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南水北调2--中国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中华文化历来强度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夸大到“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从我们从小听到的神话传说就体现了这种中华文化,

诸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也包括历史里面广泛颂扬的大禹治水。(农业社会,治国先治水)

现实世界里依然在延续,

古代大工程,大运河

今天,又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从文化上都是一脉相承。

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南水北调工程

PART 1 综述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级战略性超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已超过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直接投资超过2600亿人民币,总投资预计超过5000亿)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长江取水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主要是京津冀,另外河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也受益。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

后经过多年反复论证研究,规划讨论审查,2002年10月10日,中央政府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东线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

中线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起点丹江口水库)

之后经过十余年建设,各项子工程相继完工,

2013年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全部完工开始向北调水。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12月12日开始向北方地区供水。

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1亿多人的主力水源。

2023年度,南水北调工程共调水85.37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截至2024年5月,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调水720亿立方米,沿线7省市超1.7亿人从中受益。

北京累计利用南水超93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水已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主力水源_部门动态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beijing.gov.cn)

截至2023年底,北京已累计利用南水超93亿立方米。南水进京,有效缓解了首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增加了水资源战略储备。

据了解,在93亿立方米进京南水中,有63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居民生活用水。不夸张地说,“北京已经喝上了长江水”。当前,南水北调水已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有了南水的支持,首都的战略水资源储备更有信心。9年来,北京累计向大宁调蓄水库、怀柔水库、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亦庄调节池存蓄水量约8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位累计回升10.64米。得益于南水进京,北京水安全保障全面提升的同时,地下水超采情况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202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迎来水源进京8周年。8年间,84.08亿立方米“南水”自丹江口水库一路奔涌,跋涉1276公里惠泽京城。  

PART 2 历史沿革/重要时间节点和阶段性成果

2.1项目建议前期

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调点水来。”

1953年2月,毛泽东来到武汉视察长江,汉江。同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再次提到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颁布,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

2.2项目研究论证阶段

1979年12月,水利部正式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南水北调工作。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东线在三江口取水。

中线在丹江口水库取水

2.3项目审批期

2002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2.4工程建设期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标志着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难点在于移民,东线工程的难点则是治污。)

2.5试运行验收期

2013年

8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工程具备通水条件。

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12月25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全线通水奠定了基础。

2014年

9月15日,中线穿黄工程隧洞充水试验成功。

12月12日,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

2024年5月消息,工程运行近十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720亿立方米,沿线7省市超1.76亿人从中受益。

PART 3  南水北调工程具体内容

3.1工程构想

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超过4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3.2总体规划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目前西线工程仍在规划论证中。

3.3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中、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一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

至2024年5月,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长江水量400多亿立方米,累计向山东调水70.61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河北、天津累计供水7.86亿立方米。

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区内人口约1.2亿,耕地880万公顷。

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

工程实施分三期,第一期工程共计增建泵站21座,工期6年;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基础上增建泵站13座,工期3年;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基础上增建泵站17座,工期5年。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三期主体工程共计投资420亿元。

3.4中线工程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 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

1987年,长江委与各省市协作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

1991年11月,长江委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1990年9月修订)》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8年3月,国务院综合论证审查结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都是必要的,中线工程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总干渠设计引水的萨芬流量63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00立方米/秒、调水145亿立方米为最佳比选方案。

2010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最大人工运河——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13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完工。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历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

长江水正式进京。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

全面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中线工程综合特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造价:截至2014年7月底,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525亿元,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91亿元。

 中线工程主要建筑物:

中线工程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总干渠长1432公里,设计引水流量800立方米/秒、调水145亿立方米。

输水工程以明渠为主,局部渠段采用泵站加压管道输水的组合。明渠渠首位于丹江口水库已建成的陶岔引水闸,北京段位于总干渠末端,流量最小,全段采用管道输水,终点为北京市的团城湖;天津干渠线路推荐“新开淀北线”方案,起点为西黑山,终点延伸至外环河,采用明渠与管道结合的输水方式,输水总干渠?包括天津干渠?线路总长1420千米,各类建筑物共1750座。

中线工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丹江口水库的主坝——丹江口大坝进行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3.5西线规划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目前西线工程仍在规划论证中。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PART4.南水北调战略工程的意义

4.1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既提供水量,也改善水质。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定程度也缓解了长江防汛压力)

3、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4.2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3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日益恶化的环境;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在中国作为饮用的水最低要达到III类水要求,而根据通报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高于III类水的II类要求;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达标率97.4%。而丹江口库区大部分水是来自汉江,占总入库水量90%的汉江入库水水质稳定为优,对丹江口库体水质分析,水库库体的水质也稳定为优。)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累计调水突破72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4亿,工程已成为沿线城市供水生命线。

东线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中线干线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沿线群众饮用水质量也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全线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沿线50多条河流湖泊生态补水超过94亿立方米。沿线河湖生态环境有效复苏,推动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永定河实现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岳城水库、潘庄引黄、引滦工程、官厅水库、再生水及雨洪水六个水源的水全部进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有水有流,京杭大运河连续三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