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立人的粉絲
全文link: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cvn68&f_ART_ID=178826
-------------------------------------------------------------------------------
一九九三年,充滿濃郁人道主義氣息和凝重歷史氛圍的《辛德勒名單》一片問世後贏得了評論界的一致讚譽,並在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一舉奪下七座小金人。 在二二八前夕,在下重看《辛德勒名單》依然感動得熱淚盈眶。
相較於今年的二二八系列的紀念活動在廢統氣氛籠罩下,政治味凌駕了追懷與反省;而家庭親人亦遭受悲慘政治迫害的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在北宜兩地參加追思活動時,則呼籲台灣不應再以「外來政權」、「族群不和」等浮面現象看待二二八,人民要學會杜絕專制,才有正面價值。
這種胸襟氣度與見識,在下打從心底對他產生崇高敬意!
在偏綠營的「學者」所提出的論點後,在下很好奇: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有沒有像「辛德勒」這樣的人?或者ㄧ些人!他們現在何處?
其實以前就聽過有一些人在二二八期間互相照顧、保護;這在動亂中是極為難得的人性光輝,這些善良有勇氣的人更不該讓社會遺忘才對!可惜,不管誰執政,動亂中的善人、善行竟然被刻意漠視,難怪台灣愈進步社會愈亂,當屬其來有自吧?
「辛德勒」的事蹟因一部史詩般的電影而令世人皆知,背後卻是一千多位受其幫助的猶太人,幾十年來不懈的報恩行動所致;而在「中華 民 國」也有位近年來備受推崇的「辛德勒」──何鳳山大使!
可笑與可悲的是他對數千位猶太人的善行,竟因先前「中華 民 國」外交部的內鬥與近年「去中國化」的影響,「中華 民 國」外交官的光榮就這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整個「割稻尾」了!
六十年前一個「中華 民 國」外交官的善行,能讓另一個民族牢記感恩,並列入該國史冊永遠流傳;然而他的政府卻要以「涉嫌貪瀆」控告他?在下的確是不了解當年的時空環境,但要我相信曾經冒險搭救猶太人的何鳳山貪了二百元美金,打死我都不信!
倘若何鳳山的義行在他日也被好萊塢拍成「辛德勒」式的電影,並敘述上一段「中華 民 國」外交部對他的指控,不知道數以億計的觀眾要笑誰?
在下衷心期盼:
在明(2007)年紀念二二八時,除了追懷、反省之外,要讓感恩取代政治秀‧‧。
我們的社會不乏「辛德勒」也有「何鳳山」,大家一起努力把他們找出來,讓善行永受彰顯與傳頌!
以下是綜合何鳳山大使的事蹟
何鳳山生於1901年,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辭別了人世,母親無力撫養他,只好把他送到挪威路德教會。1932年在慕尼克大學獲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能流利地講德語和英語。
1935年成為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的官員,開始了其外交生涯。1937年他被派往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工作,到1940年5月離開維也納為止。
何鳳山上任時,歐洲上空已戰雲密佈,納粹德國肆虐橫行,掀起
反猶惡浪。1938年3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奧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地,總數約18.5萬人。納粹欲將這裏的猶太人趕盡殺絕,規定集中營的猶太人只要能離開奧地利就可以釋放,趕不走的則在集中營裏成批屠殺。
因此,對奧地利的猶太人來說,離開就是生存,不能離開就意味著
死亡。於是,猶太人紛紛想方設法離開奧地利。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每天奔走於各國領事館之間,但大都沒有結果。
17歲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除中國以外的駐維也納的50多個領事館都跑過了,一張簽證也沒有拿到。富有同情心的何鳳山不忍看著猶太人在維也納等死,勇敢地打開了向猶太人發放簽證之門。
高德斯陶伯1938年7月20日一次就從中國總領事館拿到了20份前往中國上海的簽證。這消息在猶太人中迅速傳開,中國總領事館門前每天從早到晚排著長龍,許多求助無門的猶太人在這裏拿到了去上的“生命簽證”,從而免於遭受屠殺的厄運。
何鳳山成批地給猶太人發放簽證,引起了納粹當局的不滿。當時國內政界對向猶太人發放簽證意見也不一。蔣介石對德國有好感使用德國軍事顧問,購買德國武器,還把兒子蔣緯國送到德國學軍事。這自然對何鳳山形成了很大壓力,他很快就受到了來自頂頭上司———駐德大使陳傑的直接威脅。陳傑秉承國內的旨意,想維持同德國的關係,害怕得罪對方,因此堅決反對何鳳山給猶太人發放簽證,但何鳳山沒有理睬。 後來外交部還命陳傑派人採取突擊檢查方式,到維也納調查何鳳山是否向猶太人出賣簽證圖利。因查不到證據,才不了了之。最後何鳳山還是在1940年5月被調離維也納。 他究竟發放了多少簽證給猶太人,至今尚無準確數字,從已經找到的一位倖存者1938年6月得到的簽證號碼為200多號,另一位7月20日的簽證號碼為1200多號,而漢斯·克勞斯的簽證日期為1938年10月27日,號碼為1906號。 1938年納粹的“11月大屠殺”之後,申請簽證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奧地利猶太人已外逃,我國上海收容的猶太人就達1.8萬人。由此推算,所發簽證至少是幾千份。古巴等地還有一本書中說,有4000名維也納猶太人拿著到上海的簽證逃到了巴勒斯坦。
雖然何鳳山為國府外交部服務多年,但由於大使館一筆200美元的單據不被認可,憤而拒絕返國述職;因此被撤職的他連帶無法辦理退休,失去終身俸的資格。1973年何鳳山定居美國加州,1997年9月28日以96歲的高齡在美國舊金山辭世臺灣當局並沒有派代表參加他的葬禮,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舊金山市領事館給他送去一個製作精美的花圈,這點讓女兒何曼麗極為感動。
他女兒在訃告中提到父親在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期間,曾向猶太人發過簽證。訃告在《波士頓環球報》刊出後,在美國的猶太裔歷史學家艾立克·索爾即打電話向何曼禮詢問此事。接著,這位歷史學家找到了當年領到中國簽證的一些猶太倖存者及其後裔,也找到了當年何鳳山親筆簽證的原件。 此後,猶太人在舉辦納粹大屠殺展覽時,都把何鳳山放在顯著位置,世界各國不少媒體也相繼對他進行了報導。索爾教授說,兩年前,在猶太人圈子裏,沒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現在,幾乎接觸到的每一個猶太人,都在講述何博士的故事。 1999年,由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和猶太人大屠殺問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個名為“猶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動中,中國外交官何鳳山幫助數千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壯舉被公諸於世。 2000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一個名為“生命簽證”的展覽,介紹二戰期間各國外交官救助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實物和資料,最先介紹的就是中國外交官何鳳山。之後,這段塵封了60年的歷史終於大白於天下。 2004年2月,以色列政府考慮把“義人獎”頒給何鳳山,他的名字將被刻入耶路撒冷猶太紀念館的義人園裏。 自1963年以來“義人園”,已有1.7萬名義人的名字刻在園裏各國的石壁上。那些被救的猶太人誰也忘不了何鳳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鳳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們後人的心中。 現居加拿大的猶太裔婦女克勞蒂亞的父母憑著何鳳山發的簽證,到達上海後生下她。她說,當時在奧地利有50多國的外交官,只有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敢於幫助他們。因此,她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 現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隨父母逃到上海時還只有6歲。他在上海接受了音樂啟蒙,學會了拉小提琴。他對何鳳山幫助他們一家到上海避難十分感激。他認為,他的生命和事業都是何鳳山給的。 加拿大的克勞斯回憶道,當年,他的丈夫在中國領館外排隊等候時,見總領事的車經過大門,就從車窗把簽證申請表扔了進去。他很快接到電話通知,拿到了救命簽證。一位被救者的女兒在父親的簽證前與何鳳山的女兒何曼禮含淚擁抱,激動地說:“看見你,我好像看見了我爸爸。”何曼禮也說:“看見你,我也好像看見了父親。” 美國大名鼎鼎的億萬富翁、現任世界猶太人大會秘書長辛格的父母也是何鳳山救的。他含著淚水,激動地對歷史學家索爾說:“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紹給全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