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追上美国GDP希望已渺茫,美国真的衰弱了吗?

(2023-05-05 14:12:26)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sWr3tD12hMWe8vU4iiDlqw

 

 抱朴君 抱朴说事 2023-05-04 05:14 Posted on 浙江

Image↖↖美国独行?↙↙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去年8月29日刊登题为《世界正在认真对待美国的衰落,我们也应该这样做》的文章,文章说到:

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眼中,美国的光芒已经变暗。我们仍然受到密切关注,仍然是一个大国。但显而易见的是,在从德国到蒙古国、从加纳到乌克兰的许多国家的人看来,美国已经成为民主衰落和虚假信息的缩影。美国公民无视现实,美国机构日益空洞化。

Image资料图片:美国洛杉矶街头的一个无家可归者营地(法新社)

2016年大选后,欧洲领导人警告说,不能再依赖美国作为防务和安全伙伴了。最近,俄亥俄州参议员候选人万斯等人发表的言论——诸如“老实说,我并不真正在乎乌克兰会发生什么”——已传遍全球,再次确认了美国一如既往的不认真及其从国际交往和“道德领导”高地的退出。

我们的国家以“自我中心”著称。大多数美国人根本不在乎欧洲或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是怎么想的。

可是,2022年的俄乌战争打响后,大家发现世界对美国特别是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越来越深,好象老美还是强大到能为欧洲提供保护。

美国衰弱的信息看了似乎有几十年了,可是老美好象也没有真正的衰弱下去,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中国人、外国人甚至美国人早就有、一直有预言美国衰落的。

从1970年《风雨飘摇中的美帝》到2018年《美国大衰落》,长达近半个世纪,唱衰美国的大有人在,相关书籍更是一本接一本,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美国人均GDP从1970年的5200美元,一路上扬,上涨到2018年的63100美元。权威数据证实,2022年美国人均GDP继续增长,高达76400美元。
美国不是一直在衰落吗?为什么越衰落国家越强大、人民越富足?——无语问苍天,这真的是一个悖论!
难道腐朽的、垂死的美帝国主义,真的是“腐而不朽”“ 垂而不死”了吗?不妨先请看一看下面3段视频,或者单挑感兴趣的一段看一看,也不是不可以。

美国经济衰落了吗?

美国科技衰落了吗?

整体上确实在衰落!
近日,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对于未来赶超美国GDP倾向于悲观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关注,网友们也纷纷围绕未来能否赶超美国GDP展开了大讨论。

著名经济学家发表的具体言论如下:

追上美国GDP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很难很难了!美国当前消费强劲,就业充分,高科技世界第一,金融霸权全球割韭菜,谁都很难追上的。忽悠GDP要追上美国的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误导性很强!

Image

他之所以也这样认为,很有可能是受到了今年国内GDP增速明显放缓趋势的影响,相比于21世纪前10年的GDP超高速增长。

今天的中国GDP增速确实有所下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是一个基本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点,不承认这一点也就没有必要再谈别的什么了。

 

但是,虽然中国的GDP增速确实有所放缓,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经济就没有潜力和发展的空间了。

中国目前正在推动构建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减小,这也意味着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稳定,也增强了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性。

Image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21世纪的前10年虽然经济发展异常迅猛,但是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最典型的就是08年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蔓延到了世界各国。

沉重的打击了世界各国的经济,中国也没有例外,中国的经济同样受到了打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与外部的联系过于紧密了,中国融入世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持续增加,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Image

近年来,对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大,并且由于西方对于中国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中国再想依赖外部环境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不现实了。

所以中国必须增强经济的自主性,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这样才是长久之计,不能受制于人,更不能让其他人来影响自己。

 

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哪怕这样的路走得更加艰难,但是我们也要走这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因为这在关键时刻会救我们的命。

纵观世界历史,古往今来,每个国家的国家发展命脉受制于人,在最关键的时刻就必然吃大亏。

而哪个国家的独立自主性更强,哪个国家就越能经受住暴风骤雨的考验。这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如果谁忘记了,就必定会吃大亏。

Image

所以,我的看法如下:

中国的GDP能不能超越美国的GDP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要有足够的独立自主性,要经得起暴风骤雨的考验。

我们不要去争那个虚名,我们要务实,经济发展的红利要让最基层的人民也能够受益,这已经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我们千万不要执迷于GDP要超越谁,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发展好自己上面。

从以上的数据看,我们不难发现,纵观整个欧洲发达经济体,老美的经济成长性是最强的。目前老美的经济总量仍然是全球第一,占据此位置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人均GDP方面,这是衡量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老美在2019年的人均GDP超过了6.5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44万元,同一年,我们的人均GDP是1.03万美元,约为7万元左右,也是说老美是我们的6倍。 

Image

老美的GDP为何领先? 

一方面是靠产业创新,盈利增长迅猛,同时期的欧洲资本市场,依旧是以基建、消费、金融等传统行业为支柱,必然没有老美的优势。 

另一方面,有美元的硬通货地位支持,能“薅全世球的羊毛”,而我国的GDP是完全靠群众的勤劳与汗水,取得此番成绩真是来之不易。

老美在科技这方面高度发达,以无可匹敌的水平位居世界第一。 

在二战之前,老美一心开工厂,搞基建、经济等。比如前面说的铁路系统;比如纽约帝国大厦,将近4百米,放在现在也是摩天大楼,关键是这栋楼在1931年就建成了,全程仅用410天,平均下来每周4.5层的速度,不比我们现在的基建速度慢。 

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老美的工厂迅速转型,这一年期间,造出了3万辆坦克,4.7万架飞机。 

到了1945年,3年间造了147艘航母,平均一周一艘航母的速度。这一年老美的军队规模达到了1100万,而在此往回5年前,仅20多万人。可见其底蕴雄厚到什么程度。 

 

1945年,日本不服气想跟老美“背水一战”。这一年8月6日,老美投放了人类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冲天而降,瞬间让一座城市烟消云散。在当时无疑是降维打击,想靠血肉之躯与老美交锋,根本没有机会。 

从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到阿波罗登月,火星探测等等,包括近代许多颠覆性科技项目,几乎全是美国发明的。 

比如电灯、电视、电脑、电话、手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互联网、汽车、飞机等等不胜枚举。 

当下,老美几乎占据了高端产业链的所有位置,我们经常说到的,苹果和特斯拉,它们调整产业链上的任何小小环节,都会影响到很多企业的“生命”。 

互联网产业革命后,从终端设计到系统,以智能手机为例,其操作系统被苹果ios,和谷歌的安卓垄断了。 

再到整个品牌的生态联动,芯片技术。半导体产业前10强中有6家是美国公司,占据了该行业半壁江山。而半导体芯片是当前人类精密制造的最高水平,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Image

芯片是什么? 

人类史上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吨,用1.8万只电子管,6千个开关,7只电阻,1万只电容,50万条线组成了一个超级复杂的电路。然后把这堆大东西,集成到和指甲盖般大小的地方上,就成了芯片。 

芯片制作有多难? 

大致分为5大阶段,每一步都是非常难。比如 把硅石提纯,纯度要达到11个9,即是99.999999999%,而我们平时说的所谓纯金,其纯度只不过是4个9,也就是99.99%。 

目前,高纯硅基本上依赖进口,从美国和德国采购。提纯后的硅加工成品,切成硅片,因为外形是圆的,所以叫做“晶圆”。

Image

然后在晶圆上装成千上万的电路器件,这种活就必须依靠光刻机了,而光刻机得依赖进口,而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因为受到老美制约。如果没有光刻机,芯片造不出。 

把上亿电路器件装在芯片上,因此芯片的设计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材料技术。芯片设计公司比较有名的是高通,全球大概有一半手机装的高通芯片。其次是博通芯片。

Image

排第三是台湾联发科的手机芯片,小米、oppo等国产手机在用。而华为海思最有骨气,设计了麒麟芯片。 

也有不设计只制造芯片的公司,比如台积电,其市值已超过美国英特尔,成为世界第一半导体企业。但是,老美占据了台积电很大的股份,基本上等于是被老美间接控制了。 

哪怕是内容平台的深度应用,和云服务器,比如阿里云虽然厉害,但其实力和微软、亚马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上面讨论的是科技领域,接下来看看美国的军事方面。军事实力世界第一 全球一共只有12艘核动力航母,老美占据了11艘。

Image

尤其是福特级航母,能舰载75架F35C五代战机,航速30节以上,还有一堆高科技装备,其它航母与之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感兴趣的自行查阅资料。 

据统计,老美的潜艇,导弹巡航舰等军舰有616艘,老美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有123艘,以及数量庞大的军用飞机战机,导弹等。 

遍布全世界的军事基地,整体实力最强大的军队,其军费也排全球第一,大概占全球总军费的46%。在航天、能源、基础科学,以及文化和教育等软实力输出方面,我们也看不到老美有任何缩小的迹象。 ?

著名学者周国平在《论嫉妒》一文中说过:

“嫉妒发生之可能、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反比,我们极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

一个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座,对他的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

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许多亿万富翁,见他的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

一个爱出风头的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

——这就是嫉妒的“距离法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作如是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