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毛泽东退居二线后,把中央工作交给了刘少奇和邓小平之后,中共党内的左右路线斗争就开始了。有一个孕育过程。
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明显是因为左的路线,和过激的经济政策造成的。但中共党内仍然对“左”的路线有巨大的群众基础。当时的中国,不仅仅是百姓文化素质低,中共党内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党员无疑都来自群众,他们就是群众的一部分。中共在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做过一次党内的党员素质调查,结果是:当时的中共党员的平均文化水平是初中水平,连高中水平都不到。更何况在文革开始的1966年了。
毛泽东是革命家,而所谓的“革命家”就是打碎旧的社会秩序(无论是暴力的或是非暴力手段),这注定了他就是左派。对于1949年前,毛泽东领导的左派势力对推翻旧中国的制度和秩序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到了中共执政期,还是如此的左派性格,甚至稍有不如意,不惜打破自己建立的国家制度和秩序,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当然了,性格有时是很难改变的,这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
1966年5月16号召开的中共党内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没有与会,而是提交了会议议程内容,供讨论。“彭罗陆扬”都是当时党内支持具体工作的高级干部,我记得彭真是北京市委书记,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常委。罗瑞卿则是总参谋长。陆定一是文化部部长(?),杨尚昆则是中南海大内总管,中央书记处书记。都是顶级高官。
这次的会议批判了(二月提纲),并通过了516通知。但仅限于党内。属于中共党内的左右之争的开始,但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后来,毛泽东发现刘少奇控制的很严,于是才开始跳出体制,直接面向群众,进行文革。就像现在川普通过Tweeter直面粉丝那样,嘿。。。
既然文革是一场群众运动,它的开始当然应该从炮打司令部的第一张大字报算起,才比较合理。否则的话,比516通知更早的1965年,就已经在中共党内开始了左右两派的斗争了。聂元梓不过是党内斗争的社会投机分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