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寸的背后
(三)尺寸的背后
县团级的公章到底是多大呢?请教他人,答曰:正部级单位的公章直径是5cm,副部级是4.5cm,没有县团级的答案 。我把手边的材料清理一通,找到了一些章印:四川省人民政府,5cm ;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4.2cm ;四川省人事局,4.2cm。还有就是一些非政府部门的公章,例如:成都市新闻工作者协会,3.8cm;四川大学,4.2cm;还有一些诸如驾校、学科研究会、出入境管理等等尺寸不一的章印。虽然仍没有找到县团级的尺寸,但已经不重要了。看来,权力单位公章的尺寸,没有疑问,是与单位所拥有的等级权力相匹配的。
不难理解,我生长了几十年的家乡,历来是一个尊卑等级有序的社会,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无不处于这个尊卑有序社会的某个等级之中。躲也躲不开的公章,自然也难幸免。而不同尺寸的公章所彰显的不同等级的权力,又在控制人们的行动中,发挥着让一些人笑,也让一些人哭的作用。
从百姓居住的地域看,城镇高于农村。不管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还是三分人祸七分天灾,遇到如此要命的灾祸,先死的、死得多的一定是农村人。当城里人开始闹水肿时,农村人已死了一大片。我还记得,50年代刚进城那几年,走街串巷甚至走进院落卖小吃、补碗、磨刀、弹棉花的人,有不少就来自城市周边农村。后来,村乡变队变公社后,就很少见到他们的踪影了。据说是农村五匠出村,必须持有队里盖公章的批准信。亩产万斤的卫星放完后,人们开始饿肚子了,城里人有定量供应的粮油肉菜,生产粮油肉菜的农村人却没有起码保障。饥饿开始威胁到生命时 ,我家的农村亲戚也手持队里盖公章的介绍信,到城里来寻求帮助。后来批准他们外出的公章提高到公社了,再后来干脆不准离开乡村,免得他们到处抹黑。我们再得到他们的消息时,他们中好些人已经去到永不用焦愁饥饿的天国了。
自然城市也是有等级的,有中央直辖市、省辖市、地辖市之分。而省辖市中又有副省级与地专级之分。直辖市则有首都与非首都之分,首都当然是最高等级。人们趋之若鹜挤进首都,虽然可以向世人宣称‘俺是皇城根天子脚下的’自豪感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恐怕一切优先保障首都才是主因。至于方便与皇上身边人拉关系,大概也是不弱的动力之一。至于从天而降的雾霾,将会对首都的霸主地位产生何种影响,那是后话的后话。
这居住地的等级差,其实折射的是人与人的等级差。上了文件的工老大、农老二、兵老三,照例这些文件都是盖了公章的,且在报纸、杂志、广播、宣传人员口头上无处不在,但还是说说而已。大家心知肚明,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真正经受住了考验的还是官老大。官与时俱进的称谓,现目前叫领导。与‘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配套的是:‘千错万错,领导不会错’。既然不会错,那还用得着让平头百姓评头品足吗?需要的当然只是掌声响起来,马屁拍起来。借用一个话说,既然伟光正了,不歌颂,难道抹黑吗?官员的等级,最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他有权使用多大尺寸的公章。那位掌握软卧票的列车长,其实是吃透了国情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