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领先地位可持续到复苏后
2009-10-20 16:52
::作者 David Barboza::译者 朱庆和
全球经济衰退令消费者和企业节省开支,与此同时,中国从其出口竞争对手夺取市场份额,巩固了其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许多经济学家称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到经济复苏之后许久。
今年上半年,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如今,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能导致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在一个已萎缩的市场中赢取了较大份额——尽管今年世界贸易因衰退而收缩,但消费者仍选择购买更便宜的商品,而决心维持出口机器运转的北京迎合了这种需求。
中国的工厂在大幅降价——使得中国巩固了在老市场的地位,同时进入新的市场。最惊人的收获来自美国市场,今年中国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产品供应国。
此外,在一些产品类别中,中国出口商品的绝对值也在上升。比如,据美国全球贸易信息服务公司的数据,到今年7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编织类服装上升了10%,而从墨西哥、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进口则下降了了19%~24%。
中国10月14日称,出口下滑趋势在9月份有所减缓,仅下降了15%,较之8月份形势已大为改观。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厂家能通过减少工资和其他生产成本而迅速降价。此间有中国工厂经理表示,是美国买家的要求迫使他们这样做。分析人士说,很少有其他国家能竞争得过“中国价格”。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说:“中国拥有巨大优势。他们可以很快做出调整,适应市场变化。他们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弹性,当消费者降低质量要求时,中国从中获益。”
今年世界很多国家对纺织品配额的限制到期,这也让中国扩大了市场渗透。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出台了支持出口行业的政策,包括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弱势,通过出口退税和国有银行的数十亿美元低息贷款补贴出口商。这些措施带来了显著效果。2009年上半年,中国向世界其他地方出口的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粮食和其他商品达5210亿美元。
尽管这一数字跟2008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22%,但好过其他主要出口国。据全球贸易信息服务公司的数据,同期德国出口下降了34%;日本出口下降了37%;美国下降24%。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商担心,尽管他们取得了市场份额,但低成本生产的压力将损害到产品质量。不过,眼下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期,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欧洲和美国将经历漫长的缓慢增长期。瑞士信贷经济学家陶东(音译)说:“中国将变得更强大,它的竞争对手在经济危机中变弱了。中国政府扶持汽车等行业,所以,今后一些新产业可能会加入到出口行列当中。”
(::美国《纽约时报》10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