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命圭旨之尽性了命说

(2023-11-12 13:55:29) 下一个

尽性了命图

性命双修是的端,冥冥杳杳又玄玄。

谁知本体无生命,死死生生孰使然!

      人性之善也,此言天命之性;性相近也,此言气质之性。天命之性,论其本源;气质之性,论其秉受。天命之性,无不善;气质之性,有不善。程子曰:在天为命,在人为性。故知性然后能尽性,尽性然后能了命。性命不二,谓之双修。

      世间万物本一神也。神本至虚(灵),道本至无,易在其中矣。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居中,自融自化,气在其中矣。中天地以立命,秉虛灵以成性,立性立命,神在其中矣。命系乎气,性系乎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道在其中矣。

      道者神之主,神者气之主,气者形之主,形者生之主。无生则形住,形住则气住,气住则神住,神住則性珠明矣、命宝凝矣、元神灵矣、胎仙成矣,性命双修之道毕矣。

 

丹田喻日,心中元性喻月。日光自返照月,盖交会之后实体乃生金也。月受日气,故初三生一阳者,丹既居鼎,觉一点灵光自心常照而无昼夜。一阳生于月之八日而二阳产矣。二阳者,丹之金气少旺,而元性又少现。自二阳生之于望而三阳纯矣,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而如月之圆矣。十六而一阴生,一阴者,性归于命之始也。自一阴生至于月之二十三而二阴产矣。二阴者,乃性归于命三之二也。自二阴生于月之三十日而三阴全矣。三阴全,乃性尽归于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

  此是性命双修大机括处。

 

真土图

心安真土,以诚以默以柔,

气养浩然,勿正勿忘勿助。

以物为药,疗身之病;

以法为药,疗心之病,

即以其人之心还治其人之病。

牝牡镆铘倚太空,威风凛凛忒英雄。

圣凡不敢抬头看,两道神光射斗中。

宝剑雌和雄,双双插真土;

雄降狰狞龙,雌伏猖狂虎。

两枝慧剑埋真土,

万病潜消出幻躯。

真土根心说

  夫天之气之所从生者,盖蕴于天地之土中而无尽藏也。人之气所从生者,盖蕴于人身之土中而无尽藏也。故仁义礼智之根,根于心;犹草木之根,根于土。草木之根根于土,自然畅茂而条达。仁义礼智之根根于心,自然生色而啐面。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学》曰:心广体胖。心既广矣,体复胖矣。而谓病之不去体者,妄也。至若枝叶之或憔悴而枯槁也,则又如之何?亦唯直从于其根焉,而培之,而溉之,培之溉之而生意有不复息乎?盖草木之根,病则枝叶病。若人之心犹草木之根也,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身病由于心病。而体胖数语,乃去病之圣药也。

魂魄图

阳神曰魂;阴神曰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

魂者氣之神,有清有浊。口鼻之所以呼吸者,呼为阳伸,吸为阴屈也。魄者精之神,有虛有实。耳目之所以视听,视者为阳明,听为阴灵也。

生谓之精气,死谓之魂魄。天地公共底谓之鬼神也。

魂魄说

  鬼云为魂,鬼白为魄。云者,风;风者,木;白者,气;气者,金。风散故轻清,轻清者,魄从魂升。金风故重浊,重浊者,魂从魄降。故圣人以魂运魄,众人以魄摄魂。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梦多者,魄制魂;觉多者,魂胜魄。盖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运行不已,所以我之伪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几万株。天地虽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几万禽,阴阳虽妙,不能卵无雄之雌。是以圣人,万物之来,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无意则无魄,无魄则不受生,而轮回永息矣。

 

蟾光图

      太极以此而生三才,父母以此而育我体。我当以此而成还丹,孕于鸿蒙,生于坤,复圆明闪烁,是为蟾光。玉溪子曰:剖出太极已露天地心,虚空润无涯,微月见孤岑。

西川岸上抬头望,

一派蟾光颠碧波。

便好下功修二八,

殷勤仔细托黄婆。

蟾光说

  太虚寥廓,皓月粲然,雪浪翻腾,金蟆吐耀。人见月之所以明,而曰:金精盛则月明焉。孰知金之所以生者,自月而产也。人见金之产于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于日也。月者,喻元性也。水,喻坎宫也。金蟆者,喻一点真阳之窍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性之初见,圆陀陀,光灿灿,状似流星。盖气质之性稍息,而元神真性就见,如云开则月现,雾散则阳晖。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速急采取。譬之:见贼便捉,毋令再逸。收归于鼎器之中,则一点元气蟾光,终不可得而出矣。

 

 

降龙图

降龙未得岂成仙,降得真龙丹可圆。

须信神仙活手段,一毫头上見龙天。

头角峥嵘势莫当,云收雨霁暗济藏。

从今不许翻潭洞,养颗骊珠夜夜光。

降龙说

 离日为汞,中有己土,强名曰龙。其形狞恶,主生人杀人之权,专成佛成仙之道,威能变化,感而遂通,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之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子曰:龙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龙生生之功,每服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调而驭之,则能降此狞恶之龙而积至精之汞。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火性不飞,则龙可制而有得铅之时。

  故曰:不积汞,何以取其铅,不降龙,无以伏其虎。且真铅真汞未易相投,而真虎真龙亦难降伏。学道者若能了得这个字,其它事皆末务也。

 

伏虎图

降龙伏虎也无难,降伏归来锁玉关。

日月分明烹鼎內,何忧不作大还丹。

采药寻真到虎溪,溪中虎正作雄威。

被我制服牵归舍,出入将来当马骑。

入虎穴寻虎酪酥,其中滋味胜醍醐。

自人做到这些处,方是乾坤大丈夫。

伏虎说

  坎月为铅,铅中有戊土,强名曰虎,其形猖狂,虽能伤人杀人,却蕴大乘气象,举动风威,叩之则应,舍弘光大品物资生文。

  王重阳曰:履虎尾,不咥人,亨。

  又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子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若人悟而畏之,驯而调之,则能伏此猖狂之虎,以产先天之铅。伏之者,伏身中真水,水源至清,则虎可伏而无咥人之害。

  故历代圣师以降龙为炼己,以伏虎为持心。是以纯阳翁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紫阳翁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皆此义也。

 

三家相见图

心意,是谁分作三家?由我合成一

肝青父,肺白母,心赤女,祖,子,干(乾)五行始,三物一家,都戊己。

大道玄微見此圖,分明有象不模糊。先將一二为之用,三四中当共一都。

不用五金并八石,只求三品共一室。炼成一颗如意珠,软似兜罗红似日。

三家相见说

      身、心、意谓之三家。三家相见者,胎圆也。精、气、神谓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摄三归一,在乎虚静。虚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

  情合性谓之金木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

  然而精化为炁者,由身之不动也。炁化为神者,由心之不动也。神化为虚者,由意之不动也。心若不动,则东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动,则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若不动,则戊己还生数五也。

  身,心、意合,则三家相见,结婴儿也。

 

和合四象图

金水合处,木火为侣,

四者混沌,列为龙虎。

青龙降方白虎,

朱雀下方拔玄武。

四象和合入中宫,

化作一灵归紫府。

天三生木,位居東,其象为青龙;

地二生火,位居南,其象为朱雀;

地四生金,位居西,其象为白虎;

天一生水,位居北,其象为玄武。

眼不视而魂在肝,

耳不闻而精在肾,

舌不动而神在心,

鼻不嗅而魄在肺,

四者无漏,則精水、神火、魂木、魄金皆聚于意土之中,而谓之和合四象也。

合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四大不动,使金木水火土俱会于中宫,谓之攒簇五行也。故曰:精神魂魄意,攒簇归坤位,靜极见天心,自有神明至。

和合四象说

      四象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龙木生火,同属乎心。心者,象帝之先灵妙,本有中之真无也。心若不动,则龙吟云起。朱雀敛翼,而元气聚矣。虎金生水,同系乎身。身者,历劫以来清静,自无中之妙有也。身若不动,则虎啸风生。玄龟潜伏,而元精凝矣。精凝气聚,则金木水火混融于真土之中,而精神魂魄攒簇于真意之内。真意者,干(乾)元也。乃天地之母,阴阳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万物赖之以生成,千灵承之以舒惨。意若不动,则二物交、三宝结、四象和合、五行攒簇,俱会八中宫而大丹成矣。故紫阳云:五行全要八中央。盖此之谓也。

取坎填离图

取出坎中画,补离还复乾。

纯阳命本固,灵砂性珠圆。

克念全天理,离尘合上禅。

采铅知下手,三叠舞胎仙。

阳丹结在阴海中,犹如坎里一爻堆。

擒来离內温温养,此即神仙顛倒功。

坎象来填,离卦成乾。

天地定位,返本还元。

取坎填离说

      铅汞者,太极初分,先天之炁也。先天炁者,龙虎初弦之炁也。虎居北方坎水之中,而坎中阳爻,原属于乾。劫运未交之先,乾因颠蹶驰骤,误陷于坤。乾之中爻损而成离。离本汞居,故曰:坎内黄男名汞祖也。龙居南方离火之内,而离中阴爻,原属于坤,混沌颠落之后,坤因含受孕育,得配于乾。坤之中爻,实而为坎,坎本铅舍,故曰:离中玄女是铅家也。似此男女异室,铅汞异炉,阴阳不交,则天地否矣。圣人以意为黄婆,引坎内黄男,配离中玄女。夫妻一媾,即变纯乾,谓之取坎填离,复我先天本体。故《悟真篇》云:取将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正此义也。

 

念观音咒说

  此咒是观音菩萨微妙心印。若人书写六字大明咒者,即同书写三藏法宝;若人得念六字大明咒者,则同讽诵七轴灵文。又能开智慧门,能救百难苦,三世业冤,悉皆清静,一切罪障,尽得消除,解脱生死,安乐法身。然而念咒亦有密诀。故第一声中叫唵之,乃以呼吾身毗卢遮那佛也。第二声东而嘛之,乃以呼吾身不动尊佛也。第三声南而呢之,乃以呼吾身宝生佛也。第四声西而叭之,乃以呼吾身无量寿佛也。第五声北而咪之,乃以呼吾身不空成就佛也。第六声复上返于喉而作吽者,乃以呼吾身大势至金刚也。久则五炁归元,即成就不思议功德而证圆通也。

 

第一转:

措摩心地炼金丹,止念当为第一关。

念断自然情识断,须知水静没波澜。

第二转:

祖窍开时入杳冥,坎离铅汞自氤氳。

天然真火知時炼,炼出西乾半月痕。

第三转:

外直中通世罕闻,推求枝叶不求根。

由从此处徐徐进,一点灵光渐渐明。

第四转:

阳乌海底奋神威,正是金丹四转时。

夺得先天真种子,河车搬运过曹溪。

第五转:

肘后金晶飞上来,霞光灿烂囟门开。

三花聚顶烹龙虎,珠落黄庭结圣胎。

第六转:

金乌飞入广寒宫,白虎张威待赤龙。

赤龙奋力归金鼎,掌握神珠照眼红。

第七转:

十月胎灵已跃然,婴儿法乳要三年。

蛰藏住息温温养,犹龙潭底抱珠眠。

第八转:

阳极阴消丹已成,神光赫赫耀金庭。

脱离苦海分胎出,自在昆仑顶上行。

第九转:

无丹无火亦无金,飚卻钳钱没处寻。

真我本来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明。

九鼎炼心说

  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荡之,则日不丹。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之,则心不丹。故炼丹也者,炼去阴霾之物,以复其心之本体天命之性之自然也。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气质之性,金之浊滓也。上智之所不无者,若以人伦,日用之火而日炼之,则气质之性日除。气质之性日除,则天命之性自见矣。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道而日炼其心;伊、傅、周、召—相也,而以相道,而日炼其心,孔、曾、思、孟—师也,而以道,而日炼其心。无时而不心在于道,无时不以道而炼其心,此乃古先大圣大贤为学之要法,百炼、炼心、炼性之明训也。

轩辕称九鼎,如来标八识。太极归无极。

兄弟八个一人痴,独有一个最伶俐。

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家中作主依。

      伶俐者,即第六意识也。此识为五贼之主司,乃轮回之种子。三界凡夫无一人不遭此沉溺。故《圆觉经》云:先断无始轮回根本者,断此意识也。痴者,指第七传送识而言。主依者,即第八阿赖耶识是也。此识谓之总报主,投胎时是他先来,舍身时是他后去。故曰去后来先作主公。

      境属风即五识,六识属波,七识属浪,八识属心海,九识属湛性。八识者,皆属无明色身己土事,外起九识,明曰白净识,不属无名,不落因果,不假修证,不受一尘。故宗门谓曰:实际理地,离一切相,建化门中,不舍一法,具足一切。实而言之,以上八个识属渐。第九识属顿,何则?然色身幻化,不假修证,法身无相,犹若虚空,故不假修,今以图象会意,拣妄明真,勿令识贼为子。

八识归元说

  释氏谓,人之受生,必从父精、母血与前生之识神三相合而后成胎。精气受之父母,神识不受之父母也。盖从无始劫流来,亦谓之生灭性。故曰: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八识也。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今人妄认方寸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灭之元神也。噫,识识易,去识难,若不以天命元神战退无明业识。终在生灭场中,未见有出头日也。

 

五气朝元说

一气初判,而列二仪,二仪定位,而分五常。五常异地而各守一方,五方异气而各守一子。青帝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皓华,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己土德之五气。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得土则止,火得土则息。唯圣人知回几之道、得还元之理。于是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归一也。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待诏图

形神俱妙道为徒,性命相圆合太虛。

宝诏降時腾鹤驭,玉书拜后驾龙车。

龙车冉冉乘云气,遍满六虚广无际。

九天仙子笑相迎,同诣玄都朝上帝。

待诏说

  九年面壁之后。灵台晶莹,觉海圆明,性命混融,形神俱妙。与天地合德,与太虚同体,此时丹道已成,而积功累行,不可缺也。盖道之与德,犹阴之与阳,行之与功,犹目之与足。钟离翁云: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全。功行两圆足自备,谁云无分作神仙?是以古仙上圣金丹事成,温养事毕,游戏人间,和光混俗,随力建功,随方解缚,扶危拯厄,救劫匡时,普渡群迷,接引后学,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潜伏俟时,只待天书降诏,玉女来迎,驾雾腾云,直入三清圣境。如张紫阳翁悟真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宝符降诏去朝天,稳驾琼舆凤辇。

飞升说

  仙有五等,佛有三乘,修持功行不齐,所以超脱稍异。飞升冲举者上也,坐化尸解者次也,投胎夺舍者又其次也。乘龙上升者,如黄帝、茅蒙、王玄甫、韦善俊是也。驾云上升者,如杨羲、李笈、蓝采和、孙不二是也。控鲤上升者,如子英、琴高是也。骖鸾上升者,如子晋、邓郁是也。跨鹤上升者,如桓问、屈处静是也。御风上升者,如葛由、武夷君是也。拔宅飞升者,如何候、尹喜、淮南王、许旌阳是也。白日冲举者,如蔡琼、冯长、马成子、浮丘伯是也。尝考到仙谱传,始知从古至今成仙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所以纯阳翁于景福寺壁间题一联云: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多少上升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