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疑问在很多学校的历史课上提出,引起了多方面社会环境及
人类发展的学术研究。
1。第一个原因,就是帝王的平均寿命问题,
有效执政时间和在位时间的偏离。
一般认为,皇帝在位年龄25到45为黄金时间,精力和经验都能最佳。
而皇权移交发生却不能保证这一点,因为先一个皇帝可能活得久一点,
至死才会放权,这必然导致下一任帝王在过了黄金时间得到帝位,
导致人过不惑之年才登基,心力交瘁,有效执政能力下降。
2。隔代钦定的皇太孙,会导致权力交接的巨大风险。
作为太子地位的父亲可能在登基之前去世,而老皇帝已经年事已高,不想
再更改接班人时,就会用皇太孙即位的办法,这就是年龄非常小,
没有执政能力的皇帝产生。摄政垂帘听政发生,就会出现权力
争夺情况。外戚,宦官,权臣,等滥用皇权发生。
游牧民族的兄终弟及可以避免这种孤儿寡母监国,
但又不能保证众多兄弟争夺皇位的不确定性。
“胡无百年运”就是这个原因。
3。朝无三百载的原因
就是皇权移交过程产生的不确定性。
古人寿命较短,一般不超过50岁,如果先一个皇帝拖着不交权,
后一任帝王的有效执政时间就会严重缩短,导致他无法在内政,
立储,和处理外交等重大事件中作出妥当的长期规划。
考察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就会发现,乱世皇帝多,
幼帝多出乱,是普遍现象。
一百年出现一次幼年的皇帝,政权被颠覆的机会为40%;
三百年出现三次幼年的皇帝,政权不被颠覆的机会为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