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中国 悉尼申奥阴谋大曝光(连载三) zt

本帖于 2009-09-23 13:18:27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击败中国 悉尼申奥阴谋大曝光(连载三)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5月10日 00:3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通讯员王韦报道:

  三、 涂污中国

  在临近蒙特卡罗最后投票的日子里,由于美国捣鬼,搞起了一场所谓揭露“中国人权记录”的反华行动,致使北京的申办蒙受重大挫折。

  悉尼的一伙人以浓厚的兴趣观察着美国人的喧嚣,而中国方面却以另样的心情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申办结束后,中国曾有人向悉尼奥申委一位资深委员表示,他们相信,澳大利亚秘密支持了美国人的行动。

  悉尼人对如此残忍地剥落对手致命伤疤的行为丝毫没有感到不安。早在93年初,悉尼就曾准备实施一项周密的战略计划——在伦敦地区秘密资助人权活动分子搞一场反对北京的宣传攻势。

  但那些参与者说,该计划最后没有实施,并坚持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参加后来在美国的事件。美国人搞的活动,据他们讲,其实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但事实表明,他们完全是一丘之貉。

  错综复杂的“北京战略”最早酝酿于1992年6月,以迈克季奥奇秘密雇佣噶碧儿-梅尔维勒为标志。梅尔维勒曾效力于BHP公关公司,她的任务就是收集北京的情报-恐怕北京是唯一一个需要悉尼动用情报头脑的对手。梅尔维勒起先建议对北京实施监视,以便在申办白热化时,能对北京奋起还击,直刺对方的“阿喀琉斯脚后跟”。但12月14日的会议使形势突变,腾布集团全面介入,并决定使用公关专家来策划对付中国的战略。经迈克季奥奇提名,梅尔维勒被正式推到了前台。

  腾布集团首先评估了将美国和欧洲作为反华前沿的可能性。其前提条件是,如果阴谋被揭穿,绝不能让媒体顺藤摸瓜摸到悉尼来。

  腾布集团开始与伦敦的迪姆·贝尔爵士进行联系。贝尔曾任萨塔奇广告公司在澳洲的总头,并任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夫人的战略顾问。

  1993年2月,梅尔维勒用悉尼奥申委提供的机票飞到了伦敦,在那里住了五天,向贝尔通报了申办的情况,并在他的办公室里,策划了一项秘密宣传方案。他带回了两卷贝尔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二个内容:一是秘密资助一人权组织搞一场反华运动,一是出版一本以批评为主的书,书名定为《所谓的合适候选人》,并建议在最后投票前发行。它还要求拿出一大笔钱,把一位有名的国际大人物的名字印在书上。

  “北京战略”还涉及到对媒体的使用。腾布集团的一位人物告诉记者:他曾直接参与了“栽赃北京”的计划——腾布集团指使他向《泰晤士报》的记者电话授意:在这份国际报纸上发表批评中国的通讯文章。

  但肮脏的把戏绝非小钱所能打发。数周之后,贝尔来到澳洲,他向悉尼奥申委递交了一份帐单,那上面标着一个“7 5万英镑”的数字,按现在的汇率算,它大约等于二百万澳元。

  在1993年的,在奥申办内部,究竟有多少人知晓“北京战略”的存在,我们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在腾布内部,有些关键人物对此战略耳熟能详,并热切盼望着它的实现。

  有关“北京战略”的重要内容,已在迈克季奥奇1994年出版的书中提及。但法赫依却告诉记者:要不是记者为写本文而找到他,他恐怕根本就不知道有所谓“北京战略”这件事。他不记得有一个梅尔维勒,也根本不知道曾与迪姆接触过。法赫依说:“我从来就不赞同用什么公关宣传来反对北京。在分析我们的对手时,包括主要对手北京,我们是有一些一般性的讨论。但是,要是说我曾鼓励搞什么反华宣传,我觉得没有任何道理。”

  凯文·高斯帕于93年4月发现了此事,他感到悉尼正在玩火,便与法赫依进行了直接交涉。迈克季奥奇后来说,申办理事会最后通过由库茨起草的一项“内容广泛,态度鲜明的决议”,即停止迈克季奥奇以任何角色或形式介入任何公关活动。“北京战略”也由此搁浅。但腾布集团则坚持打“人权”牌。

  1993年5月20日,罗斯-腾布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他是以前国际橄榄球联盟理事会成员的身份写这封信的。他强调指出,“在一个残酷的集权国家里”举办奥运会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尽管这封信的最后署名是腾布,但在它被寄出之前,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传阅。这封信立即招致强烈的反应,中国人感到极度的愤怒,向高斯帕提出交涉,并强烈要求澳方说明谁是这封信的幕后操纵者。悉尼奥申委正式否认了与腾布的任何联系。腾布说,他后来接到通知,告诉他不要再给报纸写信。“但这种信总要写一次。”他说。

  在整个申办过程中,悉尼与北京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曾有一次,有若干位中国人造访悉尼奥申委,声称他们是学生,想了解悉尼规划方面的情况。一位内线说,申办官员对此事相当警觉,他们认为这是北京在有意收集悉尼的情报。但事实却是,只有悉尼一家以采取超乎寻常的方式,收集其他申办城市的情报。这位内线告诉记者,我们曾委派澳大利亚驻外使馆的工作人员访问申办城市的主要领导,从中拼凑情报细节。

  不知是否巧合,就在悉尼准备丢弃它的“北京战略“的同时,中国的人权记录问题突然间成为大多数媒体的聚焦点。纽约的“人权观察”和华盛顿的“国际西藏运动”在1993年4月宣布,他们将公开活动,反对北京申办奥运会。

  这两个集团在华盛顿找到了他们强有力的联盟:一位是资深民主党参议员,前奥林匹克篮球队员比尔-布莱德利(前段时间曾竞选过总统),另一位是民主党众议员汤姆-兰德斯。两位在美国参众两院的活动能力极强,他们呼吁国际奥委会不要把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北京,这两人的呼吁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澳国会议员布鲁斯-巴芮德上个月的联邦议会上列举了悉尼赢得2000年奥运会的原因。他说:“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北京人权问题的攻击,毫无疑问帮助了我们。”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