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社会的最低民生、最高民生和就业抓手

本帖于 2009-10-22 10:24:1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中国和谐社会的最低民生、最高民生和就业抓手
摘自《现代和谐论》P444

民生主线的基本底线
民生就是“衣食住行教,生老病死乐”十字。在和谐社会中的民生,就是要在“民生十字”方面普遍做到起码的底线:衣素裳、食饱真、住居宜、行便廉、教学易,生有医护、老有孝养、病有医药、死有所终、乐有心娱。
所谓的衣素裳,不求绫罗绸缎,但求温暖得体;所谓的食饱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不求山珍海味,但求食足健康,食知所食;所谓的住居宜,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雅室不须大,不求广厦豪宅,但求合居适宜;所谓的行便廉,不求豪车代步,但求便捷可负担,公交发达且费率低廉;所谓的教学易,不求文凭,但求学识,适学者皆有教,人人皆可学,终身尽可学,渔鱼可兼得;所谓的生有医护,所有生产,皆为大事,保障医护;所谓的老有孝养,孝养为重,社养为辅;所谓的病有医药,配药就医,便利廉价有效;所谓的死有所终,人生终点,有形所值;所谓的乐有心娱,娱乐在心,心有藉蔚。
现在,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象沉甸甸的大山,压在大多数民众的身上。
和谐的民生,优惠及每一民,无论穷富,不论地位,皆可“衣素裳、食饱真、住居宜、行便廉、教学易,生有医护、老有孝养、病有医药、死有所终、乐有心娱”,既是和谐中国社会的人人之期许,也是政府的责任,是中国和谐社会的底线。

就业
就业就是饭碗,是民生的基础,是和谐民生的保障。就业是和谐民生的底线,更是民生主线的枢纽。
中国当前的就业问题具有相当的严重性,不仅在于规模,还在于后果。2009年2月2日中央农村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宣布有两千万农民工失业,2009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11万人需要就业。微软副总裁Will Poole在2007年说,“印度每年有40万工程毕业生,只有大约10万人能顺利就业”。还有文章说注意到了2008年10月以来各地刑事犯罪呈现逐步增加的现象,这是金融危机引发的失业浪潮所带来的影响。说明,就业问题规模巨大、而且普遍和持续、还可能后果严重。
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高度的困难性。即便发达国家却都面临着就业问题的严重困扰,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不例外。而且单纯依靠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并不能全面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因为越是技术型、越是资本密集型,拉动效果越弱。因为现代日益科技发展、全球化、效率提高、人口增多、资源减少,工作职位是趋于减少的。所以即便是4万亿投资,是否能够创造很多、足够多的工作岗位,也是需要观察的。如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超级难题。因此,在就业问题上需要新思维。
所谓的新思维,就是要有人的平等理念(人道),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底线,要意识到就业是民生的底线和枢纽,要有持续性和普遍性制度应对基本民生的就业,要用市场化的方法适应公益性民生就业。既不能漠视逾越民生底线的悲惨现象,也不能沾染美国民生保障制度所带来的懒惰社会习气。
在新思维下,一种叫做“社会工和知识工就业机制”,是可以普遍运行的保障底线性民生的持续性就业制度。
具体的做法是,对于社会工的制度,各地政府是社会工制度的主要东家,提供有条件的充分的社会工和相应报酬。社会工的类型有如绿化造林、沙漠植树、水利工程、屯边、赡老育幼等社会公益型工作;相应报酬比如说是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充分指的是,对所有失业者的开放性,因为是最低民生保障性质;有条件指的是因时因地,比如边疆、沙漠、黄土高原、贫困、荒芜地区优先。
对于知识工的制度,各地政府也是知识工制度的主要东家,提供有条件的充分的知识工和相应报酬。知识工的类型有如支边、扶贫、社会助教、国际劳工、译谷、社会工管理等知识性公益性工作;相应报酬比如说是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2倍;充分指的是,对所有具有学位者的开放性;有条件指的是因时因地。
社会各方的机构、公司和个人可以加入成为东家,提供社会工或者知识工的工作内容和报酬。
知识工/社会工是需要一些配套的,比如设立培训制度,使其学习技能及早脱离其人生低势能洼地,而且每周工作日至少有一天休息,便于面谈找工作和培训进修等。
社会工和知识工就业机制的成本,是可以估算和控制的。尽管各地标准不同,但还是可以假设生活最低保障线为300元,社会工收入为500,知识工收入为700元。全中国失业的农民工的50%(1000万人)和50%的待就业大学生(305万)选择了社会工和知识工,那么每年的直接支出的两者之和是856亿人民币。这样的规模,是完全在可负担范围内的,属于花“小”钱办大事的类型。
这样一个规模的系统,以知识/社会工金取代失业金,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1300万人、而且可能间接影响到2000多万人的生存底线问题,而且避免沾染美国社保引发的“不劳而获”的社会懒惰习气,避免破坏勤勉的社会公德,还在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取得直接的劳动增值,宏观收益应该是正数,而且,减少众多无所事事的人群对社会的治安和安定的巨大压力,因为他们也需要生存。还有,有了这样一个系统后,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社会有一个底线:只要不怕苦、肯干活,起码能够生存,而且还有配套培训和制度性安排的希望,未来还有可能可以过渡到较为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这种社会底线的心理,是社会安定的一个保险阀,具有很重大的社会安定的价值。
所以,“社会工和知识工就业机制”是一种综合效益显著、成本适当、过程可控、势在必行的社会基本民生和社会安定的保障措施,是一个从人道、从人的平等性,都需要高度重视就业保障的民生问题。
社会工和知识工就业机制需要配套称呼为“知识/社会工服务管理系统”的信息系统,,面向全国、面向社会工(知识工)的服务、面向政府的管理,完成社会(知识)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和获取,及相关的筛选和沟通工作,包括可能的延展配套服务,包括财务和通讯服务等。
保障一个底线的就业体制和打造维持基本的慈孝节的家庭伦理,是社会底线民生的基本,也是社会稳定的底线。

至高境界的和谐民生
和谐民生的至高境界,可以归结到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大道大同”,由大道至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就是说,“要走的大道是,人民公有天下;推选有道德有才能之人;人人诚信、相处和睦;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父母,不只抚育自己子女,所以老人终其天年、中年为社会尽力、幼童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母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人有专长职业,女人有婚配归属;庄稼货物,不会被荒弃在外,而收获藏储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劳作气力,不会偷懒吝啬,辛劳却不独为自己;这样,人们就不会搞阴谋而且开放交往,盗贼和草寇就不会发生,出门都不用关门。这就是大同社会。”
数千年前,儒家思想的师祖孔子的大道大同理念,以现代的视角看,不仅极俱先进性,而且极俱合理性。大道大同理念,才是真原的儒家思想,才是未被异化的儒家思想。“天下受命于天子”的等级化家天下,不顾民生疾苦、不顾经济平等的自由竞争,都不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只有趋于平等化的民生和经济,集体主义的社会,天下为公的政治,才是中国应有的之行大道,才是理想的社会,才是公正效率安全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所有跟帖: 

??? -powerovergamec- 给 powerovergame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2/2009 postreply 22:24: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