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香港英新租界合同》签订以后,港英当局经过一番筹划,迅即派出人员接管新界。4月16日,在大埔,2600多乡民群起反对港英接管,双方发生冲突,港英出动正规军、军舰发射大炮轰击,才征服了当地人民的反抗,举行了占领仪式。英军占领大埔以后,继续向大埔以西的锦田、元朗一带推进,沿途继续受到当地人民的反抗。 当英军向新界锦田地区进犯时,锦田乡人民,以吉庆围为阵地,用木棍、锄头为武器,紧闭铁门,凭借高
大围墙和壕沟与英军对抗,英军用大炮轰塌吉庆围铁门后,英军冲入围内,杀害了无数无辜的乡民。英军还夺走了吉庆围铁门,作为“战利品”送往伦敦展览。1925年在锦田围乡民强烈要求下,铁门终于从伦敦运回香港,归还锦田人民。
根据政府统计处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报告显示,元朗区的人口约449600,年龄中位数为33,是全港人口最年轻的地区,而家庭的月入中位数约$16000.
元朗是一片平原,以前这里是连绵的农田。自古以来,元朗是一个以渔农为主的乡郊型社区,居民以耕田或在鱼塘养鱼为生。远自宋朝(公元960-1279)已有大批居民落籍元朗。邓氏家族和文氏家族为可知最早落籍元朗的居民。
自七十年代起,元朗市及天水围相继成为现代化的卫星城市,市内大厦林立,商业欣欣向荣,社区设施完备。
自三号干线及大榄隧道于一九九八年中启用后,元朗区对外交通已大为改善。当九广铁路西铁于2003年开始投入服务后,由元朗往深水只需20分钟。
虽然元朗发展迅速,日趋现代化,元朗仍是一个传统乡郊及现代化城市兼备的新市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