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度优势造就发展奇迹
2009年09月23日 07:54 来源:国际在线
中国发展的加速度超过了西方的普遍预计,“中国奇迹”一词,首现于西方,正是它们为中国发展速度所震惊的高度总结。
上个世纪80年代,在当时风靡全球的《大国的兴衰》一书中,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预言中国是“候选大国”,但一段时期内,影响很难从自身向外辐射;时隔十几年之后1996年,美国的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就大大提升了中国的重要性,在那本被认为是国际政治大作的《大棋局》一书中,他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国家,但中国的影响基本局限于亚洲,中国要想崛起为世界性的超级大国,还很难;2009年,在美国的另外一位战略家、也是中国通的戴维·兰普顿的新书《中国力量的三张面孔》中,预言中国将从财富、技术和智慧全方面崛起,并将可能是下一个最有影响的大国。
在短短的30年中,美国最负盛名的三位战略观察家,各自向上修正他们对中国的评估,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这说明,中国发展的加速度超过了西方的普遍预计,“中国奇迹”一词,首现于西方,正是它们为中国发展速度所震惊的高度总结。
数据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奇迹,根据IMF的数据,中国今年上半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这比最乐观的预计提前了5年时间。
如果再回顾18世纪工业革命近300年来的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工业强国的次序虽有变化,但一直是西方列强所垄断,中国如今成为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是三百年来未有之现象。
这是真正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如何出现的?
在中外学者的各种观点中,有“市场机制”说,“经济全球化”说,有“技术转移”说,也有“中国运气”说,不可否认,这些因素都为中国奇迹般的发展贡献了动力,但笔者以为,其中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即在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使得中国能够抓住机遇,以赶超先进。
社会制度,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从全球化竞争的角度来说,社会制度问题就是中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中国的资源和力量,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当前来看,中国的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
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果来看,这些社会制度在组织中国的内外部资源,推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使中国的经济机器高效率地运转,使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使中国可以保证本国经济命脉的独立性,科学技术研发体系的完整性,将有限的资源迅速投入到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领域。而这一切,在落后者追赶先进国家的努力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须知,在当前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竞争中,先进国家会设立各种全球性的规则和制度来规范其他国家,防止其他国家赶超。如在科学技术方面,推行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制度方面,推行自己所熟悉、并低成本运行的西方式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利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来推行西方的经济制度,约束任何不利于自己的制度创新。
西方推广自己的社会制度,甚至愿意倒贴金钱,也要输出各种“颜色革命”。这和他们千方百计封锁技术,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科技的本质是一样的,虽然一个是硬要给,一个偏不给,都是为其战略利益服务的。
遗憾的是,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仅为西方世界所有意忽略,更为他们所歪曲,它们甚至要中国放弃自己的制度,而采纳西方的社会制度。
仅从经济成本来说,中国就不可采用西方的社会制度。可以想象,美国要是采用中国的制度,它会变得多么混乱不堪,就是让它们形成一套遍布各个城市的居委会组织,也要花费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同样道理,中国若采用西方的社会制度,将意味着中国的社会组织方式发生混乱,在中国自身社会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完整的科技研发体系,国民经济命脉等都将遭遇致命的冲击。
在回顾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之际,我们应该为中国的社会制度大声喝彩,因为这是中国奇迹的真正关键之所在。唯有明白这一道理,方可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浪潮中,踏准时代脉动,为世界文明之未来,提供中国式的贡献。(来源:《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