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5日电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竞拍圆明园兽首一事引起了许多外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一直关注外国媒体报道的反CNN网站最近刊文,称国外个别媒体对于此事的报道存在曲解现象,原文摘要如下:
圆明园兽首最后竞拍者-厦门商人蔡铭超3月2日上午在京短暂亮相。蔡铭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当时我想,每一位中国人在那个时刻都会站出来的,只不过是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个款不能付。”
各国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蔡铭超的声明,外国网友也对此事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令人吃惊的是,一些国际知名媒体(比如法新社,纽约时报,BBC等)竟然篡改蔡铭超的声明,在报道中将他的原话翻译成“但我要强调的是,我没有钱支付”,两者意思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还有部分外媒在报道中采用了中国人“欺诈”、”作假”这类耸动性的标题。
英国独立报通过对蔡铭超及佳士得拍卖行双方的采访,基本阐明了双方的态度和动机(蔡:胜标阻售图报国,佳士得:无款无货但求利),并简单介绍了拍品的拍卖背景(鸦片战争中被夺,由于近期中法两国交恶,兽首拍卖事件引起的对立升级)。
外媒不实报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采用的题目是《中国把艺术品当作赃物》,德国世界报的标题为《中国人欺骗佳士得 不愿付款》,而南德意志报则使用了《中国竞拍造假》这样耸动的标题。
令人惊诧的是,一些外国媒体竟然将蔡铭超的原话“我不会付款”翻译成“我没钱支付”,两者意思可谓天壤之别。英国BBC的新闻中写道,"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没钱支付这个东西”(But I must stress that I do not have the money to pay for this)”. 法新社,美国的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洛杉矶时报,以及德国的Dasjournal等媒体在报道中都有类似的篡改。
法新社发布的第一稿篡改了原话,第二稿的翻译是正确的,不过记者在蔡铭超先生原话后面,紧跟了一段文字:“这个声明没有明确蔡先生不能支付文物款是因为他没有钱,或是其他原因导致他无法付款,比如他的良心不允许他购买被掠夺的物品“(The statement did not specifywhether Cai could not pay for
the relic*****ecause he did not have themoney,
or whether his inabilitytopay wasfor other reasons,
such ashis conscience not
allowing himtobuylooteditems)。
国际先驱论坛报以《中国竞标人拒绝支付被掠夺的铜首》为题发布了消息,文中写道:“蔡铭超周一说,他没有钱去支付这两只他已经”买下“的兽首。现在搞不清楚的是,他是如何能注册成为合格竞拍者的”(Cai said Monday he did not have the money to pay for the two heads
he"bought." And it was unclear how he had been able to
register as a qualified bidder.)
德国Dasjournal网站以《中国人不能支付拍得的圣罗兰铜首》为题作了报道,文中这样写道,”蔡铭超在周一解释说他没有必需的资金来支付单价为1570万欧元的两只铜雕塑“(Er habe nicht die notwendigen Mittel, um den Preis von 15,7Millionen
Euro je Bronzeskulptur zu bezahlen, erkl?rte am Montag CaiMingchao)。为了让读者相信这是蔡的原话,记者还特意采用了德语的第一虚拟式。
反CNN网站揭发外国媒体曲解兽首竞拍者蔡铭超原话
本帖于 2009-10-22 10:24:1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所有跟帖:
•
如果这些反CNN的人能在老毛子打死中国人时有这番劲头就好了
-说说无妨-
♂
(0 bytes)
()
03/06/2009 postreply
1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