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3岁末北京城中村/炼狱

(2024-01-04 18:37:10) 下一个

自己的新年随笔。

跑进这村是昨天进行的,但其实写这个身边城中村的愿望积压在心中很久很久了。每次进这个村,那种独特的嗅觉、听觉和视觉感受带来的心灵震撼,真的是走遍世界所没有的。多次逼着自己孩子一起进村买东西顺带感受这里。怎么可以在一个火箭上天,高铁飞驰,庞大航站楼呼呼而起的国度,居然有这么一大片自我选择的炼狱。甚至想过拍一个聚焦这里的纪实性纪录片,自信在国际上可以获很奖,当然,真那样自己肯定也就废了。想来想去还是以隐忍的文字来致敬这些人,致敬这个村庄,为他们呼喊,也不辜负自己这难忘的2023吧。

新年快乐。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4GtC3brYnfYKjYllIyxyA6cWucGXTq1gU50V28ir5YvY__?spss=np&channelId=&aman=61Zc1eLa75Ha40Q58fS09148a4A5c6Vadf23f0Qda9&gud=10T266k084?

跑进家边“城中村”——岁末随笔



布旺楚辛   

64.8万阅读

岁末的下午,一个人躺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晒太阳,人感觉很萎靡。昨晚应酬到很晚,今早睡了个大懒觉,错过了晨跑。还是出门跑步清醒清醒吧,想了想,自己这些年跑过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希腊克里特岛,还有国内的徽州古镇、阳朔山寨、伊犁小镇…… 反倒是近在眼前的家旁边的“城中村“还没跑过。此刻正值岁末,把它完成,也算to do list上减少一项。

这个城中村位于朝阳区五环以外,温榆河以南,和我家所在的社区就隔着一个老河湾。这里原本是三个自然村,但这些农转非的老北京郊县农民在宅基地上不断盖房、扩建、出租,生生把两三平方公里上分散的三个村子连成了一片,变成了一个住了近万人的超级大村。这里的房东跟很多北京城乡结合部农转非的农民一样,都选择把自己两三百米的宅基地盖成二层小楼,并分隔成二三十个单间,根据有无独立卫浴条件,收取一千到一千五上下不等的月租。租客主要是在餐饮,夜店,服务,建安,外卖…… 各行各业打工的外地农民工们。由于不知道哪一天会突然拆迁,房东们从没做过长远打算,这里的建筑都是用最低廉的成本凑合事儿完成的,只求盖满。街巷也都是歪七扭八,有的地方狭窄到别说走汽车,两辆电动车都无法迎面通过。我的几任驾驶员里,有的为了工作方便,曾在村里租过房。过去十几年,虽然我每天上下班都走村边的市政路,但都没有进村走一走。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出于好奇和关心,我时常和驾驶员沟通他们在村里的生活情况。其中有一任驾驶员小王,他自己一个人出来工作,媳妇和孩子都留在了老家。有一次聊天,我流露出对30岁出头小夫妻分居之苦的怜惜。没想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很淡然的说,真有想法也能解决。见我有点迷惑,他说发廊啊。我问他什么价钱,他答站着80,躺着150……他说这话时一脸的坦然,甚至豁达,让我对自己的追问心生惭愧,赶紧转移话题。我问他你就完全没想过回去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怎么可能?家里一共就七八亩地,还得靠天吃饭,忙活一年,就算赶上年成好,撑死挣个七八千块,这日子怎么过!我对那次的对话印象至深,农民兄弟生活的坚硬和辛酸都在里面了。后来几次错过饭点儿或者为赶飞机,我和驾驶员会临时进村觅食,这里面无论是汤面、饺子、盖饭、驴火……都价廉物美,出品稳定。其实道理简单,吃的都是村里的回头客,不把这点儿简单的家常菜整明白,很难立足。我在吃上自诩海纳百川,只要好吃,从来不嫌弃脏摊儿、苍蝇馆,这些年渐渐成了村里常客,当然每次都是开车进出,缺了点地气。



今儿是头一次腿儿着来,边跑边想着跟这里的缘分。跑了不到一公里就进村儿了,夕阳下,村子显得非常萧索冷清,不知道是因为天冷,还是春节快到了很多租户已提前返乡的原因。虽然街上冷清,但小店儿的灯火还都亮着。大东北、小四川、羊肉烩面、安徽板面、杭州小笼、成都麻辣烫、龙江铁锅炖……方寸之地,山南海北的美食汇聚大比武,没两把刷子还真的没法儿在这弹丸之地立足。街上喇叭叫卖声依然很刺耳,“毛鸡蛋啊,刚烤好的毛鸡蛋啊”,得亏咱吃的杂,还知道这是安徽特产带着半成型小雏鸡的鸡蛋。空气里弥漫着臭鳜鱼、铁锅炖的八角、刚烤好的望京小腰的孜然……的各种气息,在街道狭小的空间里混合、碰撞、消散……偌大的北京恐怕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空间,能有如此丰富多元的复杂味道。多元的美食,透露出了小村儿里人员的复杂。租户们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苏北的老乡干别墅装修,河南的玩儿园林绿化、 废品回收,安徽的干餐饮小吃快递,东北的小伙人高马大,姑娘长腿细腰,基本集中在夜店和安保这些行当。

之前进村儿坐车走惯了大路,今儿用脚步丈量,我尝试了一条窄道儿,只有1米多宽。跑着跑着,后面来了一个电动车,人家一点没催我的意思,但咱本能的贴墙边站着观察。电动车开了七八米后就停下来,原来是到家了。男人停车,女人抱着厚棉袄裹着的小宝儿,她边下车边温柔的哄着孩子,宝宝别哭,别哭,进家娘就给你吃药,给你泡红糖水,一会儿就好。看着三口之家的背影,我心生酸楚,这孩子是幸运的,他至少还能留在父母身边,没有沦为留守儿童。诺大的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寥寥无几,孩子们读书举步维艰。这些年自己进出村子,很少看见学龄儿童。如此大规模留守问题,真不知道啥时是头儿!



又往前跑了一段,街边的灯光开始变暖,足浴、中医按摩、中医保健、SPA水疗…… 的招牌扑入眼帘,这应该就是驾驶员小王儿说的八十,一百五的地方吧。继续往前跑,灯光更亮,路也更宽了,几个台球厅紧挨着,里面亮堂堂,大家兴高采烈的切磋着技艺,不知这里未来会不会出个丁俊晖?自己不由慨叹,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困难再大,生活还得继续。接着前行,看见了一家京客隆,但灯全黑着。我问了旁边平价药房的掌柜,他说京客隆已经关了一阵儿了,村里大家伙儿手里都不富裕,还是嫌京客隆贵,都爱去小摊儿小菜市场。再加上北京不欢迎外来人口,很多人都走了,京客隆也办不下去了。

天色渐渐暗淡,决定打道回府。跑过街边那个熟悉的南京咸水鸭小摊儿,忍不住再次驻足。19块钱一斤,真不贵,味道丝毫不输大商场里的南京大排档。有时家里临时来客,就来这里买一只鸭子救急。卖鸭子的姑娘见是常客,赶忙儿问我今儿买多少?我索性说来两只腿儿,大拐弯儿,一结账才29,合适。跟她道了声新年快乐,就踏上回程。



边跑边细细品味眼前这七扭八歪连一棵树都没有的街巷,街巷两边窗台上挂着各种被褥、 外套、内衣……的简陋出租屋,和星星点点的各种商铺饭馆儿、按摩保健店的粗糙甚至粗俗的招牌、霓虹灯。没来过的人大概会误以为这里是铁岭,是沧州,是驻马店,是阜阳……恐怕很难想象这里离把老外彻底震蒙的宏伟T3航站楼也就一脚油门儿,离灯火辉煌的望京也就10分钟车程。对,这里就是北京,是朝阳!这村儿显然不是你我所钟爱的栖息地,但这里是无数打工仔、打工妹梦开始的地方。他们心中多姿多彩的梦想,才最终汇聚成了真正而真实的“中国梦”。这里的一切显然上不了联播,也上不了各种新闻APP的首页置顶,但也许在这里,你才能读懂一个真实的中国。什么时候这里的人也能在城里买房,能跟分隔在老家的亲人团圆,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教育、医疗、社保……恐怕那时候我们才能更自信而由衷地喊一声“厉害国!!!”



夜已经黑了,一切浸没在苍凉中,如果心中还有一丝温暖和力量,不正是他们带来的吗?这些卖咸水鸭,送外卖,看场子,端盘子…… 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争,推进了这个民族历经曲折磨难,乐观勇毅的向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城中村真心不错,道路干净且宽,文字正面且带有几分温馨,不会被删的。我去过的城中村比这可糟糕多了,我的一个发小带着我去找一个缝纫女工改一件衣服的袖子,活好工钱不贵。我最后一次回国路过,只见城中村已成一片瓦砾,不知那些外地农民工都去哪里讨生活了。
寒墨 回复 悄悄话 北京尚且如此,外地何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