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春时分,全球目光都会聚焦北京,聚焦北京两会,在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两会的意义也早已超越单纯民生的范畴,而成为中国前行发展的方向标。特别是制度创新,往往成为中国下一阶段发展强大的新动力和助推器。回首这一历程,中国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无不归功于中国的制度创新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
1978年, 中国改革拉开序幕,制度创新首先表现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施行与“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短短几年间就解决了建国 三十年都无力彻底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也为中国下一步的全面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改革遇到瓶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中共领导人以过人的政治勇气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再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而在此阶段重点推进 的国企改革,不仅为经济增长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还把4000万产业工人解放了出来,由财富的消费者变为财富的创造者。而住房制度改革则直接促成了产业带动效应极强的房地产业的成型和繁荣,国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中国金融改革降低了金融风险,回归了金融的本来功能,目前,中国金融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已从峰值的40%降到了8%,日益多元化的金融业已经开始发挥奖优逐劣的资源配置者的本来作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过长达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如愿加入世贸组织。这也表明中国开始全面接纳和遵守世界经济规则,中国制度创新的内生性、独特性也开始初步与国际接轨。中国也成为全球性资源配置和整合的一部分。短短几年间,西方资本与中国的劳动力结合,中国的比较优势爆发性发挥,让中国制造洪水般涌向世界。与2001年相比,2007年中国的外贸增长了4倍,出口增长了5倍,贸易顺差更是增长了11.5倍。中国经济也奇迹般地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经济第三强。如果从经济规模、国力强盛、国际影响与发展潜力的四大因素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赶过了欧洲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由此也开创了经济转型国家的中国模式:渐进式改革路径。中国采取许多中间的制度安排,分几步跳过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鸿沟”,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成功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的范例。
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依然充满挑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吏治腐败,林林总总。然而正如前三十年取得成功的经验一样,唯一的解决之道仍然是进一步的制度创新。从目前两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也显然是针对当前中国存在的问题而来。
我们相信,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功经验的积累下,承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重任的本届两会,必将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11744.html
宋鲁郑: 从两会看中国制度创新 zt
所有跟帖:
•
和58年比勉强算创新,和49年以前比,算是倒退,回归。
-Londonfarmer-
♂
(296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15:28:43
•
中国两会,倒像居委会议的唠家常,而国家根本大计只听不议!
-华强-
♀
(0 bytes)
()
03/07/2009 postreply
19: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