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时那歌(三)青春少年样样红

(2005-01-31 19:59:58) 下一个
这块内容实在太多, 还是分开来写, 来自台湾的歌, 大陆原创和粤语流行.

(1) 来自台湾的潮是自己真正从媒体接受流行的开始. 如果用震撼这个词为过, 那么最初听到那些歌的时候, 怎么说也是足够惊喜了, 原来还有歌是可以这样写,这样唱的. 这些歌曲以其特有的方式描述爱情, 亲情, 友谊, 表达喜悦,忧伤,孤寂, 深切的符合当代人的心理和情感, 好听容易唱, 流行自是当然了. 小虎队三名成员充满青春活力, 他们唱青苹果乐园, 唱祝你新年快乐, 身随节奏跳跃摆动; 姜育恒沙哑的声音在歌声中融入着太多的沧桑, 也似在细细讲述自己的故事“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 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就连当时很排斥流行歌曲的老爸也在听《再回首》的时候什么话也没说, 每次电台重播的时候他都听得很仔细, 然后有一次爸说, 这首歌不错.

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几乎可以算是叶欢的代名词, 虽然后来并没有听过她太多的歌, 可于她而言, 这一首已足够; 野百合也有春天, 是那个专辑的主持人, 一位姓赵的女士唱的, 也许这首歌被人反复演唱倒无形中淡化了演唱者的形象; 王杰, 孤独王子没有笑容, 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身黑色的皮装孤独的骑着摩托车;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戴着大眼镜的张雨生, 一个玩滑板的大男孩形象, 他也充分展示了自己高音区的魅力; 还有动力火车, 蔡幸娟…其中的很多歌星陪着我们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岁月. 那时以学英语为名鼓动父母给买了台双卡收录机, 大部分是用在了听歌, 录歌上了. 买磁带, 翻录同学的等等, 却发现即使是自己再喜欢的歌手也不是每首歌都尽如自己的意, 所以至今也成不了谁的铁扇子.

说到这, 不能不提张明敏和奚秀兰. 这两位来自香港的歌手(据说在那时他们在香港名气不大), 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分别以我的中国心和阿里山的姑娘一夜之间红遍国内, 现在想想, 不知道是出乎谁的意料了. 加上后来帅帅的费翔, 不仅以故乡的云窜红, 更有冬天里的一把火烧到了大兴安龄, 可见其火爆程度. 很喜欢文章的歌, 还专门去买过他的磁带, 可他始终没有能在大陆大红过. 接下来要说的, 名气又不是这几位能比了.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流行音乐, 一时间哗啦啦一大批歌手涌现. 听齐秦, 听他嘶喊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听他轻声的唱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听他唱冬雨即将来临, 花开的时候你却要悄悄离开我…而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作品, 更令人刮目相看; 然后又知道了齐豫, 是个比弟弟名气还大, 出名还早的歌手. 听她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九月的高跟鞋, 欢颜…喜欢她的声音高而不尖, 还有种灵性在其中, 至今齐豫算得上俺非常喜欢的女歌手之一. 苏芮, 跟着感觉走的女子, 搭错车, 给爱… 自己对她算一般喜欢, 不过很多朋友却对她情有独衷, 也应了那句罗卜青菜各有所爱. 孟庭苇, 甜甜的邻家小妹形象, 甜美的声音吸引了大众的视线, 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丫丫与哑哑…如果从单盒磁带来说, 她和姜育恒的那盘多年以后是我最喜欢的了, 因为上面的每首歌都合自己的口味, 无比喜爱.

蔡琴, 说来惭愧, 知道她是后来的事了, 也许当时太多的流行让人忽略了她. 一个属于夜的名字, 一个醇浓的声音, 一个激动过后终究归于平淡的声音. 很想把她的声音和歌比作一种酒, 初入口清淡, 细细品回味无穷.陈淑桦也是自己很喜欢的歌手, 也是柔情主义在作怪吧, 只是新歌就差了些; 罗大佑, 台湾流行音乐教父, 当然这个称谓俺纯粹是道听途说. 他的风格多变, 创作出很多经典的歌曲, 尤其是歌词不是一般流行歌曲能比的. 不过就旋律而言俺也不是每首都喜欢. 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名字, 邓丽君. 没能感觉她风靡的盛况, 不过后来遇见的几个朋友也让俺见识了她的魅力, 一个字是否可以形容她的歌声? 甜? 柔? 张清芳, 一个声音有种穿透力的女人, 激昂的唱出塞曲, 也温柔的低诉雨夜花, 花戒指, 淡水河边的men’s talk; 刘文正也是不能不提的名字, 虽然俺听他的歌不多不过都还比较喜欢, 他的声音没有太多的特色, 也许因为他的外形更抢眼而成为无数少女追逐的对象; 周华健, 不太帅却很爱笑的男人, 让我欢喜让我忧, 亲亲我的宝贝…童安格, 张镐哲, 潘美辰, 伊能静, 裘海正, 方文琳…他们大部分人在歌坛驰骋了十几年甚至更久. 太多太多的名字, 太多太多的歌, 让俺想的直冒汗, 索性就此打住, 或者想你想到梦里头好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