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走向分裂的概率(ZT)
中国民族政策战略思维。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6551.shtml
中国是各个民族的国家,中国是中国人的国家。中国是为中国国民服务的国家,中国国民包括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的人口。这必然要求中国各个民族一律平等,这必然要求中国国民一律平等。实现政策平等。政策平等本身有利于减少民族矛盾,让各个民族和 谐共处。
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础是民族平等,既政策平等。理想的民族政策效果是,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民族矛盾,尽量让各个民族的人口能幸福的生活。民族或国民之间在政策平等的基础上,要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民族矛盾,尽量让各个民族的人口能幸福的生活。这要求中国国内民族融合,只有民族彻底融合,才能让国内民族矛盾彻底消失,才能使国内各族群的差别程度尽量减少。民族矛盾的减少,可以较大的提高国民的平均幸福水平。中国的民族政策应该有民族之间政策平等,促进民族融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怎样促进民族融合呢?捷径是让各民族尽量融合于主体民族。在中国就是让各民族尽量融合于汉族。让各民族尽量融合于主体民族,需要主体民族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果民族政策平等,主体民族靠自己的人口比例优势,完全可以获得较大吸引力,可以逐渐融合其它民族。如果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于主体民族,主体民族的相对优势会更大,相对吸引力会更大,主体民族可以更迅速的融合其它民族。为了更迅速的实现国内民族融合,政策上适当倾斜于主体民族,很有必要。以民族平等为基础,政策适当倾斜于主体民族(让主体民族获得一定的政策优势),逐渐的民族融合,这是民族政策的战略思维。
民族政策要强干弱枝,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主体民族的一切,尽量避免对非主体民族的宣传。这是促进民族思想融合的好办法。对非主体民族的宣传或政策倾斜是高度愚蠢的行为,是促进国家分化、分裂的办法。要意识到这种政策的危害,学会亡羊补牢。
民族融合程度的标志主要是,各个民族的相似程度,非主体民族的人口比例。各个民族的相似程度越大(非主体民族与主体民族的差别程度),民族融合的程度就越高。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占国家总人口比例越小,民族融合的程度就越高。
鼓励国内人口向国外移民,特别是非主体民族人口向国外移民,有利于降低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占国内人口比例的大小,是有利于非主体民族人口的好办法(可以减少民族可能矛盾数量与规模),也是提高国内民族融合程度的好办法,是扩大中国国民(非主体民族人口也是中国国民)生存区域的好办法,是提高中国国民物质拥有量的好办法。
作者:henanyanling6 回复日期:2009-01-31 00:52:06
国家分裂概率分析
任意国家分裂的概率与什么有关呢?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与国家民族构成有关。在相同前提条件下,单一民族国家是最不容易分裂的国家。多民族国家比较容易分裂。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越小,国家就会越稳定,国家越不容易走向分裂。这要求国家,要有明智的民族政策,要想方设法促进民族融合,而不是想方设法搞民族分化。怎样促进民族融合呢?一般是让非主体民族融入主体民族,是最佳的民族融合模式。如果创造一个新的民族名称,让大家融入这个新的无中生有的民族,以此实现民族融合,这样的想法很不符合实际。其效果恰恰是导致民族分化,遏制了民族融合。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存在。南斯拉夫创造的南斯拉夫族,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这个新创造的民族早已不存在了。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在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一定的条件下。非主体民族的民族数量越多,任意非主体民族分裂的能力就越弱,国家就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在非主体民族的民族数量一定时,各个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越均匀,人口数量相互差别越小,任意独自一个非主体民族的力量就相对越弱,分裂的能力也会弱,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就越小。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在非主体民族人口构成比例一定时。民族之间杂居的程度越大,国家会越不容易走向分裂。民族杂居有一个重要缺点,容易引起民族矛盾。民族杂居程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民族矛盾。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差别越小,包括文化差别、语言差别、外貌差别、富裕程度的差别,国家的凝聚力就越大。国家就越不容易走向分裂。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各个民族的历史状况也会影响各个民族的分裂愿望。曾经在自己居住区域独立建国的民族,分裂的愿望一般比较大。移民国家的人口,虽然民族构成很复杂,由于这些移民人口,没有在本地独立建国的历史,分裂愿望一般比较小。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相同民族构成及分布情况条件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更容易走向国家分裂。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培养了自治民族走向民族独立的人才。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机构网络。为民族国家的成立(独立)奠定了各种基础。苏联与南斯拉夫都是这种模式的典范。
在相同前提条件下,国内各个地区相互联系的方便程度也会影响国家的稳定程度。国内各个地区相互联系越方便,国家会越不容易分裂,国家会越稳固。相同前提条件下,领土分散的国家容易分裂。领土相临的国家不容易分裂。领土分散导致联系不方便,在维护领土安全上,也不方便。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国内各个地区差别程度越小,国家会越稳固,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差别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差别、语言差别、外貌差别、富裕程度的差别。国家要想方设法让国民融为一体,一般是让各个民族融入最大民族。推行统一语言。不要搞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无奈的措施。如果可以不搞多元文化,就应该不搞多元文化。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政府政策的公平程度会很大程度影响国家是否走向分裂。政策越公平、越平等国民的凝聚力就会越大,国家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公平不是平均的含义。公平应该是政策平等的含义。政策平等并不意味着结果平均。不平等的政策,特别是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多民族国家分裂的主要动力。对于单一民族国家,区域不平等的政策,也会增大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
和平的世界形势,促进了国家分裂行为的产生。在其它相同前提条件下,增大了国家分裂的动力,减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国家的一部分凝聚力,来源于外界的压力。外来的武力压力,可以促进国家内部的凝聚。为了抵御外来压力,国内人口需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抵御外来压力。
国家合在一起的重要好处是,共同抵御外来的可能侵略,这是巨大的可能收益,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在和平时期,就基本没有这个收益了,国家的凝聚力自然会减弱许多,国家分裂的可能性自然会增大一些。
各个地区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国家的重要好处是,人均可以少分担一些军事负担,这是大国的重要优势。在和平时期。一些小国,干脆不要军队。导致这些小国,人均军事负担比大国还小。这较大的促进了国家分裂的动力。
高度自由贸易的世界,也会减弱国家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的分裂。各个地区合在一起的重要好处是,可以获得一个广大的国内自由市场,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导致各个地区,就是不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可以形成广大的自由市场。这导致各个地区合在一起,相对收益有所下降。这等效于减弱了国家各个地区的凝聚力,国家的分裂概率必然会增大。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多民族国家非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越强烈,国家越容易走向分裂。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越强烈,国家的凝聚力会越强,遏制国家分裂的能力就越大。在多民族国家应该减少对非主体民族,民族意识宣传内容,能不宣传,就不宣传,能少宣传,就少宣传。对主体民族应该大力宣传,可以促进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大国家的凝聚力,增大国家遏制分裂的力量。在政策上适当偏向主体民族,有利于提高主体民族的地位,增加主体民族的吸引力,促进各民族向主体民族靠拢,向主体民族融合,可以降低国家民族构成的复杂程度,减弱国家分裂的可能性。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国家是否是民主,估计不影响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大小。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国家分裂概率应该基本一样。
以上内容都是单位时间内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与时间成正向关系。时间跨度越大,在这个时间内,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就越大。反之相反。
作者:henanyanling6 回复日期:2009-01-31 00:54:32
国家民族人口比例为什么会影响国家分裂概率呢
原因是,国家民族人口比例可以通过影响(或决定)军队人员民族比例状况,而影响非常时期的军队决策。较大的影响非常时期的国家命运。在非常时期,军队民族构成状况会对军队的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军队人员的民族构成,一般决定或影响军队领导阶层的人员构成。军队领导阶层的民族构成会较大影响军队的决策。
民族人口比例可以通过影响(或决定)政府工作人员民族比例状况,而影响政府的决策。
民族人口比例还决定群众(国民)的倾向。群众(国民)是政府权利的基础。会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这个政府概念,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中央政府。
国家民族人口比例还可以通过选票来决定国家命运。
区域民族人口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区域政府工作人员(包括地方政府领导)的民族构成,而影响地方(区域)政府的决策。也决定地方(区域)政府,掌握的强力机构工作人员(领导)的民族构成。在非常时期,会对地方(区域)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henanyanling6 回复日期:2009-01-31 01:28:06
民族区域自治,给许多国家带来了麻烦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相同民族构成及分布情况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更容易走向国家分裂。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培养了自治民族走向民族独立的人才。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机构网络。为民族国家的成立(独立),奠定了各种基础。苏联与南斯拉夫都是这种模式的典范。
民族区域自治,给许多国家带来了麻烦。以下列出一些。
民族区域自治影响最大的后果是,促进了苏联的分裂。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这些加盟共和国全部都是,以当地主要民族名称命名的,属于民族自治区。苏联这样的国家结构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分裂,是苏联走向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斯拉夫也学习了苏联的民族政策。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区域。结果与苏联一样,几乎在同一时间走向了国家分裂。
苏联在加盟共和国内部,根据加盟共和国建立的原理,同样的建立了一批民族自治政权。这些民族自治政权,名称各异,模式一样,只是比加盟共和国低一级。有些类似于我国的自治州、自治县。加盟共和国类似于我国的省级自治区。
苏联在加盟共和国内部建立民族自治政权的政策,带来了极大后患。带来了一系列战争。著名的有,俄罗斯的车臣问题,带来车臣战争。死亡很多人。车臣是俄罗斯内部的一个民族自治区。俄罗斯境内还有其它的民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人口大部分都是俄罗斯族人,不存在分裂问题。
车臣大部分人口不是俄罗斯族人,导致车臣追求独立。由于车臣是民族自治区,政权掌握在当地民族手中。只需要宣布一下独立就可以了。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允许民族独立。因为俄罗斯不是苏联。俄罗斯80%的人口都是俄罗斯族。有力量遏制车臣的独立,也愿意遏制车臣的独立。俄罗斯的俄罗斯族人口已经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在被出卖了。俄罗斯民族地位获得了提高,已经产生了维护俄罗斯存在的凝聚力。俄罗斯民族意识也在觉醒。车臣没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那么好的运气。车臣独立行为遭到打击,由车臣危机演变成车臣战争。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南斯拉夫学习苏联,在塞尔维亚内部,设立了科索沃自治区,导致了科索沃内战(民族屠杀),发展成科索沃战争。最终导致科索沃独立。
格鲁吉亚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内部也设立了一些民族自治区,或民族自治政权。这困扰了格鲁吉亚十几年的时间。格鲁吉亚内部的这些民族自治区,在格鲁吉亚宣布脱离苏联的几乎同时,也宣布脱离格鲁吉亚(这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政权模式,独立很方便,只需要宣布一下就可以了)。国际社会没有承认这些宣布独立的民族自治区,到现在为止,格鲁吉亚也没有能力控制这些宣布独立的民族自治区,一直僵持到现在。格鲁吉亚与这些民族自治区政权,曾经发生过断断续续的战斗。到现在,又引起了大的战争。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
民族自治区模式的设想与建立,促进了国家走向分裂的可能。也是现代世界许多问题产生的源泉。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麻烦。
民族区域自治走向分裂的概率,或走向分裂成功的概率与什么有关。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自治区自治民族的人口比例有关。自治区自治民族的人口比例越大,自治区人口独立愿望就越大,自治区宣布独立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自治区自治政权的模式有关。自治区自治民族的人口,掌握自治区的权利越多,自治区走向独立就越方便,自治区就越容易独立。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自治区的各种宣传有关。增强自治区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宣传或行为,会促进自治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促进自治民族的离散力,促进自治民族的分裂愿望。得陇望蜀可以用到这里。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自治区民族构成有关。在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一定时,非主体民族人口,民族构成越复杂,越不利于自治区走向独立的倾向。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主体民族人口占国家的人口比例关系密切。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占整个国家的人口比例越大,自治区分裂就越困难,国家政权遏制自治区分裂的力量就越大。在军队中,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越大,中央政府就越容易调动军队,遏制国家分裂。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越大,说明自治政权相对中央政府就越弱。就是自治区宣布独立后,在国际上的地位,相对主体民族构成的国家比较小,承认自治区独立的国家比较少。
自治区体制对经济发展不利,阻碍了自治区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对全国经济发展也不利。自治区内部的体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自然不利于提高政府体系的运行效率,不利于作出更好的地方决策。在不是非主体民族人口占多数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危害很大,也没有设立自治区的道理。
自治区的设立促进了民族分化、民族对立,不利于民族融合,自然不利于民族矛盾的减少。对国家长远发展很有危害。不平等的政策也给各个民族的人口带来了思想的伤害、危害长远。
作者:高天上飞云 回复日期:2009-01-31 01:30:13
瞧着羊头高高挂,案几之上,血呼喇及的毛茸茸一堆,却是狗肉!!
^_^
作者:愤世嫉俗之人 回复日期:2009-01-31 03:24:13
To those who cling to power through corruption and deceit and the silencing of dissent, know that you are on the wrong side of history; but that we will extend a hand if you are willing to unclench your fist.
那些通过腐败、欺骗和镇压异议人士来维持权力的人,要知道你们是在错误的历史一边;不过只要你们愿意放开拳头,我们愿意向你们伸出手。
难道这句话有问题么,为什么媒体不敢直译并删除中文翻译??
作者:宋豫人 回复日期:2009-01-31 09:46:27
呵呵。。。樓主君關於民族團結之戰略思維甚然也。在一個所謂“多民族”之國度裏。一個強大之“主體民族”不受挑戰才是“民族團結與避免國家分裂”之基礎。這是一個淺顯之基本道理哉。。。呵呵。。。
作者:青春在飞扬 回复日期:2009-01-31 10:16:35
支持楼主.怎么不把中国的情况说说呢。中国也是民族区域自治的。
作者:henanyanling6 回复日期:2009-01-31 15:48:28
南斯拉夫地区概况
原南斯拉夫地区概况。现在至少属于6个国家。如果包括科索沃,将是7个国家。这7个国家原来共同属于南斯拉夫。
1995年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斯洛文尼亚,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人口密度为100人每平方公里。斯洛文尼亚民族约占83%。少数民族有匈牙利族、意大利族和其他民族。官方语言为斯洛文尼亚语。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斯洛文尼亚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616欧元。已经属于高度富裕国家。
克罗地亚,面积5.65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从另一个地方看到这个国家有4 4 4 万 人口(2006年7月),不知道哪个准确,人口怎么会越来越少。人口密度为85人每平方公里。主要民族是克罗地亚族(78.1%),其他为塞尔维亚族、穆 斯林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捷克族等。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主要宗教是天主教(信教人数占总人口的76.6%)。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面积5.11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人口密度为88人每平方公里。穆 斯林族40%、塞尔维亚族30%、克罗地亚族17%、阿尔巴尼亚族、匈牙利族等。伊 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穆 斯林族主要用塞尔维亚语。波黑由两个实体组成,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位于东北境的布尔奇科市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体。这是经过多年的战争,大家相互妥协的结果。是南斯拉夫解体后,战争的主要产生地。
塞尔维亚,面积8.83万平方公里,人口980万。人口密度为111人每平方公里。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主要宗教是东正教。塞尔维亚共和国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2005年塞尔维亚共和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3273美元。(包括科索沃,科索沃人口200万,面积1.09万平方公里。科索沃人口密度183人每平方公里。现在90%是阿族人,信仰伊 斯兰教。1930年大部分是塞尔维亚族人。阿族人靠高生育率,获得在科索沃的人口优势。)
科索沃与伏伊伏丁那的相同之处都是自治省,区别主要是,民族构成状况不同。科索沃是以阿族为主,伏伊伏丁那多个民族构成,这些民族之间相互牵制,形不成统一力量。科索沃的阿族是伊 斯兰教,与塞尔维亚民族信仰差别较大。伏伊伏丁那人口信仰东正教,与塞尔维亚民族信仰一样。信仰与民族构成情况的不一样,导致二地的独立愿望不一样。
黑山,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口密度为43人每平方公里。
马其顿,面积2.57万平方公里,人口210万。人口密度为82人每平方公里。其中黑山族和塞尔维亚族分别占43%和32%。官方语言为黑山语。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按照上面的人口数量,估计在1995年,南斯拉夫范围内,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共有人口2150万左右。人口总量不多,但是,民族数量却不少。主要有6大民族。民族分布是大聚集、小杂居。宗教构成复杂。是欧洲民族构成与宗教构成最复杂的地方。各种矛盾产生的概率必然较大。号称欧洲的火药桶。
塞尔维亚族估计占南斯拉夫总人口的40%左右。是南斯拉夫第一大民族。克罗地亚族应该是第二大民族。
铁托统治南斯拉夫约35年时间,是南斯拉夫后来战争悲剧的源泉。南斯拉夫原来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原来主要是三部分构成。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部分。此时的塞尔维亚,占南斯拉夫大部分的人口。铁托不属于塞尔维亚族,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铁托想方设法削弱塞尔维亚力量。从塞尔维亚分出了黑山、马其顿、波黑。又在剩余的塞尔维亚部分,内部分了两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铁托创造了南斯拉夫民族概念,这个无中生有的民族概念,其效果是分化了各民族,主要是分化了塞尔维亚民族,这个政策不是促进了民族融合,而是破坏了民族融合,这些措施较大的削弱了塞尔维亚。使南斯拉夫各部分力量比较均衡,没有处于绝对优势的部分。有利于维护铁托的独 裁统治。铁托只想到自己的统治方便,没有考虑南斯拉夫的长远存在。给南斯拉夫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波黑人口构成主要是塞尔维亚族,有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人,有信仰伊 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人。铁托为了分化削弱塞尔维亚族人,创造了一个新民族穆 斯林族。把信仰伊 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人称为穆 斯林族。这个创造危害深远,彻底分裂了塞尔维亚族。带来了后来的血腥斗争。
削弱塞尔维亚的政策,虽然方便了铁托的统治,也削弱了南斯拉夫存在的长远基础。削弱了南斯拉夫的凝聚力。减弱了反对南斯拉夫分裂的力量,促进了南斯拉夫的分裂趋势。
南斯拉夫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南斯拉夫分裂的重要捷径。南斯拉夫搞的是,完全的民族区域自治。没有主体民族,所有的主要民族,都可以民族自治,包括塞尔维亚民族。各个自治区内,拥有各自的教育语言,这导致南斯拉夫难以统一语言。统一的语言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区域自治,培养了民族的自我意识,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国家分裂的重要捷径。如果想让国家分裂,先搞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为各民族培养了独立建国的人才与政府机构。待到时机成熟,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只需要换一下牌子,宣布一下独立建国就可以了。确实方便。
南斯拉夫民族政策的不平等,较大增强了南斯拉夫的分离力量。促进了南斯拉夫的分裂。南斯拉夫向落后民族倾斜的经济政策,严重伤害了,南斯拉夫天赋最高的西北部民族。使这些民族对南斯拉夫产生了离心力,这是南斯拉夫分裂的最主要动力。这促使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走向分裂。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相对富裕,是建立在民族天赋较高的基础上。不是靠剥夺其它民族而富裕的。把这两个地方的财富,转移给其它民族,他们当然不愿意。民族优惠政策,就是民族不平等政策,二者等效。
南斯拉夫落后的地方,虽然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由于自己本地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本地人口对国家依然不满。对国家的优惠政策基本不领情。而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国家分裂的重要动力。中央政府,此时是两头不是人。国家已经没有合在一起的动力了,走向分裂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人口天赋的差别导致经济表现的差别,经济表现的差别导致国家政策的差别,国家政策的差别(不平等)促进了国家的分裂。把差别较大的人群强扭到一起,最终还是要分开。稳定的国家结构,需要内部较小的差别,包括语言文化、富裕程度等因素。
铁托削弱塞尔维亚民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是南斯拉夫后来悲剧的源泉。如果没有削弱塞尔维亚民族的政策。一个大塞尔维亚的存在,也许会有力量遏制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分裂行为,维护南斯拉夫的领土完整。就是不能遏制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分裂行为,也不会带来南斯拉夫的更大程度分裂。南斯拉夫此种情况下,仅多会分裂成三个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大塞尔维亚(多一个大字,是为了区别现在的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人口也属于斯拉夫人,信仰天主教,其它斯拉夫人信仰东正教。这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分裂的潜在因素。
由于铁托主动削弱塞尔维亚的思维,导致南斯拉夫更深化的分裂。也导致了南斯拉夫后来的内战(主要是波黑的内战)。内战导致几十万人的死亡。而铁托的行为是这些人死亡的最终源泉。一个人给一个国家带来如此大的悲剧,铁托算一个。
国家分裂不分裂也无所谓,也无所谓好坏。问题是,分裂带来的战争很有危害,是真正的悲剧。如果铁托没有削弱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只会分裂成三个国家,很有可能是和平的分裂成三个国家。属于最理想的分裂模式。但是铁托搞了与民族融合相反的政策,民族分化政策。促进了其它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塞尔维亚民族的分裂。这也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的大分裂。南斯拉夫的大分裂带来了南斯拉夫的内战,内战酿成了真正的人间悲剧。
如果以塞尔维亚民族为主体,实行民族融合政策。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信息交流条件下,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彻底融合黑山族。黑山族与塞尔维亚民族很类似,难以区分。如果主动融合,黑山族与塞尔维亚将会彻底成为一个民族。塞尔维亚也就会有出海口了。不象现在,完全是一个内陆国。塞尔维亚与马其顿人估计也能融合为一个民族。同为斯拉夫人,信仰相同的东正教,又紧密相临,同属于一个国家,融合为一体,是不困难的。
在1991年或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为什么没有宣布独立。原因主要是,当时南斯拉夫的主要领导是塞尔维亚族人。领导正在做着有利于塞尔维亚的事情。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南斯拉夫的首都在塞尔维亚境内。黑山人与塞尔维亚关系最近。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估计首先宣布独立的,可能会是塞尔维亚。
科索沃的独立,对于塞尔维亚虽然暂时是不幸的。长远看还是有好处的。科索沃的阿族人,生育率比塞尔维亚族人高很多。如果二者不分裂,长期下去,整个塞尔维亚也许将变成阿族人口的天下。塞尔维亚人应该吸取这个教训。科索沃在1930年,阿族人没有塞族人多,现在科索沃塞族人却没有阿族人多。原因主要是,阿族人生育率高。阿族人以自己的高生育率获得了整个科索沃。科索沃剩余的塞族人被阿族人赶跑了。如果不把科索沃分出去,也许阿族人仅仅靠自己的高生育率,就可以获得整个塞尔维亚。也许是科索沃的分裂挽救了塞尔维亚。
作者:henanyanling6 回复日期:2009-01-31 15:51:32
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哈萨克共和国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独立之初,哈萨克族人占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的比例仅为40%,与俄罗斯族人口相差无几,作为国家的冠名民族有些名不副实。由于苏联搞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哈萨克地区是哈萨克人的自治区,哈萨克人掌握着当地的权利。而生活在哈萨克的俄罗斯族人,却是被排除在哈萨克地区的权利之外,成为被领导者。这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导致俄罗斯人逐渐完全失去哈萨克地区。
掌握权利的哈萨克族领导者,为了提高哈萨克族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哈萨克斯坦掀起了鼓励境外哈萨克族人“回归历史祖国”的运动。大量哈萨克人从世界各地回到了哈萨克。这导致哈萨克族人在哈萨克逐渐占有人口比例的优势。受到排挤的俄罗斯人,部分人移民俄罗斯,这导致俄罗斯族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俄罗斯族在哈萨克地区的综合地位。
到1999年时,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人口为798.5万人,比1989年增加148.82万人,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也从1989年的40.1%上升到1999 的53.4%。 俄罗斯族人由于人口外流,降至30%。
如果哈萨克地区没有搞民族区域自治,俄罗斯族人凭自己的人口比例,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至少可以与哈萨克族人,平分权利。如果原来是俄罗斯掌握权利,俄罗斯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政策,把哈萨克地区变成俄罗斯人为主的地区。历史机会给了哈萨克人,哈萨克人也抓住了这次机会。一个以哈萨克人为主体的共和国就这样建立了,成为世界第一大内陆国。
创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人,确实是哈萨克族人的大恩人。提高了哈萨克族建国的可能性。
作者:henanyanling6 回复日期:2009-01-31 22:14:49
苏联为什么会分裂
首先是民族人口比例原因,俄罗斯民族只占苏联总人口的50%。俄罗斯民族是苏联团结的中流砥柱,应该是最不希望苏联分裂的民族,至少在苏联存在的前期是这样的,也是苏联最重要最强大的民族。其他各民族大概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概很少有,也希望苏联不分裂的民族。而俄罗斯以外的民族人口数量,占苏联人口数量的一半左右。在政府及军队构成中,也占有较大比例。人口比例因素是苏联分裂的首要潜在基础因素。
其次是利益因素。这才是导致苏联分裂的根本原因。苏联大概与我国现在类似,实行不一样的民族政策,主要是优待苏联国内除俄罗斯族以外的大部分民族。优待与歧视是等效行为,其实就是歧视俄罗斯民族。苏联最大的民族在自己国家内部受到歧视压制,对这个民族的打击很大。自信、自尊等的打击。打击了俄罗斯民族对苏联的信任,产生对苏联的怨恨,使俄罗斯民族对苏联统一维护的愿望及行动,降低到极低点。一个最不希望苏联分裂的民族,也变的对苏联分裂感到无所谓了,甚至支持苏联分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联是被苏联国内所有民族抛弃了。
再次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极大方便了苏联的分裂。苏联各个主要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自治区域。民族自治区促进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培养了本民族建立国家的各种人才,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机构网络。为民族国家的成立奠定了各种基础。只需要时机成熟,宣布一下独立,就可以了。这是苏联迅速分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南斯拉夫分裂的重要原因。
苏联在一些加盟共和国内部设立了一些,等级低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域。在苏联时代,这些民族自治区域无所谓,但是,这些加盟共和国独立以后,问题就出来了。这些加盟共和国内部的民族自治区也想独立,并且独立也很方便。成为这些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的新麻烦。有时导致国家内战,格鲁吉亚就有这样的情况。前南斯拉夫学习苏联,在塞尔维亚内部设立了科索沃自治区,导致了内战,最终导致科索沃独立。民族自治区域政策是祸害许多国家的重要根源。
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的行为,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外都是小心奕奕,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虽然他们内心希望苏联分裂,但是害怕受到俄罗斯族人的打击。这些加盟共和国依然认为苏联是俄罗斯人的苏联,因为苏联是俄罗斯帝国的继承者,其它加盟共和国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是俄罗斯人早已经不这样认为了,早已经迷瞪过来了,是苏联的民族政策让俄罗斯人迷瞪过来的。苏联不是俄罗斯人的苏联,是欺压俄罗斯人的苏联,与其受苏联欺压,不如分出去。最终,是俄罗斯人点燃了分裂苏联的高潮。在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很长时间后,苏联已经基本稳定时,叶利钦首先宣布俄罗斯独立,然后各加盟共和国才群起效应。
俄罗斯不独立,其它主要加盟共和国不会独立。俄罗斯宣布独立后,其它加盟共和国谁会不独立呢?貌似强大的苏联说散就散了。原因就是失败的民族政策、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伤害了苏联主体民族俄罗斯民族。伤害了俄罗斯民族,也就伤害了苏联存在的根基,苏联哪能会不倒呢?
俄罗斯人以占苏联50%的人口,分得了苏联75%的土地。剩下的50%的人口分得了25%的土地。俄罗斯人人均分得的土地是其他各民族人口,人均分得土地的三倍。俄罗斯人怎么会不愿意苏联分裂呢?俄罗斯族独立自主,在也不受哪受到歧视的苏联民族政策,怎么会不高兴呢?俄罗斯族当然要高兴了。
苏联的分裂是俄罗斯民族的一次大解放。苏联政府以出卖俄罗斯民族利益,维护苏联的存在,俄罗斯民族在也不允许这样做了。俄罗斯民族必然会追求民族平等,追求俄罗斯民族的解放。俄罗斯民族精英,以叶利钦为代 表,抓住机会,砸烂了压迫俄罗斯民族的枷锁,苏联。
作者:henanyanling6 回复日期:2009-02-16 13:38:52
2050年中国的伟大创造
2050年的中国,50%的年轻人是少数民族,80%以上的老年人是汉族人,在汉族家庭中,一般是一对夫妇需要照顾四个上辈,那时计划生育可能基本废除了,一对汉族夫妇一般养育二个孩子,也有养活一个的,原因是精力不够,还需要照顾老年人,因此养育后代必然要少一些。
国家也很照顾这些老年人,人人有退休金,由于人口萎缩,房价已经大量下跌。靠房产养老是不行的。国家主要人口是老年人。老年人需要发养老金,养老金来自那里呢?税收,只能来自税收,一小部分来自养老基金,为什么不是大部分来自养老基金呢?原因是,原计划是应该来自养老基金,由于老年人人口比例太大,世界第一,远远高于其它国家。中国人口出现严重萎缩,经济委靡不振,经济通货膨胀,类似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停滞。2050年中国情况是,劳动力少了,消费者多了,人们都在吃老本,积蓄非常少,经济出现负增长,各种各类养老基金的投资血本无归,这些基金一般都打了水飘,一小部分还能赚到一些钱,国家总不能让这些老年人挨饿吧!怎么办呢?只能由国家发养老金,这些养老金只能来自税收。因此,2050年的中国税收比例世界第一,企业及个人拿到的大部分钱,都成为税收。资本家的干劲就小了,因为自己的利润大部分都变成了税收,没有多大干劲,一部分资本家大量向国外转移资本,因为国外更赚钱。2050年的中国,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大量资本流失到国外,导致中国当时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外国资金更不会过来。
2050中国个人所得税也是世界最高,普通人的劳动积极性大打折扣,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一般是带着资金移民外国。一部分是带着知识出国,国家精英基本流失殆尽,高价值劳动力的比例更少了,年轻人的生活质量大量下降,年轻人开始绝望。特别是少数民族年轻人占中国年轻人的50%,而少数民族没有老龄化,原因是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家庭平均生育的孩子比较多,少数民族家庭养老负担一般比较小。一对少数民族夫妇一般是照顾自己的二个上辈,再加自己的二个孩子。生活相对汉族家庭比较悠闲。但是由于也生活在中国,高税收也导致他们生活水平下降,这些税收主要是养活了汉族老年人,他们当然不满意,也不愿意,他们反对高税收。总之社会出现了混乱状态,国内的各种声音此起彼浮,政府受到很大压力。
有人突发奇想,过去我们搞计划生育,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搞计划死亡呢?有计划的让老年人死亡,并且是幸福的死去,安乐死。现在科技已经允许了,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现在有一种药物,可以让老年人在幸福的幻想中死亡,为什么不用呢?现在我国有75岁以上的老年人1.5亿人,这些老年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了,留之何用呢?现在我国经济这么紧张,社会也不稳,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未来,更为了这些老年人的后代,让这些老年人的后代有一个幸福的生活,这些老年人也应该有所奉献了。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至少我们对他搞的是安乐死,并且是幸福的安乐死。要比这些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强制流产三个月以上的具有人形,并且具有人生命特征的胎儿(2050年的中国已经严禁三个月以上的胎儿流产,因为早已经发现胎儿也是人,具有独立的人权。任何人不能侵犯胎儿的利益,包括胎儿的父母),要强的多吧!
议员决定在议会立法,这个法案获得大部分议员的票,议员中有50%的是少数民族,都投了赞成票,一部分汉族议员也投了赞成票,总之法案通过了。国家开始实行计划死亡。规定75岁以上的老年人必须安乐死,每年如此,少数民族可以适当的优惠,延长5年,既80岁以上的少数民族老年人必须安乐死。这是续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的又一伟大创造。是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中国人对世界的又一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