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城农民工:我们回来了!听说要裁员 提前来找工
这里有坚持也有无奈,有生活的沉重,也有不惧危机的轻松。他们有誓不回头的坚韧,也有大不了回家养猪的选择。他们有的把广东看成命中注定要落脚的地方,有的也只当这里是个人生驿站,一有时机,还是要去别处寻找精彩。
虽然经济形势不乐观,但是同往年一样,他们继续来广东寻找自己的梦想。
昨日,广州火车站,一名从丹霞山过来的老婆婆挑着行李走出站。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5580/1558079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日,广州火车站,一名小朋友坐在行李上由爸爸推行出站。
春节7天长假昨日结束。返程高峰正扑面而来。根据铁路部门的统计,昨日返粤旅客50多万,累计返粤旅客已超过200万。
今年春节很特殊。自去年10月开始,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广东部分企业出现困难,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节后他们还回来吗?回来后他们有去处吗?
昨日,记者在广州火车站随机采访了95名到达旅客。他们比较一致的想法是:虽然来广东打工收入减少了,但是总比在老家强。部分旅客相信经济危机会在一年左右过去。另有部分人反映一些熟人回到老家不打算再来广东,有的去了其他省份找工,有的在老家休息一段时间看情况再做打算。返程旅客中,绝大多数都有工作,且打算继续回原单位。传统来粤务工大省譬如湖南、湖北等依然占据节后返程旅客多数。
[五金厂 林小姐]
老板不欠薪 让我有信心
昨日下午,湖南的林小姐抵达广州,打算乘坐5点的汽车前往东莞。林小姐一身红装,笑着说,“希望新的一年鸿运当头,厂里生意越来越好。”
林小姐在东莞一家外资五金厂做跟单员。月入三千的她,在去年金融风暴的席卷下,工资很幸运地没有受到影响。“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厂里的进单量几乎下降了一半,流水线工人也走了200多人。”林小姐说,厂里做的订单全都是外单,由于订单突然减少,以往靠加班费维持生计的员工几乎都不再需要加班,“单单凭600元的底薪很难生存。”
虽然经济环境不太好,不过厂里没拖欠员工的过节费和工资,在节前的年夜饭上,老板对全体员工表示“有信心”,这让林小姐对工厂抱有很大希望,“2月份的订单在节前就已经下来了,相信市场会慢慢复苏的。”
[外贸公司 阿静]
收入会下滑 心里有准备
守着行李,在拥挤的广州火车站候车室里,30岁的阿静在等待开往深圳的列车。今年春节,她是回老家贵州安顺和父母一起过的,丈夫和1岁的儿子留在深圳过年。
阿静来深圳工作已7年,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分管业务经理,年薪约15万元。丈夫也在深圳一家服装企业做品牌经营管理,两人收入不相上下。“刚开始很辛苦,日子是慢慢好起来的。”现在两人每年在深圳供车供楼大概要花掉5万来块钱。
受金融海啸的打击,阿静和丈夫的公司也未能幸免:订单减少了许多,“今年会更明显,估计收入也会减少很多。”今年家庭经济状况预计会走下坡路,阿静说孩子一天天长大,开销也增加,不能贸然变换工作。
阿静一家已经做好了准备,也企盼着希望。“我们还是希望留在原来公司共渡难关,经济形势会好转起来,对这个我有信心。”
[电子厂 李建华]
听说要裁员 提前来找工
今年春节,是19岁的李建华打工以来在四川广安老家过得最不安心的一次。年前,她在东莞长安某电子厂打工,经济危机以来,虽然厂里没裁员,但每周六的加班变成了固定休息。老板说节后员工可回到厂里,但李建华却听说“年后厂里会裁员”。
15天的年假,李建华在家里坐立难安。原本可以年初八后回厂报到,昨日,李建华选择和表姐买了一趟临客站票提前回东莞。
“早点回来看看能不能找到新工作。”蜷缩在省汽车客运站售票大厅的角落里,李建华叹了口气。对于新工作,她说唯一的要求就是能稳定点。至于找到工作的几率,她没有信心,“两手准备,心里才踏实。”实在不行,就再回原来的厂拼拼运气。
[玩具厂 田珍秀]
打工十三年 对这有感情
挤坐在编织袋上,中午12点,王德荣和田珍秀在广州站只买到17:52的车票。人实在太多。
1996年,田珍秀从贵州麻江县来到东莞茶山镇一家玩具厂打工。2005年,丈夫王德荣也来此打工,夫妻俩省吃俭用一年能攒三万多元。情况变坏是在去年夏天,订单少了,工资也少了,吃喝除外,所剩无几。田珍秀坚持到年二十五。但节后返回广州,田珍秀有些惆怅,“今年能不能赚到钱,我们也不知道。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养猪或做小生意。”田珍秀认定了广东,“打工13个年头了,我对这里有感情。”
[电子厂 张锐 谢兰]
总会有出路 大不了嫁人
“总会有出路,大不了回家开店或嫁人。”19岁的张锐和20岁的谢兰是湖北襄樊枣阳的同乡。面对金融海啸带来的失业危机,两张仍显稚气的脸上有着同样的乐观。
张锐和谢兰是校友,两年前一起被学校推荐进了东莞厚街一家电子厂打工。对于现有工作,两人都很满意。“厂里很稳定,起码不用担心失业。”金融危机后,收入从原来的两千多元降到了六七百元。两人都选择,不管将来厂里是否会裁员,也坚决不回老家工厂打工。“退一步,还可以回家开店或嫁人生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