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迅猛上位:北大人取代清华帮的意义(图)

来源: 结诚晶 2009-12-01 22:56: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178 byte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aw7vjl.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胡春华

  “共青团派”已经是当今中国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有人调侃说眼下是“团徽照耀中国”。 但是“团派”中,也有“嫡出”和“庶出”的亲疏区别。 一般来讲,在共青团的地方组织工作过的,不如在团中央任职的;在团中央任职的,不如跟胡锦涛同时在团中央共事过的;跟胡锦涛同时在团中央共事过的,不如担任过团中央一把手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人们高度瞩目2009年1月担任河北省长的胡春华。2009年11月30日,新华社公布中央决定,当省长还不满一年的胡春华,升任内蒙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

  从2006年到2009年,胡春华先后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河北省长、内蒙区党委书记。

  最年轻的“60后”省级高官

  2008年3月,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还不到一年半的胡春华,突然被一纸调令调任河北省党委副书记,随后又担任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09年1月12日,河北省十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选举胡春华为省长。时年46岁的胡春华是中国最年轻的省长——其仕途上一直都是最年轻干部,27岁为副厅级,29岁升正厅级。

  1963年4月,胡春华生于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出身寒门,年少时吃了不少苦,读中学时徒步往返学校,“脚板上的茧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有一大堆”。 但他学习优异,1979年,以16岁之龄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且是全县文科状元。 为了上学,他去工地背河沙,一个暑假挣100多元钱。 加上父亲东家挪、西家借,才凑齐路费和学费。

  在北大上学时,他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头也最小的学生。 有媒体说,天资加勤奋,使胡春华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生。 1983年,组织上本来决定他留在北京工作,但他选择远赴西藏。

  在西藏,他历任自治区团委组织干事、拉萨饭店人事部副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人事部经理等职。 1987年8月,年仅24岁的胡春华出任西藏共青团委副书记。

  据说,由于当时他实在太年青,并未相应地把他提拔为副厅级,仍是正处级。 直到1990年2月,胡春华的级别才变为副厅级。 但当时不足27岁的胡春华,仍是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副厅级官员之一。

  有评论指出,胡春华是中国目前仅有几名出生于1960年代的正部级高官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前途被普遍看好的一位。 这不仅因为他和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政治局常委李克强都担任过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更因为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的献身精神受到高层和舆论的赞许。

  然而这位最被看好的中共第六代领军者,却差点栽倒中轰动中国震惊世界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中。 虽然最终顺利过关,但胡春华的未来政治前途已被毒奶粉蒙上阴影。

  藏独动乱中小胡成了大胡的心腹

  胡春华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即担任了中文系团委书记等学生干部职务。 1 1983年8月,胡春华来到拉萨。 最初他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团委任干事,主要负责抄写校对文件。 胡春华在西藏的同事向记者回忆:“他做事很认真,每天都第一个到办公室擦桌扫地。”

  一年后,他调入拉萨饭店。 一位饭店老员工告诉记者:“那时的拉萨饭店投资约一亿元,有700名员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开业不久便全面瘫痪。出任人事部经理的胡春华,改组了饭店的管理结构,使饭店面貌一新。”

  1988年末,时任中共西藏区委书记的胡锦涛指挥镇压藏独示威时,把胡春华调到身边工作,担任联络组成员,直至1992年胡锦涛上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小胡成了大胡的心腹。

  1992 年3月,胡春华被任命为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当地的老百姓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胡春华到任后,注重实干,常深入各地搞调研,试图从林芝地区摸索出藏区发展经济的新思路。 那年秋天,胡春华带领行署几名干部,为了寻找加快墨脱公路建设的最佳方案,开始了横穿墨脱全境的徒步踏勘。他们穿过了雪山和森林,去了连探险者都不敢去的地方。 墨脱公路还没有建好,胡春华就被调离林芝,出任西藏自治区团委书记,但他心里却一直惦念着墨脱公路的修筑。 墨脱公路通车时,胡春华立刻致电墨脱县,连声道贺说:“喜事、喜事,真是天大的一件喜事!”

  1993年5月,胡春华当选共青团第十三届中央委员。 1995年7月,胡春华出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一年零两个月后,被派往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班学习,毕业后不久,便升任山南地委常务副书记(正地级,主持地委工作),但一个月后便调回北京工作。

  1997年12月,胡春华被安排进入共青团中央,出任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 34岁的他又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之一。 在这个职位上,他干了三年,其间再次到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学习。

  三年之后,胡春华又返回西藏。 这次职务就更高了:2001年7月起,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2003年3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2005年起任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区党委党校校长。

  有官方媒体报道,胡春华在西藏工作期间,稳重、持平、爱下基层、精明能干、办事能力极强,而且能说藏语、跳藏舞,很好地与藏族官民打成一片。

  团中央一把手上任“一把火”

  2006年11月,胡春华调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43岁的他成了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之一,也成为这个拥有7200万成员的庞大组织的“一把手”。

  2007年3月17日,在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胡春华在共青团“烧了一把火”。他痛斥部分团官员心态浮躁、忙于应酬、夸夸其谈、行为张扬,要求团干部低调做人、少说多干。 其措辞之严厉,在共青团领导的讲话中,颇为罕见。 他在讲话中说:“在团的岗位上工作,我个人体会更多的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论直接做贡献肯定比不了党政部门。因此组织对我们评价的标准,主要也是看你是否健康成长。”

  “现在社会上对团干部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浮躁。”对此,胡春华一针见血,他归纳了林林总总的浮躁表现:工作漂浮、敷衍了事;活动花样翻新、形不成项目品牌;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注意工作的实际效果;喜欢出彩上镜,急于出成绩、出政绩。

  “归根结底是对团的岗位认识有偏差,没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胡春华在讲话中认为,部分团干部太看重个人的所谓“进步”,总是在算计自己的任职年限,总是在比较自己和别人“成长”的快慢,“更有什者,来了就想提,提了就想走”。

  此前2007年1月9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以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包括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等。

  而胡春华3月17日的讲话主题正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团干部作风建设”。在讲话中,他先是肯定了“团干部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能打硬仗的队伍”,“团干部作风的主流是好的,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但随即话锋一转,“对照党对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对照广大青年对团干部的期望,团干部作风还有差距。”

  胡春华罗列了部分团官员六个方面的不良作风,诸如“学习上懈怠,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跟风,人云亦云”;“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作风漂浮、工作不实,不愿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许多活动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有的工作刚发文件就总结经验、树典型,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

  “当然以上这些问题归纳得不见得完全准确,也只在少部分团干部、一定范围中存在,但危害不可低估。”胡春华警告说:“如果听任这些不良之风蔓延,势必严重损害共青团的良好形象,最终会损害党的事业。”

  “共青团并不是'清水衙门',团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样会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好的风气影响。”在讲话中,胡春华要求团官员“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慎重对待交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早在胡春华上任之初,外界即对胡春华的干练形象抱有期待。 由地方党委领导到团中央担任正职,在近年并不多见。 观察家认为,由一名拥有地方工作经验的人士主持团中央,对于改善共青团系统官员的工作作风颇有益处。

  “北大时代”将来临?

  中共中央决定由胡春华接替南下湖南省做代省长的周强,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这个任命,无异于昭告天下,胡春华受到刻意栽培,甚至被胡锦涛隔代指定为中共第六代领袖的接班人。 而且,胡春华的仕途,也关乎北京大学在中共政坛的实力消长,对中共的治国理念将产生深远影响。

  《亚洲时报》记者潘小涛2006年10月8日撰文说:当年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支援老少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的胡春华,也许自己也想不到,他放弃在北京工作的大好前途跑到西藏高原,竟与他日成为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不期而遇”,并改变了他的政治命运。

  胡锦涛1992年上京后,指示西藏的领导,对胡春华著意栽培。 胡春华的履历,在同辈中共干部中,是最完整的,而他与胡锦涛非比寻常的关系,更被视为 “小胡锦涛”。首先,两人同样出身于名校,“大胡”是清华大学,“小胡”是北京大学;第二,两人同样在西藏的苦寒之地锻炼过,只是“大胡”呆了四年多就回北京做大官,而 “小胡”前后在西藏工作了20年;第三,相差22年之后,“小胡锦涛”也做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很明显,胡锦涛把胡春华调到共青团任一把手,目的就是要栽培他成为未来的接班人。

  《亚洲时报》的文章预测,按照中共培养干部的模式,三、五年之后,胡春华就会被下放到地方担任省委书记,而且多数会是沿海省份,好让他在内陆贫穷地区和沿海富裕省市都有工作经验。 如无意外,在地方呆三、五年后,胡春华就会返回北京,为接班热身。 胡锦涛走的基本就是这条路;被视为胡锦涛接班人“大热门”的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也在走这条路。如果李克强顺利成为中共第五代“掌门人”,则出身于北京大学的“北大人”,蛰伏多年后,终于可以压倒死对头的清华大学,吐气扬眉于中共政坛了。

  这篇文章还说,北大、清华的瑜亮情结,主要体现在学术地位、教育成就等领域的激烈竞争,一个长于文史,一个精于理工,各擅胜长,但过去几十年的中共政坛,则是“清华帮”天下。 远的不说,过去20年的政治局常委中,出身于清华大学的就有姚依林、宋平、胡启立、朱镕基、李岚清,而十六届九个政治局常委中,更有胡锦涛、吴邦国、黄菊、吴官正四人毕业于清华大学,难怪有人谑称,清华大学校友会是在中南海开会的。 与之相比,活跃于最高层的“北大人”,就只有唐家璇而已。

  但是,到了中共第五代,“清华帮”似乎后继无人了,只有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孤独身影。 相反,“北大人”则是阵容鼎盛,除了李克强,还有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陕西省代省长袁纯清、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商务部长薄熙来。 现在加上被钦为中共第六代接班人的胡春华,看来“北大人”崛起可期。

  《亚洲时报》的文章分析说,“北大人”取代“清华帮”的象征意义在于,中共的管治理念出现质的变化,由过去工具性很强的“工程师治国”,改为文人、律师治国。中共建政50多年来,一直处于建国和建设阶段,无论是50年代超英赶美,还是改革开放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都是工程师最吃香,令1989年后的政治局常委,几乎清一色是工程师。 在此情况下,以理工科著名的清华大学,受到重用是必然的。。而且,清华的学生较务实、服从性很强,自然较易获得提拔。

  但是,“工程师”的局限在于知识面狭窄、缺乏想像力,要驾驭日益复杂的国务,已经力不从心了,交棒给受到专业训练,懂得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是时候了,北大是这方面的人才库,“北大人”自然受到器重。

  文章还说,北京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自由思想。 中国历代自由主义的先锋,不少出身于北大,而八十代的北京大学,更是学术风气最自由的时期,中共第五代的菁英,以及第六代的胡春华,就是在这段时间求学于北大,这段的黄金时期,对他们往后的从政理念,有什么冲击呢? 他们在中共官场打滚多年,会否已被侵蚀得面目全非呢? 相信很快就有答案了。

  “河北梆子”不好唱

  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胡春华在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时,有台湾记者问胡春华:“有什么经验可以和现在的青少年分享?”胡春华回答说: “我想,有三条是非常重要:一是要始终坚持理想;二是要始终脚踏实地做事;三是要始终不断地读书,丰富充实自己。”关于他本人的理想,他这么回答:“理想是相对于功利而言的。我觉得我们要务实,但是我们不能太功利,不能太浮躁,总要追求一点崇高的东西。”

  《亚洲时报》潘小涛的文章预测,“三、五年之后,胡春华就会被下放到地方担任省委书记”。 他说对了步骤,却说错了时间。2008年3月,胡春华调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此时离他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还不到一年半。 半个月后,他成为河北省副省长、代省长。

  出任代省长后胡春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他将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不辜负河北人民的期望。

  2008年4月15日,胡春华在接受《燕赵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此时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感谢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的信任,感谢全省人民对我的厚爱。”

  在谈到对河北的印象和感受时,胡春华说,“我来河北刚刚半个月的时间,走的地方还不多,了解的情况也很有限。我最突出的感受是责任重大。河北有 6900万人口,经济总量在全国占第六位,这些年河北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要做好政府的工作,并不容易。”

  对于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胡春华表示,“第一是要努力学习。我深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与代省长这样一个职位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要通过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二是要勤奋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敬业精神是第一位的。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第三是要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时刻挂在我们的心上,放在我们工作的首位。第四是要精诚团结。政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下,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依法行政。一个领导班子既要有较好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整体的合力。第五是要清正廉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最近十年来,河北省班子的调整令人眼花缭乱。

  河北环绕京津,历来以稳定为第一要务。作为首都“护城河”,毛泽东曾说,“河北稳,北京安”。 然而,最近十年,河北高层人事变动频频。先是1998 年底,河北被迫接受因工作失职被免去水利部长职务的李鹏亲信钮茂生为省长;一年半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旭东调任河北省委书记。 在钮茂生任期不满一届,王旭东工作不满两年半后,两人又后脚紧跟前脚离岗,河北又得接受“外来和尚”:2002年11月23日,中共十六大闭幕一星期后,中央任命了新的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12月22日,又指派了新的省长季允石。

  宗海仁在《暧昧的权力交接》一书中,谈到河北时说:

  如此频繁的调动,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不可能发生!在国外,州长也好,市长也罢,都是靠百姓选票决定的。当选之后,若不干满一届就想换跑道,连招呼也不打就拍屁股走人,等于是政治自杀,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他所在的那个政党。 中国有《地方组织法》,有各级人大代表,但在共产党面前,在党中央面前,一律失效。人事部署上,上自中央、下至地方,全部运用障眼法,相信党代会、人代会上选举出来的党政一把手会干满一届的是傻瓜,轻信当选者许诺干满任期的也是傻瓜。 (摘自明镜出版 《诸侯治乱》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