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从中国农村基层选举试验谈民主 zt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两大变革最为瞩目。一是俗称“大包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基层选举。“大包干”的成功为改革开放的正当性打下了基础,短时间内就改变了农村的生存状况。而基层选举至今已有多年,状况如何,有何成效,颇为各界关注。近期遇到国内来自基层的几位朋友,便有了以下一场对话。
宋:现在农村基层选举怎么搞啊?
友:也是先宣布竞选时间,有想出来竞选的就积极活动。
宋:怎么个积极活动法?
友:送礼呗。想想谁能投自己的票,就去送。
宋:没有任何制约?
友:没有,都觉的很正常。都送。村里选前都开着门,等着送的人来。
宋:哪一般得花多少钱?
友:得看村里的情况,如果富的村,有好的村办企业,可以花到几十万。特别是靠近城市的村,还可以卖地,也有的靠近油田(山东滨州是胜利油田所在地之一)。但如果村里很穷,就花钱少,甚至不花钱。
宋:呵呵,也难怪美国的选举花钱越来越多。也是同理。不过穷的村,百姓会出来投票吗?
友:也会选,还有个人情啊。
宋:选举的时候,有人监督吗?
友:有啊。乡里会派人来,不管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
宋:是简单多数还是必须过半数。
友:不太明白,反正一般是两轮。
宋:噢,不一定过半。
友:反正每轮选都要花钱。
宋:影响选举的还有什么因素?
友:主要是家族,大姓。过去有的家弟兄多,能在村里镇的住,才会出来选。也有黑社会出来选的。
宋:如果有几个人互相竞争会出现什么情况?
友:不会公开说对方不好,私下里会有。主要是谁支持谁都有数。
宋:会有政治议题上的指责吗?
友:哪里会。
宋:这不是党争,只是人争。如果是党争的话,恐怕会加上政治上的东西。
宋:老百姓怎样看待这种产生官员的方式。
友:其实选谁都一样。选谁也改变不了什么。
宋:他们觉的是民主吗?
友:其实只是认为在选,一种方式,并没有往民主上去想。
宋:哪和过去比呢?
友:过去是往上面送礼,现在是往村里花钱。就这个区别。反正都需钱。
宋:选出来后有什么制约吗?比如财务。
友:没有,他们选上也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宋:既然他们是由村里选出来的,他们是听乡里的,还是听村里百姓的。 友:当然听乡里的。
宋:噢!?
宋:选举时有年龄限制吗?
友:没听说。反正过去选上的都是年龄比较大的。现在开始有年青的。
宋:有没有干的好,被提拔到乡里去的?
友:少,很少。
中国只所以选择农村进行选举试验,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村做为一个选举单位,最多几千人,少则几百人。选民对候选人有着充分的了解。选举成本低。二是出现问题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农村基层选举到现在已有经年,效果显然无法令人满意。也许在经过漫长的实验,也会有成功的一天。但这一天的到来恐怕要考验全体中国人的耐心。套用周星驰的一句经典名言:也许是一万年。中国农村基层选举试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民主无论怎样包装,也只不过是对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手段。既然是争夺权力和利益,任何一方肯定会不择手段。现在西方国家成熟的做法是“政治献金除罪化”。本来,只要是金钱与政治勾结就是腐败,与金额多少和是否公开无关。然而西方则规定只要公开与一定限额内就是合法。这也是西方腐败相对较少的原因。如同在中国买官是非法,在西方,只要符合公开与定额就是合法(美国甚至用和总统吃饭的方式获取政治献金,任命驻外大使)。另外,民主必须通过选举,而选举就需要钱,没有钱,选举搞不下去,没有选举也就没有了民主。从而也就决定了民主也就只能是“钱”主。近日台湾陈水扁案,吴淑珍对检方说,选举时扁家的现金是“一大袋一大袋大家拿来”,根本不缺钱,反而伤脑筋的是“怎么把现金搬出去”。 也是一例。
另外,从制度的角度看民主,也许可更简单的做如下描述:如果一个社会的失业率达到10%,政府就要垮台。如果达到20%,这个制度就会垮台。这个时候,什么普世价值和美好理论都不再有任何意义。冰岛政府已经垮台,美国的失业率已到8.1%----美国政府声称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等到了20%,也就是美国模式走向终结的时候。民主,其实就这么简单。
最后,民主做为西方社会生活土壤中发展和演变的一种制度,是与其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密切相关的。民主要想成功运作,还要有一整套交互运作的国家机器、配合的天衣无缝的文化体系、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体系。中国,如果要效仿西方,仅仅着眼于民主本身是不可行的。然而,西方民主究竟是否值的中国人放弃自己的发展模式,以极大的社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去学习和建立民主,是否适合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国情?是否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或者比自己模式更大的成功?这些都需要思考。毕竟,制度试验是牵扯到亿万百姓身家性命的大事,我们需要反对哪种“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国”的先验性的论调。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1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