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模式到底是中国在学朝鲜,还是朝鲜在学中国?

正如预料的那样,十月一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演的新中国庆祝自己六十华诞大典,气势宏大,气氛热烈。是的,在国势日隆的今天,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完全有理由隆重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借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自信与豪迈。事实上,几乎是整个世界在这天都把目光投向了天安门广场。

不过,在看过国庆大典电视直播之后,笔者的感觉却是一则以喜,再则以憾,终则以忧。喜的是,胡锦涛主席穿的是笔挺的中山装(亦称毛装),这无疑给争议中的中国国礼服带来了一丝亮光;憾的是,国家领导人并没有祭奠革命和建设中殉国的先烈,阅兵方队也没有出现人们期待已久的老兵方队,使大典的历史厚重感和阅兵方队中的历史荣誉感稍显不足;忧的是,群众游行方队并没有向世界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相反却传达出了失误甚至是混乱的信息。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是因为整个群众游行队伍不但人数众多,而且绝对整齐划一,表明游行群众受过严格训练,绝非自发而又自然的行为!固然,严密的组织甚至是必要的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过犹不及,需要把握好度。这次群众游行,给人的观感是僵硬、呆板、机械,缺乏基本的自然亲切与生机活力,对整个国庆大典来说,可谓是狗尾续貂和画蛇添足!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期待着这样一种群众游行场面:来自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们,活泼可爱的孩子、活蹦乱跳的年青人、白发苍苍的老人,随意组合在一起,衣着随身但不失端雅,动作不一但不失有序,手拿鲜花或手持国旗,兴高采烈、无拘无束地走过广场,任凭他们打出庆祝国庆的横幅和喊出祝福祖国口号。这种场面,看似无序和混乱,但彰显的却是民众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或许有人以为以上两者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实则大不然。僵硬、呆板、机械的群众游行方队,看似体现的是背后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实质上暴露的是政治对社会的高度统制,而且有失人性化和人情味。无疑,习惯了意识形态化看待中国的西方人,又抓住了一次丑化和诬蔑中国的绝好机会。 不出意外,必定会有一些西方媒体把类似场面视为中国“专制”和“集权”的体现。本来,国庆大阅兵展示的各种新式军事装备已经使西方人叫嚷“中国威胁论”,过度意识形态化的群众游行方队,无疑会强化西方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尽管事实上是中国一直在受到威胁,而且中国也在努力化解西方人的担忧。

一位朋友发来的短信印证了笔者的担忧:“阅兵式很中国,很好;群众游行很朝鲜,很差!”众所周知,在朝鲜的各种大典中,群众游行队伍同样是整齐划一、呆板僵硬。同样众所周知的是,对社会实行高度统制且患有严重自闭症的朝鲜,一直被视为“国际社会的孤儿”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弃儿”。很想问一问:大典模式到底是中国在学朝鲜,还是朝鲜在学中国?

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类似群众游行场面反映的并不是真实的中国。如果说三十年前中国是采用政治高度统制社会治理方式的话,那么这三十多年来,中国逐渐学会了激发个人的能量,并将之凝聚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崛起的动力。尽管欧美希望看到的自由和民主没有出现,而且个性化离政治也尚远,但大众生活方式的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已是基本事实。实际上,央视画面中反复出现的面带笑容、活泼可爱的观众,才是真实的中国! 无论如何,今年中国国庆大典中的群众游行方队,都是一个大败笔。所以,今后国庆大典或者其他国家大典,应该在保持目前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下中国传统的大典模式和欧美国家的大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这个方案未经各界酝酿,也很难说经过高层仔细审阅。看来,在中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中国的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确实需要改一下自己陈旧过时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