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走向自由

作者:我是风铃 你我的金蔷薇(微信公众号)

这个号又是多天没有更新了,在病毒、岁月、才华、知识面前,我认输。

上午为单位写了一篇文章,我在结尾写了追寻“自由”,在命题作文和严肃刻板的单位面前,我对自由的向往,不合时宜,但总想在行文中表达出来。

2022年,过得很不堪。我囚在方寸之间,对故乡的靠拢与守护几乎为零。

记得去年国庆节,我很想回老家,无奈单位发出通知,非必要不出主城,如果家里有亲人需要看望,要提供病重的证明,并写假条经过三层审核。严苛的制度让我望而却步,我只能通过视频,与父亲遥遥相望。

20022年终于过去了,我回故乡,不需要假条,不需要到处找人签字,但我会记住这一年的逼仄与卑微,也会记住这一年的魔幻、不安、痛苦与与焦灼。

自由,是我生命中,永恒的渴盼。

 

 

方方老师在短篇《一唱三叹》中,塑造的主人公琀妈,把自己和儿女的自由,禁锢在虚无的家国情怀中。

琀妈对宏大的叙事,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和热爱,并注入到她一生的信念中,以此来要求自己和儿女——好男儿志在四方,一定要立下一番大业,要甘于牺牲,勤于奉献。

奉献与牺牲不是不可以,但要在爱自己的前提下。

琀妈身边的子女,一个都没有留下来。他们像蒲公英一样,洒落各地,有的还扎根边疆。他们,都是琀妈主动推出去的。

穷困潦倒、生病后无人可诉,无人照料的琀妈,面对凄凉的晚景,不知道满墙壁的奖状、满屋的奖杯、那些看似崇敬与钦佩的眼神,是否能慰藉她空洞的内心。

“没有人想起琀妈欢悦的笑声是哪一天消失的。只是人们不约而同地感到缺点什么声音时,才发现喜欢笑的琀妈已变成走廊尽头枯枯地静坐于斯的琀妈”。琀妈把自己交给了“伟大”、掌声、鲜花、奖杯、领奖台,相当于交出了自己和孩子们的自由,迎接她的必定是孤独一生,凄凉一生。

琀妈最后用“如果让我重活一次,我一定要把儿子都留在身边”来懊悔,来反省,来为自己的价值观作了总结。

方方是我喜欢的小说家,她的每一部作品,用针尖的,细微的事,照亮着人性,释放着善恶。

方方的笔端,有自由,有垂怜,有情到深处的绝望、孤独与绚烂。

行文,自由是水。

静水深流。上善若水。
 

 

对我的父亲来说,一张小小的病床,是他自由的地方。

在他的内心里,早就被困顿、折磨,以及在特殊年代父母所遭受的不公,所禁锢。

他的童年,用一生都难以愈合。

我父亲从记事开始,就遭受村民的嘲讽与落井下石,自卑与狭隘的生存空间,像个顽石,长在他的心间。

他生活在一个贫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家庭,无奈家中的知识分子遭受时代的风沙,这是家庭带给他的遗憾与亏欠,苦闷与苍凉,让他变得多疑,小心翼翼,异常节俭。

没插胃管的时候,我喂给他吃蓝莓,他反复问我贵不贵,如果贵了,他拒绝进食。从监护室出来,他要看一日清单,我把单据藏了又藏,不能给他增加心理负担。

父亲十岁那年,看着自己的父母被时代所伤,他瞬间丢失了生命中的美好,自由,纯真,只留下仓惶、孤独、自惭。

到了晚年,因患慢性病,父亲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只能在一张小床上,靠着简单的、纯朴的生活,熬着生命中的局促、迟缓与痛苦。

自由,对一个常年卧床的病人来说,很奢侈。

 

 

我这几天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

主人公安迪在监狱的屋顶喝啤酒,把短暂的自由时光,变成了永恒。

他和狱友头顶暖阳,喝着冰镇啤酒,举杯碰撞处,是梦想与自由的声音。

安迪在办公室,把门锁着。他把监狱的广播调大,播放《费加罗的婚礼》。

囚徒们有的在劳动,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发呆,大家听到音乐后,全部站起来,仰望着蓝天,跟着音乐去飞翔。

 

这个镜头很穿越,歌声中有一种美好,“美得让人心碎,歌声直上云霄,飘到更远更高的地方,穿越了失意囚徒的灰色梦想,宛如美丽的小鸟飞进了牢房,瓦解了冷酷的高墙”。

就在这一瞬间,仿佛肖申克所有的囚徒全部重获新生。

歌声带着他们穿越了重重迷雾,抵达自由的彼岸。

 

歌声献给囚徒们,献给人间匆匆赶路的人,献给困顿疲惫的生活。

生活之上,还有鸟儿在飞翔,白云在漫卷,星光在挥洒。

安迪为此被关了两周的禁闭,他不懊悔,坦然接受。他的内心有信仰,有追求,有对自由的向往。

任何的笼子,都掩饰不了他自由的辉光。

 

 

2023,我的姿态依然是独守孤灯,提高写作难度,对自由的追寻,是我文章的底色。

我的山河我作主,我的羽毛我爱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