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江三位领导人面对呛声的不同表现
出访遭呛声 胡温反应僵硬 江泽民回呛较劲
(中央社台北4日电)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遭人丢鞋事件不是中国领导人出访首次被呛声,现任与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江泽民也曾在国外碰上尴尬场面,相较之下,胡、温的反应僵硬,江泽民则选择大声回呛。
2006年的春天,出访华府的胡锦涛在白宫南草坪接受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隆重欢迎。在21响礼炮之后、胡锦涛致答词时,媒体摄影区突然出现黄色标语,抗议人士并以中文高喊,「停止迫害**功,胡锦涛你的时间不多了,你一定会得报应。」
这名抗议人士是当时47岁的大纪*元时报记者王文怡。获准采访当天盛大欢迎仪式的王文怡先使用中文向胡锦涛呛声,后来更中、英文并用地高呼,「布什总统,阻止他继续杀人;布什总统,阻止他迫害**功。」
王文怡呛声时,胡锦涛的讲话进行了1分19秒、中方口译人员正在翻译,布什与胡锦涛都把眼光转向这名抗议者。
原本表情轻松、演讲时也未看稿的胡锦涛被呛声后表情转为严峻,并开始低头念发言稿。随后的讲话过程中更一直表情严肃,没有笑容。
而这次温家宝在剑桥大学演讲时,台下27岁的白人男子朝演讲台丢鞋,并高声指责温家宝是独裁者。温家宝则回应说,「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
对于温家宝「遇袭」后的反应,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教授赵穗生接受多维新闻社访问时说,「温家宝的反应过于政治化,中国领导人不了解民主社会的多样化与复杂性,显得缺乏风度。」
对照之下,江泽民被呛声时反应则比较符合西方社会胃口。
1997年11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主办单位事先曾提醒江泽民在崇尚自由的哈佛演讲要做好被抗议的准备。
不知是否心里已有底,当时在场内聆听演讲的赵穗生描述,被呛声的江泽民对着场外的抗议群众说,「你们声音大,我比你们声音还大,我根本不在乎你们。」
赵穗生说,江泽民的做法是与抗议者较劲,而没有像温家宝把问题提高到国家与政治的层次,因为他知道这是来自民间的不同声音。
他进一步分析,喜欢作秀的江泽民在西方面对抗议时,比胡、温僵硬的反应要好,因为「西方人普遍对僵化的政治人物感到不舒服,比较习惯政治人物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