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个政府部门机构进行调整 对接国家大部制

本帖于 2009-10-22 10:24:1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昨天,北京市召开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标志着北京市正式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涉及19个部门。其中新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出意料地将药监局并入卫生局管理,将人事局与劳动保障局合并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建设委员会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同时将环保局和社工办升格为是市政府组成部门。调整优化涉及19个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也得到了较大精简和规范,市政府共减少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27个,精简比例达32.5%。改革之后,北京市政府设置工作部门46个。


新组建两部门强化经济

继上海、吉林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面。机构改革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关键在于用明确的决策权破除“都管都不管”的困局。在昨天公布的改革方案中,最受人关注的当属新组建的金融工作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会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牌子。

北京要全力打造总部经济,发挥首都人才、智力优势,为此特别组建金融工作局,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不再保留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职责划入金融工作局。

同时,将原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部分职责整合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凸显了北京对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及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对接大部制调整三部门

同时,北京的改革方案也体现了与国家大部制调整相对接,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卫生局管理。将人事局与劳动保障局合并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时将建设委员会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去年以来,各级政府都提出要进一步破除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也成为北京市的工作重点。从调整方案看,政府将农业局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农村工作委员会管理,负责农业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将农业局的综合管理和决策职责划入农村工作委员会。此举也有益强化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领导,使各分散部门形成合力。

打造绿色北京重视环保

北京市政府今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基层建设,全力打造绿色北京。此次改革方案也分别将相关的两个政府机构升格。将环境保护局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将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列入市政府组成部门,再次提升了社工办的地位。

此外,为了进一步理顺隶属关系,改革还提到将运输管理局、路政局调整为交通委员会的内设机构。将市政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将商务局更名为商务委员会。撤销地方海事局,其职责划入交通委员会。

将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局。将文化局的电影发行放映、市场准入等管理职责划入广播电影电视局。

改革后解决百姓利益问题

在昨天的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解释,此次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郭金龙表示,要确保机构改革落实到位,以此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政府,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后的政府将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郭金龙说。

另据了解,截至2009年1月20日,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河南、宁夏、云南、吉林等17个省(区、市)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批准,并将陆续向社会公布。其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正陆续上报。

1.将农业局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农村工作委员会管理,负责农业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将农业局的综合管理和决策职责划入农村工作委员会。

2.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牌子。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软件业行业管理职责、工业促进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的职责、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乡镇企业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再保留工业促进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乡镇企业局。

3.将运输管理局、路政局调整为交通委员会的内设机构。

4.将建设委员会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5.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可使用公务员局、外国专家局名称开展工作。将人事局的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6.将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卫生局管理。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将工商局牵头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职责划入卫生局。明确和加强卫生部门对药品监督部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责。

7.将环境保护局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市政府组成部门。

8.将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列入市政府组成部门。

9.组建金融工作局,为市政府直属机构,不再保留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职责划入金融工作局。

10.将市政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11.将商务局更名为商务委员会。

12.将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局。将文化局的电影发行放映、市场准入等管理职责划入广播电影电视局。

13.将知识产权局由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市政府直属机构。

14.将民防局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调整为市政府直属机构。

15.撤销地方海事局,其职责划入交通委员会。

■重点解读

北京市此次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涉及19个部门。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调整?希望解决过去哪些矛盾?优化后的部门如何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市民?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调整为读者剖析。

药监局为何并入卫生局让医药不再分家

原文:将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市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由卫生局管理。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将工商局牵头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的职责划入卫生局。明确和加强卫生部门对药品监督部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责。

解读:卫生局相关人士表示,与国家药监局归由国家卫生部管理道理相同,此次本市药监局纳入卫生局管理系统,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本市食品与药品安全的管理和规范。同时,新改革方案的实施有利于理顺医与药之间的关系,根据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此举将有利于本市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在本市范围内组织药物的定点生产、统一配送、集中招标和财政扶持等工作。

此外,因为药监局出台的相关规定,由卫生局主管的医疗机构能否贯彻执行也需要有所保障,所以根据实际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有必要对相关单位进行职权调整,以确保有关医和药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管权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为何新组建人保局

结束干部与职工两头管的历史

原文: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可使用公务员局、外国专家局名称开展工作。将人事局的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解读:据相关人士介绍,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并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后,首先将有利于加强北京市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据了解,由于大学生就业和干部就业过去由人事局管理,企业职工就业问题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辖,使得北京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工作有所割裂,而实际上二者关联还是比较密切的。新局成立后,可更好地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

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整个服务和保障体系。

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主管,但近年来不少事业单位都推行了企业化管理,需要为员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在此方面也出现了两部门交叉管理同一类单位的问题。

对于本市各单位和个人来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后,既可以更好地推动本市就业工作的开展,又可以解决一些单位、个人办事时需要两边跑等问题。

市政管委为何更名

将强化城市“容貌建设”

原文:将市政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解读:市政市容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名后原有市市政管委的工作职责没有大范围的调整,只是工作上将会强化对本市容貌景观管理方面的规划,强化市容建设方面的工作。

该负责人表示,从大的范围上来看,管委的现有工作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容管理方面的,一类是城市运行管理方面的,现有的25个处室中燃气办、供热办、市政工程处等都属于城市运行管理方面。而环卫设施处、夜景照明处、市容环境处等都属于市容管理方面。“更名后将会侧重或者也可以说强化城市容貌建设方面的工作,也就是市容管理方面的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原有的名称只是突显了“大市政”的概念,有点宽泛,更名后将更具针对性。

据介绍,去年年底市市政管委在原有的机构设置上,增设了多个处室,其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就是“ 市容景观处”。该处室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制定研究起草本市城市容貌景观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制订城市容貌景观建设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相关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城市容貌景观建设的宣传工作,协调落实重点地区、重点街道容貌景观规划、建设和治理等工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