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穿越唐宋之三:众里寻 ta 千百度】

(2023-09-09 23:20:30) 下一个

穿越唐宋之三:众里寻 ta 千百度

我这次穿越去南宋,按计划就去24小时,见辛弃疾一个人。时钟倒拨848年,来到公元1175年2月9日,也就是宋孝宗淳熙二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一天。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背景。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的山东东路济南府。这时候距离1127年的“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已经过去13年了。辛弃疾是出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北方。他21岁时率众起义,并加入耿京领导的起义大军。次年当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起义军溃散之后,辛弃疾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将叛徒生擒,一路带回南方,交给南宋朝廷斩首。此番英雄壮举,使得辛弃疾在当年的南宋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他很快在南宋做地方官,并在后来的若干年里偶有回京。1175年元夕,辛弃疾正作为仓部郎官在京任职。

古人普遍矮小。辛弃疾看起来大约一米七出头的个子,但在当时的男人中却是相对高大魁梧的。我们见面的时候正是中午。一开始的情形与见孟浩然类似,但辛弃疾不是一个像孟浩然那样和蔼的人,加之语言不通,他几乎要下逐客令了。这时还是那“万能耳塞“起了作用。这东西马上解决了交流问题,令他非常惊愕,态度转变好多:“请问足下来自何方,竟有此等神奇之物?”

于是我就像对唐朝诸公那样把最近八百多年世界的变化作了一个快速的介绍,并借助手机中各种音频视频让他了解了今日世界。他对飞机大炮等各类武器特别感兴趣,叹道“若我大宋拥此雷霆神器,恢复中原指日可待矣”。

辛弃疾告诉我,就在前几年,孝宗发起了“隆兴北伐”,令自己心潮澎湃。但前方大将之间协调不力,最终北伐失败。令人痛惜。此后他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再论恢复大计,但此策论未受重视。但另一方面,他对自己仍受朝廷赏识心存感激。他说他寄希望于将来自己或作为统帅带兵杀到北方去。

我说,幼安兄一定也感受到作为“归正人”身份的尴尬。现世的大陆共朝与隔海的台邦未正式结束战争状态。记得小弟幼年时,台邦有黄姓和李姓二位参将驾战机投奔陆朝。均被赏赐高爵,一时名声显赫。但二人均任虚职散官,不得染指军机战事。辛弃疾听罢摇头苦笑:“君王之忌惮,无不同也。”

三个时辰过去,我饿得两眼直冒金星,可辛弃疾只让仆人给我上了两杯茶,没有进餐的意思。我突然明白过来,古时候人们是吃两顿饭的。上午是吃“大食”,到下午4点左右再吃一顿,称“小食”。

终于,吃饭的时间到了。辛弃疾问我会不会骑马,可以去“天祥食肆”继续畅叙。我说只能慢行。还好,几里路我没有从马背上掉下来,还能借白天把街道、人物观察一下。

这“天祥食肆”是临安城里有名的餐馆。我告诉辛弃疾我对贵朝美食不熟悉,由他代点。他要了荤素各两个菜和肉饼,我记不得名字了。他要的酒类似于今天的黄酒,但并不浑浊,口感也不错。至于那几样菜和肉饼,说实话,即便是我当时已经很饿了,也只是觉得勉强可以接受。那时候菜肴的口味跟现在不一样,真的不好吃。

三杯酒下肚,聊得更是海阔天空了。他跟我抱怨临安。说自己本一北国乡野之人,看不惯临安的铺张奢靡之风,大到官场风气,小到方言口音,自己都不适应。正说着,两对穿着入时的青年男女说笑着从我们坐的窗边经过。辛弃疾看着他们的背影说,若少年都如同这样的轻薄子、浪荡女,则国将不国,恢复中原永无时日。

辛弃疾问起我今世的婚俗。我告诉他现世中华朝和胡人、夷邦,多以自由恋爱为主,一夫一妻。他问如今中华朝官员可有纳妾,我告诉他本朝有婚姻法,不可纳妾,虽然小三二奶之事层出不穷。我还告诉他如今女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各国女官员很多。他听后似乎觉得不可思议,说“妇人尊若武后,成何体统。” 这个,显然一下子是说不清楚了。

交谈之中,还因为我开玩笑不慎差点出了大纰漏。我说幼安兄听说你家中除了发妻,还有小妾和婢女多人。他笑道那皆是小节。我便开玩笑道:你的恢复中原大计莫非出自罗帐之中、床榻之上?听道我这话,辛弃疾马上板下了脸:“余自少年起,每每随大父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酬国耻之心,未尝一日忘。弃疾之志,岂可谤之?“ 我赶快作揖道歉,说纯属玩笑。我告诉他,公与放翁,在如今中华大地几乎无人不知,恢复中原之志备受敬仰,诗文也是学堂必修之经典。听了这话,他才平静下来。

吃完“小食”后天还亮着,辛弃疾就带我骑着马稍稍转了一下。天光暗下来以后,我们回到辛弃疾的宅第,让仆人把马牵走,然后就一起出门步行看灯。

天黑前后,我一共逛了好几个时辰,各方面的观感很多,分类总结一下 —

临安城: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其实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我只看到很小的一部分。内城大约是两三里见方的范围,确实很繁华。这部分除了皇宫和商业娱乐街外,就是不同级别的高级住宅。有王公贵族的豪宅,也有朝廷为官员建立的”公房“。老百姓的民宅大部分都在城外。内城就那么点儿面积,又有皇宫和商业街(瓦子、酒楼、茶肆、商铺等),所以我估计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是住在内城。这些人大多是有头有脸的。外城就明显不同,从房子、街道和人的穿着就能看出来。

节日盛况:除了人多拥挤、热闹非凡与今世接近之外,其他地方必须客观地讲,那毕竟是八百多年前没有电的时代。按今天的标准,元夕灯光是相当昏暗的,数量也远没有多到如一片海洋的程度。我对街上的昏暗非常不适应,不理解那时候人们的夜视力怎么那么好。但人们的热情和新奇感又是那么的强。这恐怕又要站在一个相对的角度去理解。对很多平时为生存而操劳、甚至吃不饱饭的人来说,对那些平时无法出家门的女子来说,元夕之夜太神奇美妙了。记得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刚开始有春节联欢晚会时,也是万人空巷之势。如今再去看当年晚会的录像,简直太土、太小儿科了。然而,如今很现代、舞台美术很高超的春晚反倒是没人看了......事情是相对的。

等级:我一直认为宋朝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但等级之明确、森严还是让我这个现代人很诧异。比如“殿“、”府“、”宅“、”家”表示不同级别人的住所。外城百姓的房子很多相当简陋,尽管临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百姓对穿官服的经常点头哈腰,而低级官员见到高级官员也要行礼。辛弃疾是穿绿袍的中级官员,他见到穿红袍和紫袍的便要行礼。而做官的对于平民百姓的高声呵斥随处可见。至于坐着香车宝马出来看灯的,那都不是一般人,大多是贵妇人。在狭窄的街道上,这种车一过来,行人、商贩唯恐躲闪不及。现代社会的平等、尊重在宋朝其实在跨阶层是见不到的。人的狂妄和卑微,很多都直接写在脸上、表现在言语中。

美女:我与辛弃疾从“天祥食肆”吃完饭出来时天还亮,我特意注意了一下外面位数不多的女人。后来看灯的女人多起来了,但天色已晚,反倒看不大清晰。大致的感觉是女人的发式很多,基本上都要用到许多簪子。这可能既为固定,也为装饰。“簪”虽然是竹字头,但那时的簪子其实是金银做成,有的还多包含珠宝饰物。耳坠也有好多种,有些跟现代的较类似。按我的审美标准,但除了年轻姑娘有两种下垂的发式挺好看之外,大多不好看。中老年的发式大多比较丑,特别是发髻高耸那种,欣赏不了。宋朝的美女到底美不美?说实话,不太美。大多数女孩子比较瘦弱、矮小,平均也就是一米五左右的身高,有些看起来还营养不良。王公贵族家的千金怎么样?的确,她们打扮更加入时,衣饰豪华,色调多淡雅、个子似乎也更高挑一些。然而这些大户人家的女子有一个问题,这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 — 她们大多缠足。唉,一票否决,无法欣赏。还是今天的女性更健康、自然、美丽,她们才称得上是真“美女”。这一点上,我有穿越的实地考察经验,谁敢说“今不如昔“,我跟他急!

子夜过后我们回到辛弃疾的官邸。仆人已经准备好了客房。辛弃疾说贤弟你先歇息,明早我们到“春风楼“去用膳。

一觉醒来,已是阳光高照。我来到堂中,看到辛弃疾正在运笔挥毫。再一细看,他在抄写已经写完的词稿《青玉案 · 元夕》。他说昨天回来以后夜不能寐,产生了些诗意,干脆披衣起床。写出了这阙【青玉案】,比较满意,于是誊录一份送我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一看机会来了,此番穿越恐怕目的可以达到。便说,这阙”青玉案”高雅俊美,非一般词家可为。然下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较为深奥。君是否有所寄托,意指何人何事,还请幼安兄指教。

他反问我是否写诗词,我说偶尔涂抹几笔,不值一提。他说水平高低无妨。你写诗词是否像建房子那样,所有细节都已筹划好了再动笔呢?我说不是,我往往有一两个模糊的意象就开始,写着写着事情似乎就明朗了,一些一开始没有的意象、句子就出现了,而原有的意象有时不经意间反而丢弃了。

他说正是这样啊。我昨天看灯看得很兴奋,就想写点儿什么,何况这吴越之地的繁华奢靡、笙箫歌舞、香车美女都是我这个北方野夫所新奇、感叹的。昨夜作这首《青玉案》,前面大半一挥而就,但写过“笑语盈盈暗香去”以后,就写不下去了。辗转两三个时辰不得落笔。天亮时分,想到今虽身在临安,但辛某于官场、于市井皆属异类,难以融入,便忽然有了灵感。想到用一完全不同的女子形象,在灯火阑珊处结尾。此外,前朝欧阳永叔的《生查子 · 元夕》结尾过于哀伤、直白,吾亦想有所不同。

我问:幼安兄的结句,是否暗示了对皇帝陛下和虞、叶二位丞相的期待或是某种失望呢?辛弃疾答:“某南归十余年,概言之仕途顺达,官至江西提点刑狱,知江陵兼湖北安抚使等,承蒙官家(皇帝)赏识。虞丞相是弃疾自幼景仰之人。叶丞相对余有知遇之恩。对其岂能有半点怨言?”

随后,他说了一句我稍感吃惊的话:“隆兴北伐大宋之溃败。似始于李显忠符离一役,实非其一人之过也。朝野病树盘根错节,有识之士尽知之而难为衰止。”

他又说:”《青玉案》乃一短调小词,余冥冥之中或欲承载深意,但填时仅出自一时之感。贤弟之世或有百种解读,余不持异议。但请君告知中华朝人士,弃疾乃重情忠义之人,终生萦心恢复,虽渺茫却不尝动摇。排此,所谓好色与为官残暴之说皆为谤言。”

按计划我们去“春风楼“吃饭。期间我让“万能行囊”生成了近年出版的由吴企明先生校注的三卷版《辛弃疾词校笺》,拿出来赠给他。他非常激动,说“承蒙拙词八百余年后犹得如此殊荣铭感五衷。他对纸张的质量和字体的小而精美大为惊叹。然后问了两个问题:1. 你们现代朝是否尊”缪丑”秦桧,否则书中为何用他的字体?2. 为什么你们现代朝将吾辈的一些草书写法变成正楷?第一个问题我只是说那叫“仿宋体”,与秦桧字体稍有类似但并非“秦体”。此人在我朝依然为一被鞭挞唾弃之丑类。第二个问题我稍微解释了一下简化字。他却反问:“官家命满朝一日之间变文字,岂非苦天下欤?” 我说不苦,满朝人民都喜欢简单。唉,现代共朝的厉害跟你辛弃疾说不清楚。

时近晌午,我与辛弃疾依依不舍地道别,返回现世。本想通过这次穿越,让“众里寻他千百度”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最好还能引出点儿香艳的故事献给网友。很遗憾,这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返回的时光隧道中,我的情绪有些低落。

感到肚子有点饿了,我就到万能行囊里去摸,居然随点心一道摸出一张纽约布鲁克林区Dyker Heights的圣诞的灯光照片。难道是我的潜意识让它生成的,提醒我今天更美好,电灯更明亮?不管它了。看临安、见辛弃疾,怎么说也算一个非同寻常的超级“一日游”吧......我在这照片上草了一首新韵七律《读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有感》

灯迷酒醉忆东风,舞榭歌台夜半钟。

京口亭阁春雪后,临安鼓瑟晓寒中。

心归鸿雁千秋短,月有阴晴万古同。

莫道多情生恨恼,且怜慢品自从容。

 【在论坛中与网友交流(点入见文章下面)】

穿越唐宋之三:众里寻 ta 千百度 唐宋韵 - ♂     (957 bytes) (3094 reads) 09/11/2023  16:06:27  (2)

 穿越唐宋之三:众里寻 ta 千百度 唐宋韵 - ♂     (948 bytes) (682 reads) 09/11/2023  16:06:0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