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过头 中共差点把汉字拉丁化
中国时报 2009.03.20
简过头 中共差点把汉字拉丁化
亓乐义/专题报导
去年十二月,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双方气氛融洽。不料,谈到汉字简化问题时,大陆前文化部长王蒙脱口而出,国民政府时期早已推动汉字简化,似乎在避重就轻。一位在场人士说,当时他很想纠正对方,国民政府确于一九三五年公布三百廿四个简体字,后来废止了。
这和中共建政后推动汉字简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谓天差地别。
今年三月,大陆举行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天津政协委员提案,十年内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由于兹事体大,该案通过机率微乎其微,却再次唤起大陆对繁体字的重视。
参与国共论坛的人士表示,他看过相关档案,显示中共曾想分三个阶段推动汉字简化。第一个阶段始于一九五六年,大陆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共简化一千多个汉字(应称简化字)。第二个阶段在一九七七年底,大陆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实施几年后,因字形过于简单、混乱而被迫废除。
零陵县变成○○县 闹出一堆笑话
知情人士说,汉字简化进入第二阶段闹出很多笑话。比如四川“零陵县”怎么写?既然要彻底简化,众人建议不妨写成“○○”县,画两个圈即可。诸如此类,谁看得懂。
所幸,第二阶段汉字简化遇阻而废,否则第三阶段就要全面推动“汉字拉丁化”,汉字从此变成纯拼音文字,中国下一代将完全看不懂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断绝。想到此,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胡锦涛去年底发表“胡六点”讲话,很多人关注两岸经济与和平协议的问题,忽略胡的第三点─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胡强调,“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繁体字 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的脐带
胡锦涛这段谈话,引起两岸文化界回响,认为胡肯定是有感而发,说明大陆在继承中华文化上的不足,而繁体汉字(应称正体字)恰恰是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的脐带,在台湾发阳光大,台湾成了早年共产主义席卷中国,维护中华固有文化的最后一道堡垒。
这位在场人士原想就此向王蒙“请益”,后担心破坏会谈气氛而作罢。实际上,就他了解,目前大陆各地国学私塾应运而生,教学资源多来自台湾,这是台湾的“软实力”,可以很自豪向对岸展现。
易经大师刘君祖认为,共产主义在中国实验失败,现在又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危机,今后中国“回归本位文化”的趋势将愈发明显。中国想要真正崛起,非得在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才行,了解正体字是必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