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民秘术:只有让人民有求于政府才能保持稳定
作者:王鑫海 2009年1月1日 email:wangxinhaipku@yahoo.com
欢迎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
http://wangxinhaipku.tianyablog.com
http://wangxinhaipku.blogspot.com
只有让人民有求于政府才能保持稳定。
――姜子牙(西周齐国创始人)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 ,也称姜尚、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书籍上面一般称姜子牙。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80岁的姜子牙被周文王礼请出山,封为“太师”,后辅佐周武王灭商。90岁时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颇有文治武功,享年120岁。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他提出了“三常”之说:“君以举贤为常,官以任贤为常,士以敬贤为常”,认为治国应当以贤人为本,重视发现、使用人才。
姜子牙这种选贤任能治理国家的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对于不愿意为统治者效力的人才,姜子牙没有给他们悠闲钓鱼的机会,杀了,其“理论依据”是“只有让人民有求于政府才能保持稳定”。
姜子牙分封齐国,下车伊始,就杀了当地的两个名士狂裔、华士。这两个名士的处世哲学是:不侍奉周天子,也不侍奉国君姜子牙,不去做官接受君王的俸禄,耕田而食,掘井而饮,自食其力,与世无争。姜子牙认为,耕田而食,掘井而饮,对官府毫无所求,就无法用赏罚推行政令,从而形成一小撮无求于官府的不稳定群体,不杀不足以平官愤。这种治国理念就是历代相传的“只有让人民有求于政府才能保持稳定”。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有求于政府的内容千变万化。元朝政府规定,十户共用一把菜刀,十户设一十户长保管菜刀,要做饭做菜,就得去求十户长恩准借用菜刀。另外规定庶民不得有名字,一律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日期命名,例如朱元璋造反前叫朱八八,他的高祖叫朱百六,曾祖叫朱四九,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当然,后来他们被朱元璋追封为皇帝,都有了名字,跟着朱元璋造反的无名贱民们也有了名字。
明朝将人民分为多种户籍,务农的、当兵的、做工的各司其职,不得随意变动,脱籍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地主有田不种弃产逃亡是重罪。
清朝厉行海禁,未经许可出海谋生是叛国重罪,严加惩罚,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在海外形成无求于官府的不稳定群体。因此,对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东南亚华人,清政府拍手称快。
在1958-1978年期间,粮食控制是保持中国稳定的重要工具,任何人离开政府的粮食分配体系就难以生存。在1959-1961年大饥荒期间,外出逃荒讨饭被严格禁止。文革开始以后,天下大乱,串联风起,一部分人民趁乱抢先拥有了有限的讨饭权。1980年的时候,我见过到江苏讨饭的外地农民的讨饭证,盖有大队(现称村)的公章,他们说为了这张讨饭证,要给大队干部送东西,至少要十斤好米。送得多的,分配到江南讨饭,送得少的,分配到江北,私自越界讨饭一旦被同乡举报,回去后必然挨整。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有了种地权,市民也有了自由购买粮食权,初步解决了吃饭问题,看起来无求于政府了,准生证(现称生育服务证)又让全体人民有求于政府,而且和粮食一样是关系到生死的大需求。
即使没有超计划生育,人民也有求于政府,生育第一胎要领准生证,户籍地工作地不一致的经常跑断腿,另外育龄妇女还要定期查孕查体,生一胎的要上节育环,生两胎的要结扎。
近来,计划生育绿卡作为一项“便民措施”颇受赞誉,但其核心仍然是“让人民有求于政府”。据说,凭借计划生育绿卡,流动人口可以办理上学、就业、租房、购房、工商、税务、低保、医保等事项。反过来看,没有计划生育绿卡,流动人口寸步难行。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具有“政治正确性”,竟然被基层干部利用为欺压人民维持稳定的工具。《谁敢上访告状--中街村百名男女遭“镇压”》(经济消息报,记者李凌)揭露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生育”案件。“因为农民要求村务公开,账目公开。1998年8月份,河南省上蔡县杨集镇党委书记郑某带领100多人,以计划生育之名,将中街村的80多名上访群众抓走,并抢走物资价值6万余元。后以每人交500元钱释放。 1998 年11月24日凌晨4点左右,该镇党委书记郑某又带领上蔡县公安、法院、司法、财政、县委、信访等单位的300多人气势汹汹来到中街村,到村民家抢劫,抢走总价值30多万元的财物,并且打人、抓人,每人收缴罚款几千元到一万元”。
村民委员会直选之后,很多乡镇干部认为计划生育工作难做了,因为村委干部有求于选民,经常对选民的“超计划生育”有意放生。有人甚至忧虑“一旦放开乡镇长直选,计划生育工作几十年的成绩将毁于一旦”。如果人民可以自由生育,政府就少了一个通用的随意闯进民宅折腾民众的理由了,人民就不好管理了。
在中国老龄化危机即将全面爆发的严峻形势下,政府是否有必要保留强制计划生育这一管理人民的“便捷工具”?
考察法治国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公民无求于政府,即使是申请救济这样看起来有求于政府的事情,也只是依法行事,如果政府不给符合条件的公民救济和帮助,公民可以要求司法部门予以纠正,从而保证公民无需乞求政府的施舍。为了猫上树狗跳墙之类的琐事,公民也可以随时叫警察来服务,而不是求警察来服务。
通过让人民有求于政府保持的稳定仅仅是暂时的,人民在恳求、苦求、哀求政府的同时往往累积起破坏力惊人的不稳定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当政府民有、民治、民享,全体公民无求于政府时,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期的稳定。
治民秘术:只有让人民有求于政府才能保持稳定
本帖于 2009-10-22 10:24:1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