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青岛开往上海的客船

六十年前青岛开往上海的客船

       青岛港到上海港的海上之路至少应有130年的历史。

       上海一直是老青岛人向往憧憬的大都会。去上海不仅是去看上海的十里洋场,而且每一个从上海回青岛的人都会带回当时最为新潮的上海货。如服装、鞋子、食品、生活用品等,让周围的邻居羡慕不已。

       六十三年前的1961年,18岁辍学的我曾数次搭乘从青岛大港到上海的轮船,在海上经历大约36小时的航海行程,由吴淞口驶进黄浦江,到达上海市杨浦区的公平路码头。

        当时开往上海的客轮共有两艘。一艘叫中兴九号,是一艘在民国时期就一直从事海上客运的老船。另一艘叫工农兵十七号,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新客船。两艘轮船的载客量都在700人左右。航行时间一般是两夜一天。如果遇上大风,到岸时间还会延长。轮船的航速每小时也就是三十公里左右。船票分二、三、四、五等和统舱五种。可能是因为达不到一等舱的标准,所以不设一等舱。二等为二人间,三等舱为四人间,四等舱为6-8人间。五等舱为超过30人的大客舱。统舱是货舱或走廊。每人发一张约80公分宽的南方草席,你自己找地方席地而睡。我买的是五等舱,票价是六元贰角,也买过伍元六角的统舱票。

        船上的船员和服务人员大部分是讲上海话的南方人。

        从青岛开船的时间一般是下午四点左右。当轮船随着一声汽笛离开大港经过团岛驶出胶州湾的时候,许多乘客都会聚集到甲板上来告别青岛的海景。栈桥、天主教堂的钟楼,红瓦绿树的汇泉湾在夕阳中格外迷人,这时,一种青岛人的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轮船绕过大公岛、小公岛进入公海便开始了我们的航海之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入夜后的轮船上的乘客大都躺在船舱里昏昏入睡,只有少数人登上甲板体验那海上赏明月静听海浪的享受。

        第二天黎明,许多人登上甲板想观看日出。谁不想亲眼看看巴金笔下《海上日出》里描写的火烧云啊?可是这样的机会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我乘了十多次青岛到上海的轮船,早晨总是海雾弥漫,从未有机会看到海上日出。

       从早到晚在海上飘行一天,前后看不见陆地,眼前只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漫长的海上旅行让人感到十分焦虑和疲惫。风平浪静时还好,如果遇上大风,轮船还会在海上抛锚停航。晕船的旅客越来越多,呕吐的秽物几乎随处可见。有一次遇上大风,我看见一个女船员因呕吐而面色蜡黄失去血色,在我面前晕倒在地。80%以上的乘客都晕船,所以登船之后许多人都躺在船舱里很少活动。

        海上航行遇到风平浪静的天气也很令人赏心悦目。站在甲板上会经常看到体积跟猪差不多大的海豹和海狗成群地在海浪中嬉戏玩耍,海鸥和海燕围着轮船的旗杆盘旋飞翔,海上航行的旅客把它们视为自己亲密而又吉祥的旅伴。

        第三天拂晓,轮船驶入了吴淞口。这真是一个令所有的旅客心动不已的兴奋时刻。蓝色的海水和白色的浪花都不见了,辽阔的水面一片黄浊。航速越来越慢,逆水而行的轮船终于驶进了水深港阔的黄浦江入海的航道。旅客们几乎全离开船舱,纷纷登上甲板观看那停泊在浦江两岸码头上的数以百计的飘着外国国旗的万吨巨轮。观看那一望无尽的高楼大厦。知道那就是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谁不好奇?谁不激动?

马上将要在公平路码头下船了。

人们不禁慨叹:这就是我们向往的中国第一大都市——大上海!我来了。

                                                        2024。6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