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中国经济惨白的脸上已经出现一丝血色

本帖于 2009-10-22 10:24:19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作者:周子勋

  提要 保增长措施已初现成效,但市场信心能否真正稳定、提振起来,还得从多方面注重政策的均衡。

  央行日前率先发布的12月份运行数据显示,2008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增速较快,约达 7160亿元。而在贷款增速的推动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8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市场货币流通量?M0 也有不同幅度增加。此外,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出口呈现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但在出口退税率部分提高等政策刺激下,降速明显趋缓。

  以上数据表明,保增长相关的政策措施已经开始初现成效。诚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蔓延,不过,我们不能为此感到恐惧,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话来说:要建立信心、迎难而上,在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和振兴。市场信心不足对经济有着雪上加霜的效果,即使有钱也会捂着不投资、不消费。本质上,它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问题。因此,增加信心首先就要扭转市场的预期。

  当前的宏观政策基调的调整,就是在稳定预期。笔者注意到,前期已经下了猛药:4万亿元规模投资计划、大幅减息在内的宽松货币政策,还有减税让利措施等等。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出席国际清算银行会议期间称,有必要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幅放缓。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工作时也表示,在今年两会前,国家还会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的措施。这些猛药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高速运转宏观经济的大车,才使中国经济在惨淡的血色中出现了丝丝“亮点”。

  首先,作为直接反映我国宏观经济活跃程度的用电量,去年 12月份单月用电量环比上升。根据中电联公布2008年电力工业统计快报披露,2008年12月份单月用电量为0.27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5%,但环比上升了6.8%。总的来说,中电联公布的2008年度的电力行业数据并不乐观,但是12月份单月用电量环比上升,还是让人看到了今年行业转暖的一丝曙光。用电量可以说是衡量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较为灵敏的指标,12月份用电量转暖是否预示中国宏观经济在12月份结束之前的跳水行情呢?

  其次,PMI指数回暖也预示经济刺激政策起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3日公布的2008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显示,2008年 12月份PMI数据为41.2%,较2008年11月份的38.8%这一最低纪录回升了2.4个百分点,然而还是连续三个月低于50%,表明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回落状态,但出现底部徘徊迹象。大量经济刺激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作用看似正在逐渐显现。PMI作为一个经济先行指标,若该指数低于50%即意味着制造业萎缩,反之则意味着扩张。细观数据,构成PMI指数的12个指标中,多达8个指数在2008年12月份出现了上升。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势较为明显,升幅分别为3.9、5.0和6.1个百分点。上述三大指数都是直接与企业生产相关。其中,购进价格指数更是说明了企业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因此,这一指标的大幅增长说明企业生产确在恢复。不过,目前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基本特点是继续维持低位运行、略现回升。中国经济依然处于萎缩区间之中。虽然大部分指标有所恢复,但除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高于50%,其余各项指数均低于50%。尤其以新出口订单指数为最低,只有30.7%。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上月的50.8%大幅下降至44.7%,这说明企业库存消化速度很快。

  以上种种现象都表明,中国经济惨白的脸上已经出现了一丝血色,提振了市场信心,开始由悲观转为乐观。当然,稳定市场信心,重要的是要在多方面注重政策的均衡:既要注重通胀翻盘,又要适当放松银根,同时要适当提高资金成本;既要出台相关的货币政策,还要注重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以恢复市场信心;既要强调资源供给的稳定,又要注重开放市场,打破国有企业在部分经济领域中的垄断,以市场开放来化解所谓“经济安全问题”。(作者系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所有跟帖: 

青白? -上坡道- 给 上坡道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5/2009 postreply 14:17:19

基数不大,两位数字只是一面而已。你让老挝每年20%增长看有什么用。 -zoude- 给 zoude 发送悄悄话 zoud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5/2009 postreply 14:55: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