实现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物美在上市前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重组,将原有的商业资产运作平台物美投资改造为历史单纯的物美商业,作为H股上市主体。
虽然后张文中时代的物美维持了超出预期的佳绩,但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均出现了不利变化,其2008年的资产负债率及流动负债净额均达到上市后的最高值,净利润率则达到上市后的最低水平。难以复制“国有托管经营”模式的物美,将面临能否克服资金压力和暴露出来的管理瓶颈等问题、巩固原有市场领先地位的艰巨考验。
消息人士认为,赵丹阳屡屡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的深意值得探究,或许,巴菲特只是赵丹阳炒作物美商业的一个工具。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七 第一庄托赵笑云
另类指数:★★★
2000年间,赵笑云曾经被称为中国荐股第一人,但他对青山纸业的推荐,却将众多股民死死套牢。于是,他被称为“第一庄托”。随后,赵笑云以及东方趋势公司未能获得证监会的咨询资格,就此从中国证券市场消失。日前,在英国留学多年之后,赵笑云准备回国二次创业,开展私募业务。但他的回归,立即招来了众多股民的高度关注与不满,称其回归让人无法接受。
但问题是,当年赵笑云的行为,当时并没有追究法律责任;如今他的回归,可否免责?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否还能追索,要求赔偿损失呢?
认定模糊
当年赵笑云的行为,是否属于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范围,难以一概而论。从表面上,当时的监管部门没有给他定性,如是否违法、违规甚至犯罪之类,但至少是没有公开定性,只是暗示性地、曲折地作了表述。然而,从赵笑云以及东方趋势公司未能通过或获得监管部门的咨询资格认定看,监管部门对他的行为还是有一定看法的。
假如他在当时触犯了刑法,但因其已出境,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并不能缺席审判。然而,果真触犯刑法,是可以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及英国警察机构的司法协助引渡,但事实却没有。假如他确实违反证券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监管部门是可以作出相应行政处罚决定,人缺席也可以通过公告送达(此类例子很多)。但监管部门并没有这么做,只是不通过其咨询资格认定了事。显然,这有点令人费解,似乎是介于违法或不违法之间。也就是说,既没有说你不违法,也没有说你违法。
免责关键
那么,今天赵笑云要回归,可否由此得出免责的结论呢?同样也不能一概而论。不管当年青山纸业事件曾经有多么轰动,赵笑云的外在声名如何受到质疑,除非监管部门在其回归后对其问题立案、旧事重提,否则,他不可能被追究责任。由此,当年权益受损的投资者也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为其亏损维权或提起诉讼。因而,赵笑云可否免责,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对他过去行为的认知及市场投资者保护的需要程度。
按照国家的《行政处罚法》,一般理解,赵笑云行为已经过了追诉时效。并且,当时监管部门也没有对赵笑云本人进行行政处罚,故权益受损的投资者不能起诉。但笔者仔细研读了《行政处罚法》全文,虽然在第29条中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儿所指出的情况,是指“违法行为未被发现”的行为,对“违法行为已被发现”、但“没有立案”或“立案后没有处理”的行为,并没有规定二年的追诉时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赵笑云回归,监管部门仍有可能追究其行政责任。
同时,监管部门认为案件涉及刑事犯罪,事件的社会影响比较大,情节比较严重,仍可以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如此,刑事责任的追诉期最长就可以达到20年,但特殊情况除外(如逃匿、连续犯罪、犯新罪等)。根据《刑法》第76条规定为:“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而第77条规定:“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78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当然,是否构成犯罪,是不能随意下结论的,需要证据和法律的认定。
对投资者的交代
因此,赵笑云数年前发生的行为与问题的定性,今天仍需要监管部门的表态。对于过去的行为,并非没有办法治理,关键要视监管部门的态度与需要,以及对事件的定性和当时的法律适用来决定。应该说,当年老《证券法》中,对于发布虚假证券信息、违法证券咨询,甚至操纵股价等行为的法律禁止是明确的。
如果赵笑云受到了行政处罚或刑事制裁,权益受损的投资者是可以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证券法》第77条中规定,“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则规定了操纵证券价格纠纷的案由。而在200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全国民商审判工作会议(南京会议)发表讲话,表示投资者因操纵证券价格而对侵权行为人提起的民事诉讼,法院应当受理,而相关民事责任司法解释目前正在起草中。
就赵笑云的回归而言,即使监管部门不予定性,或定性为无责,或定性为有责但表示不予追究,对于当年因青山纸业而权益受损的投资者,道义上说,他也应该把事情讲清楚,对投资者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八 最牛散户刘芳
另类指数:★★
时隔两年,曾经在2007年通过*ST金泰一战成名的刘芳、叶晶如今重出江湖,新进沈阳机床、澳洋顺昌三季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至昨日,这两只个股已分别走出了三连涨停和两连涨停的强势行情,让 “史上最牛散户”的称号上再添“神枪手”的头衔。
是真的“弹无虚发”还是有内幕消息?市场对于刘芳、叶晶炒股有内幕消息的质疑声再次响起。
刘芳叶晶的真实身份
2007年8月,因重仓持有连续42个涨停的*ST金泰,“刘芳”成为A股市场中最受关注且最为熟知的名字,被市场冠以“史上最牛散户”的称号。
成名之后,刘芳的真实身份变得更加神秘,尽管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内媒体都曾遍寻其人,但始终不能最后确定。有人说,刘芳是一位河南籍男性司机;也有人说,刘芳的背后是黄光裕,或是与黄光裕有利益牵连的人。而证监会也一直未就刘芳事件做出任何表态。
直到2008年7月,南方某媒体才首次将刘芳锁定为一位深圳籍的女医生,随之,刘芳的丈夫叶晶也浮出了水面。
据报道称,刘芳1971年出生;叶晶1966年出生,夫妻俩财力雄厚。对于炒股账户的问题,据叶晶自己透露,刘芳本人不做股票,所有操作都是他来进行。其实,翻看刘芳重仓持有的几乎所有股票的股东构成,叶晶一直与其形影不离,只是刘芳排名更加靠前,让其更受关注而已。
最牛夫妻再度大举入市
今年以来,刘芳夫妇在A股市场上一直出手寥寥,表现十分低调,低调得似乎都让市场渐渐淡忘了他们。然而,刚刚披露完毕的三季报显示,他们又重现股市江湖。
10月28日,沈阳机床三季报显示,刘芳于今年第三季度大手笔买入公司股票,至9月30日,共持有198.09万股,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的第九位;而其夫叶晶也同时重仓持有194.48万股,位列流通股东的第十位,二人的股数相加已达到392.57万股。按昨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为4365万元。
无独有偶,澳洋顺昌三季报也显示,刘芳夫妇动用资金逾700万元新进驻扎到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中,分列第五位和第八位,合计持有60.8万股。
此外,据记者统计,两人目前仍然重仓二季度买入的明天科技;而上半年持有的ST雄震在三季度时已有所减持,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
本色依旧偏好重组概念股
从刘芳夫妇的炒股历史来看,其挖掘的多是具有资产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概念的个股,如早前持有的*ST金泰、川化股份、亿城股份、桐君阁、新都酒店等。如今,从其大举介入的沈阳机床和澳洋顺昌来看,此选股偏好仍然没有改变。
在今年3月,澳洋顺昌一路飙升时,市场就广泛传出其具有强烈的重组预期;而沈阳机床更是如此。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日前,美国对冲基金JANA受让沈阳机床大股东沈机集团30%股权的消息甚嚣尘上,虽然目前还未最终确定,但多数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此项计划成功,JANA作为美国的一家对冲基金公司,不仅将给沈阳机床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可以帮助公司进行全球产业的整合。
还有另外一说,沈机集团与国机集团早前的战略合作谈判暂停已满3个月,近期有可能重启合作事宜。
目前来看,刘芳夫妇的炒股思路仍然为他们带来不小的收益,在第三季度以来大盘下跌4%的情况下,二人通过持有沈阳机床和澳洋顺昌,即使当时以最高价买入,涨幅仍可分别超过10%和2%。
“内幕消息说”再度引起质疑
刘芳夫妇给A股市场留下的近乎是一个神话,毕竟在*ST金泰重组前提前介入,坐享42个涨停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因此,在一些投资者将其视若神明、跟风炒股的同时,他们的投资路线也遭到质疑。有业内人士认为,他们如此精准地抄到重组潜力股应该与提前获知内幕消息有关。
不过,据记者了解,这次刘芳夫妇重仓沈阳机床与澳洋顺昌则未必是有的放矢。
暂且不谈澳洋顺昌的重组题材一直只闻其声,不见任何动静,单说近日重组消息满天飞的沈阳机床也是唱了把“空城计”。昨日,沈阳机床发布股票异动公告证实,尽管有重组意向,但由于种种原因,“截至目前沈机集团并没有关于改制重组的具体计划”。对于刘芳重仓持股,沈阳机床证券办人士则认为:“她也只是买入试试,不见得每次操作都是对的。”
那么,这两只个股近日暴涨的原因是市场对重组概念的追捧,还是刘芳明星效应的带动?海通证券分析师王伟更倾向于后者。他表示,从盘面上看,这两只股票的涨停都是在三季报出来之后才开始的,明显是资金追进,不排除有提前驻扎的机构借此拉抬股价获利的可能。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另类之九 ST板块专业户吴鸣霄
另类指数:★★
吴鸣霄这个名字在ST股中的地位也许并不亚于“刘芳”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他因在ST沪科中成功低价淘金而一度成为“散户风向标”。近年来,吴鸣霄搏杀于ST股之间,其眼光之老辣、获益之丰厚叫人咋舌。截至9月30日,吴鸣霄手握ST股票有8只之多,总市值更超过3亿元。第三季度,吴鸣霄似乎又找到了一批新猎物,这些股票会不会成为下一只牛股?
吴鸣霄的投资重点几乎全部集中于ST股。三季报显示,有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有这个熟悉的名字,而除航天机电之外,其余8家都是ST公司。这8家ST公司分别是ST东海A、*ST夏新、*ST天方、*ST昌鱼、ST筑信、*ST北生、*ST厦华、*ST中房。如此专注于ST公司而又能以重金持有,在资本市场中实属罕见。
和半年报相比,第三季度吴鸣霄的投资产生了一些新的动向。三季报显示,吴鸣霄新进ST东海A成为其第二大自然人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为506.8971万股,新进*ST天方成为其第一大自然人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为302.967万股,而在ST筑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吴鸣霄也是首次上榜,持股数量为775.2639万股。不难发现,这些股票无一不带有浓重的重组预期。
据公开资料显示,吴鸣霄或为上海华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极其活跃的人物,尤其擅长在拍卖市场低价“淘金”。此人先后参与了上海永久、幸福实业等上市公司早期的重组,获利匪浅。2007年至2008年间,吴鸣霄又因连续成功竞拍ST沪科和*ST北生而名噪一时。此后,赶在*ST厦华、*ST夏新暂停上市前,吴鸣霄大笔建仓此“厦门双雄”,现在吴鸣霄手头正重仓这3只已经暂停上市的股票。
今年一季度吴鸣霄屡次出手,*ST昌鱼一季报显示,吴鸣霄在今年一季度买入1001万股。而在**ST中房一季报中,吴鸣霄同样以852.83万股的持股量位居该股流通股股东之首。
实际上,分析吴鸣霄以往战绩不难发现,吴鸣霄出手的股票都是重组预期极强个股。在重组概念的带领下,*ST昌鱼在年内走出两波完美的上涨弧线,以现在的价格回想当初吴鸣霄的建仓,无疑是抄到了大底。而*ST中房也是一样,一季度时,*ST中房的价格一直保持在3元附近上下徘徊,但是现在的股价早已突破8元,在吴鸣霄建仓的半年,股价已经上涨两倍多,但吴鸣霄的仓位却还有增无减,显示出对*ST中房后势的看好。
吴鸣霄三季度持仓一览
代码 | 名称 | 持股数量(股) |
000613 | ST东海A | 5,068,971 |
600151 | 航天机电 | 4,200,000 |
600515 | ST筑信 | 7,752,639 |
600253 | *ST天方 | 3,029,670 |
600275 | *ST昌鱼 | 10,010,000 |
600890 | *ST中房 | 10,000,599 |
600057 | *ST夏新 | 5,006,392 |
600556 | *ST北生 | 5,061,457 |
600870 | *ST厦华 | 10,001,305 |
徐柏良,浙江股民,有“最牛散户”之称,追涨热点板块,一个月可以炒作十几只股票,这位“最牛散户”几乎从来不喜欢做调研,也不喜欢长时间捂股,有人将其手法称为“徐氏操盘风格”。
徐柏良曾入围“2008年百强散户榜”第42位,这使得他名声大振。说他“牛”,并不只是因为他曾入围过什么榜,还因为他在2008年5月29日参与过青岛双星的增发,参与增发的价格为5.73元/股,出资达1.43亿元。此后,因股市大跌,徐柏良长期被套,一年时间过得焦心。
有“最牛散户”之称的徐柏良在三季度抛售中国南车后,携巨资大举杀入9只“物联网”概念股。在踏空大半年行情之后,徐柏良总算在“物联网”上挽回了“最牛散户”的面子。9月份的那一波行情中,“物联网”概念股无疑是最大的热点。究竟是谁在跟进这类虚无缥缈的概念股呢?三季报显示,以徐柏良为首,王素芳、叶玉莲等超级散户为“影子拍档”,组成了最坚定的买入主力,涉及资金约六七亿元。徐柏良更是在11只股票(大部分为物联网概念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亮相,成为三季报中“曝光率”最高的超级散户。
徐柏良的持仓秘密
据公开信息统计,徐柏良三季度总共买入了11只股票,并成为它们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这些股票包括厦门信达、浪潮信息、新大陆、东信和平、大唐电信、长电科技、熊猫烟花、广电电子、京能置业、远望谷和海虹控股。徐柏良持有海虹控股1693万股,是其最大的流通股东;同时持有长电科技1947万股,是其最大的流通股个人股东。如果他在三季度末还未抛售这些股票的话,这11只股票的市值可达6亿元以上。在这些股票中,只有京能置业不是物联网概念股,其余股票或多或少都与物联网存在一定联系。
去年5月,徐柏良因以个人名义出资1.43亿元参与青岛双星定向增发而名噪一时。青岛双星增发价格为5.73元/股,徐柏良持有2500万股,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青岛双星今年中报显示,徐柏良在增发股解禁当月即大举抛售。随后徐柏良又转战中国南车,在今年上市公司中报中,以3500万股成为中国南车第七大流通股东,也是第二大个人流通股东。与此同时,他还持有龙溪股份、北海国发、中国软件,但并无多大建树,反而踏空了轮胎股下半年如火如荼的大好行情。今年三季度,这些股票都被他抛售一空,几乎全部换成了与物联网相关的股票。由于不知道徐柏良的建仓成本,因此很难判断这种“押注式”的打法是否已见成效。
谁是他的“影子拍档”
从今年三季报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来看,除徐柏良外,还有两位超级散户也大举杀入“物联网”概念股,分别是王素芳和叶玉莲。从三季报看,王素芳是第三大超级散户,他是6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4只股票跟徐柏良一样,分别是厦门信达、新大陆、东信和平和广电电子。叶玉莲也是6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而且这6只股票全部是物联网概念,其中有5只股票与徐柏良一模一样,这5只股票是远望谷、东信和平、新大陆、厦门信达和海虹控股,唯一不同的东方电子也是典型的“物联网”概念。从这两位超级散户介入“物联网”概念股的资金量来看,估计总计也已过亿元。
王素芳似乎也与叶玉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中报显示,王素芳和叶玉莲同时出现在ST有色这只股票的前十大股东中,叶玉莲当时是该股最大的流通股东,王素芳则排在第二位。今年三季度两人全部出局,并且同时介入了物联网概念中的相同股票,其默契程度非同一般。
除王素芳和叶玉莲外,与徐柏良同时出现在两只股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还有潘雯和瞿月霞,这两人与徐柏良都出现在长电科技和熊猫烟花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而且都是新增股东。据查,潘雯还曾与徐柏良一道在亚盛集团中共同进退。结合今年一季报和中报来看,在超级散户队伍中,“徐柏良式”的集团作战似乎已成时下流行的炒股模式。 (中财网)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