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么论述“忠”的

本帖于 2009-08-14 18:45:44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孔子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他的话,千载下来依然凛凛生威。在中国,每一届新政府诞生,总是要强调一下忠于党,团结在以某某某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总有一些人,拿所谓的忠党来论断人。看起来,忠君思想与忠党思想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孔子的心目中,到底什么是忠君呢?

《孝经 - 谏诤章》 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曾子问:子女顺从父亲的命令是不是就是孝子?孔子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什么话啊。这是什么话啊。过去天子有七个谏诤之臣,哪怕这个天子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五个谏诤之臣,哪怕这个诸侯无道,也不会失去国家;一个大夫有三个谏诤之臣,哪怕这个大夫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家业;一个人有一个谏诤之友,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一个父亲有一个谏诤之子,这个父亲不会陷自己于不义。做儿子不能不同父亲据理力争,做臣子不能不同君主据理力争。所以只要是不义的事情,一定要争。顺从父亲的命令,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孔子以为,一味的顺从不是忠,要谏诤啊!可是,为什么要谏诤呢?什么时候要谏诤呢?对这个问题,孔子事实上说得非常清楚,君王无道要谏诤,诸侯无道要谏诤,大夫无道要谏诤。原来,究本溯源,孔子要中国人尽忠的,是他天天挂在嘴上的大道啊!后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一己之私,推崇强化君臣父子夫妻的等级观念,而去掉了他毕生所追求的真道。欺天欺孔啊!

我们今天搞法治,你的法律若是源于大道,中国人要尽忠的对象,自然就是这个源于自然之道的法律!忠于党的封建说辞,也要改一改才好啦。

李察天 2007/09/28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9&postID=40071

所有跟帖: 

理解什么叫礼么? -richard_hz- 给 richard_hz 发送悄悄话 richard_hz 的博客首页 (216 bytes) () 04/13/2009 postreply 01:29:31

俺的意思是 -richard_hz- 给 richard_hz 发送悄悄话 richard_hz 的博客首页 (20 bytes) () 04/13/2009 postreply 01:40:46

儒教的“忠“已比很多宗教开明了,改良以适应现代社会没问题 -仲下一- 给 仲下一 发送悄悄话 仲下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2/2009 postreply 20:38:42

算在美国,选举时宗教的“忠”也受到嘲笑 -仲下一- 给 仲下一 发送悄悄话 仲下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2/2009 postreply 20:45:49

现在的问题是"信仰"问题,对于有信仰的人谈"忠",是亵渎他们的神 -叶公好毛- 给 叶公好毛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12/2009 postreply 21:49:40

无亵渎之意,西方对这有学术讨论。如想也不敢想,不正正封闭? -仲下一- 给 仲下一 发送悄悄话 仲下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3/2009 postreply 03:05: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