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本土消费品牌挑战外国品牌

来源: 结诚晶 2009-12-07 15:13:4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10 bytes)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中国本土消费品牌的崛起挑战著名外国品牌已成为中国工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趋势。对此表示怀疑的人只需在中国东南部省份福建晋江的大街上转一圈就会一清二楚了。

  在晋江一条百十米长的街道上,有34家店铺出售不同的国内品牌产品。据信,耐克和阿迪达斯每年在中国的盈利分别高达10亿美元。中国国内的竞争对手安踏、特步、361度、李宁星泉、贵人鸟和德尔惠向这两大品牌发起了挑战。七匹狼、利郎以及卡宾则将目标瞄向了乔冶·阿玛尼、波士和杰尼亚。

  这些中国品牌听起来可能不太熟悉,甚至有点古怪。但现实是,自然规律颠倒过来了,小鱼开始吃大鱼了。

  十几年前西方品牌持有者把生产任务外包给中国企业,现在这些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在产品质量上与它们为外国品牌店生产的产品没有区别。

  一位导购指着一件剪裁非常有型的利郎品牌大衣说:“它的面料是羊绒加少量羊毛,与阿玛尼服装完全一样。”利郎是亚江当地的一家企业,11月份在香港上市,筹集了10.6亿港币的资金。

  这位导购说:“你可以看看价签,它的价格只是一件阿玛尼的零头。人们不会看商标,所以,看起来你就是穿了一件阿玛尼。”

  亚江的几家公司都坦率地承认,模仿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七匹狼是一家在深圳上市的晋江公司。《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七匹狼公司总裁周少雄的话说,他的公司一开始也是在模仿外国品牌,后来学会了如何自我创新。该报称,一开始是模仿“法国鳄鱼”,现在,周少雄走在香港的购物中心里,开始对 “Zara”和“H&M”更感兴趣了。

  中国公司与外国对手竞争时有几个优势。首先,它们往往不像外国品牌那样非常依赖特许店,这样它们就可以更加关注质量和品牌管理。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本土品牌更容易向二线城市扩展,而二线城市正是它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可能会从2009年的约7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24亿美元。如果真是这样,这一增长速度将使某些中国体育运动品牌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导地位。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品牌,时装及其他消费行业也是如此。

  全球最大的雨伞制造商之一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王安邦计划明年在全国开设数百家品牌店,将其公司业务从单纯的制伞转向出售时尚饰品。梅花伞业将首先瞄准国内市场,然后再通过与合适的外国公司构建伙伴关系来开拓海外市场。王安邦还在伺机收购合适的外国企业。

  王安邦说:“进行海外收购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资金充足。这对我们不是难事。”不过,重点是要了解海外市场、时尚趋势和消费者需求。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