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列汉诺夫: 无产阶级专政将迅速演变成一党专政,再变为领袖专政...一旦真相大白,便会立刻土崩瓦解

(2023-01-23 21:54:28) 下一个

【人物】他开始是导师,最后却成了先知(预言家)

 居安海若 收藏漫时光 2021-12-10 16:00

 

他开始是导师,

最后却成了先知(预言家)

——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政治遗嘱之我见

作者:生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句诗,用在普列汉诺夫及他的遗言上,一半对一半不对,即他能准确预言后来的事情,只缘他开始是身在“此山中”,后来则是跳出了山外再去看山,才识了“庐山真面目”。这就是我对普列汉诺夫和他的遗言之我见。——题记

一、很早的时候,我便知道了普列汉诺夫

在我年少以及青春前期,就是在改开之前,先是上学,后来又作为知青下放乡下,课后和农时之外,没什么事可干,便特别喜欢读书,可是那时又没有多少书可读,书店里主要是马列毛著以及时事政治等书籍。也很奇怪,对这些书我也很有兴趣,有了点钱,便买了来读,或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弄了不少来收藏或阅读,积累下来也有上百本,装满了一柜子,后来搬了数次家,到现在也还一直作为藏书收藏着。

我记得在书店买过上、中、下三卷本精装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其他马恩列斯毛的书,还买过俄国普列汉诺夫的一些单行本,大概有几本,都不厚,黄色的封皮。他的几本比较有名的著作,像《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1885年)、《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主义史论丛》(1886年)等等,我都买了,也浏览过。

Image

对这些被尊为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政治理论书籍,我也只是囫囵吞枣的乱读一气,我承认并没有完全读懂,但也训练了一些理论思维和阅读及写作理论文章的一些功夫。

相对于马恩等人的著作,我更喜欢普列汉诺夫的书,原因是他还是文艺理论家,在文学艺术和美学方面有不少论述。年轻时,我很喜爱文学,并尝试创作,除了读文学作品,也读文学理论文章和书籍,所以在很早的时候,普列汉诺夫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导师及领袖

普列汉诺夫(1856——1918年),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是最早在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

普汉诺夫不仅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著名的活动家和理论家,是第二国际中最有威望的领袖之一,在国际共运史上,是一个和马克思一起作序出版过《共产党宣言》的太祖元老级人物。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列汉诺夫在俄国社会主义者中德高望重。他是在俄国传播马克思学说的第一人,《共产党宣言》俄文版的翻译者,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创立人。而列宁与年长自己14岁的普列汉诺夫相比,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年龄上,都只能算是晚辈。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知道只有两个人懂得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人就是:梅林和普列汉诺夫。”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一书出版后,恩格斯在给普列汉诺夫的信中说:“您争取到使这本书在本国出版,这本身无论如何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列宁认为本书“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

列宁在普列汉诺夫去世后,曾号召年青党员研究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认为不这样做,“就不能成为一个觉悟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我们通常认为列宁是革命导师,是俄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创人物,与马恩并列在一起。其实,普列汉诺夫才是俄国最早也是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领袖,比列宁的资历要老许多,对列宁的影响很大,也倍受列宁的尊重和敬仰。

 

如果说列宁是革命导师,那普列汉诺夫则是列宁的导师,是导师的导师。

普列汉诺夫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政党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地位,很有点像陈独秀在中国的地位。

三、普列汉诺夫开始是导师,在最后却成了先知(预言家)

1999年11月的一天,一个消息震动整个俄罗斯以及全世界,就是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遗嘱被从巴黎银行的保险箱中拿了出来。这份遗嘱写于1918年5月,也就是俄国革命胜利后不到半年的时间。普列汉诺夫写完自己的遗嘱之后,把它放到了巴黎银行的保险箱,禁止任何人看,并留下遗言:我的遗嘱在俄布(俄国布尔什维克)执政的时候不许发布,当俄布和俄布的国家不在了的时候才可以公布我的遗嘱。说完之后不久普列汉诺夫便与世长辞了,这份遗嘱就一直深藏在银行的保险箱里。

直至1999年,巴黎银行在清理二战中遭纳粹洗劫的犹太人财产档案时,才意外地发现在保险箱中沉睡了81年的遗嘱。

普列汉诺夫的遗嘱也就是政治遗言如下:

(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分子的队伍比无产阶级增加得更快,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跃居首位,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已经过时。

(二)布尔什维克的无产阶级专政将迅速演变成一*党*专*政,再变为领袖*专政。而建立在欺骗和暴力基础上的社会,本身就包含着自我毁灭的炸药,一旦真相大白,便会土崩瓦解。

(三)“布”党将依次遇到四大危机:饥荒危机、崩溃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最后政*权瓦解,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但这个结局谁也无法改变。

(四)国家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领土甚至它的历史,而是民主传统和公民的生活水平。只要公民还在受穷,只要没有民主,国家就难保不发生社会动荡,直至政*权垮台。

普列汉诺夫这份政治遗言,尽管真伪存在争议,但我还是相信是真的,因为它的内容与普列汉诺夫晚年的思想相吻合,也与他晚年的一些行为比较切合。正因为我相信这份遗嘱,所以才会称普列汉诺夫为先知和预言家。

这份遗言所说的一切,都与后来发生的情况和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是惊人的一致,几乎都被言中。这毫不奇怪,因为普列汉诺夫是个大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全才,所以看问题比较深远和全面,能从眼下发生的事情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结果。何况普列汉诺夫还是俄国社会主义运动及其政党的理论导师和创始人,对其中的情况很了解,认识较为深刻,这对他能够预知后来事情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还有一点,他脱离了布尔什维克党,跳出界外来看,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预言家,有的甚至能预言数百年以及上千年以后的事情,而一些哲人说的话,甚至是永恒的真理,任何时候都可以验证。预言与先知,这样的事情并非少见。普列汉诺夫能预言并不久远的将来所发生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他的预言能如此准确,所以应该要给予他一个预言家或先知的称谓。

四、普列汉诺夫与陈独秀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喜欢通过比较来看待和分析事物,过去还学过比较文学,这里就来个人物比较。说到普列汉诺夫,来比较一下,他会像中国的哪一个呢?我看有些像陈独秀。说明一下,这个发现和说法可以说是我的原创。

 

近代以来,中国与俄国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社会与政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二十世纪,俄国与中国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建立了相同的政党并取得了相同的政权,所以也就会产生相似的人物,而普列?诺夫就与陈独秀在很多方面很相似。

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元老级人物,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传播者,又都是政党的创始人和创建者,后来又都脱离党的主流,又是在党夺取政权前或后不久即去世,所以他们都没有看到党取得政权以后真实的情况。普列汉诺夫即在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后取得政权不久,于1918年去世,陈独秀是在1942年去世的,离他亲手创建的政党于1949年取得政权,还有7年时间。

我只是从他们的生平和事迹作比较,有很多相似之处,至于他们的思想、理论和其他一些内在的东西,我没有深入了解和研究,不好去分析,作出结论,而且这还是属于题外话,就不多说了,打住。

 

 

欢本文的话请点击文章下面的“赞”和“在看”,这会让你每次都能及时收到本公众号的文章推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涉及侵犯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

作者:生生

生生,本名唐承生,自由作家和专栏作者、独立艺术家和评论人,资深收藏玩家和驴友、“思享者”。一贯秉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生活及创作上,特立独行。

编辑:素心

 

https://mp.weixin.qq.com/s/xs9MuqyOO--5MWwDy4n1lA

 

“恐怖”遗嘱--轰动世界 !

方校长视点 2021-01-03 18:32

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遗嘱”真伪?

-------国外理论动态 2006 年第6 期  王丽华

 

1999年11月的一天,一个消息震动了整个俄罗斯,那就是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遗嘱从巴黎银行的保险箱中被发现。

 

这份遗嘱写于1918年5月,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不到半年的时间,而这份遗嘱的作者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是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是列宁的导师。他曾与马克思、恩格斯一起作序出版过《共产党宣言》。

 

普列汉诺夫与他的学生马克思

 

可是,让当时的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普列汉诺夫写完自己的遗嘱之后却把它放到了巴黎银行的保险箱之中禁止任何人看,并留下遗言:我的遗嘱在俄布(俄国布尔什维克)执政的时候不许发布,当俄布和俄布的国家不在了的时候才可以公布。说完之后不久普列汉诺夫便与世长辞了。


1991年12月25日,当柏林墙轰然倒塌、苏联烟消云散之时,人们却忘记了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时留下的遗言。直至1999年巴黎银行在清理二战中遭纳粹洗劫的犹太人财产档案时,才意外地发现了普列汉诺夫的那份已经在保险箱中藏了81年的遗嘱。

 

巴黎银行方面按照信封上的约定把信交给了俄罗斯,因为信上要求苏俄方面开启。

 

当俄方有关人员打开已发黄的信封、取出信纸看完普列汉诺夫的遗嘱后,每一个在场的人脸色都白得吓人,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这份“恐怖”的遗嘱上所写的一切。于是,俄方紧急动员了一切的可能手段验证这份遗嘱的真实性——他们化验了信纸和墨水,然后又用计算机扫瞄了档案中普列汉诺夫笔记中的字迹。可是,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问题,这份遗嘱确实出自普列汉诺夫之手,而且书写日期确实是在1918年。

 

普列汉诺夫遗言核心内容:

 

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份子的队伍比无产阶级增加得更快,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跃居首位,在电气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将会过时。
    

二、布尔什维克的无产阶级专政将迅速演变成一党专政,再变为领袖专政。而建立在欺骗和暴力基础上的社会,本身就包含着自我毁灭的炸药,一旦真相大白,便会立刻土崩瓦解。
    

三、“布”党将依次遇到四大危机:饥荒危机、意识形态危机、社会经济危机和崩溃危机,最后政权土崩瓦解,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但这个结局谁也无法改变。四、国家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领土甚至它的历史,而是民主传统和公民的生活水平。只要公民还在受穷,只要没有民主,国家就难保不发生动荡,直至崩溃。

 

真难以相信这是在100年前写下的东西,1917年“十月革命”刚成功,列宁的导师普列汉诺夫就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封让今天的每一个人都震惊不已的遗言!        

 

普列汉诺夫“遗嘱”全文三万多字,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最令人震惊的是,半个多世纪后,“遗嘱”中的很多论点竟然大多兑现了,这似乎并非“巧合”二字所能概括或说明。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普列汉诺夫肃然起敬,特别是对他驾驭政治的高超本领与穿透历史的深邃眼光,普列汉诺夫的才华、学识与智慧,实非当时苏联那些所谓的政治名流或文化巨人可比。

 

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遗嘱”真伪?

-------国外理论动态 2006 年第6 期  王丽华

 

1999年11月30日俄罗斯《独立报》发表了普列汉诺夫不为人知的“政治遗嘱”, 在俄罗斯立即引起很大反响。围绕“遗嘱”的真伪问题,俄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2000 年中央编译局的《马恩列斯研究》第2 期及以后几期刊登了“遗嘱”及有关争论文章的中译文,也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我国的一些学者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这份“遗嘱”,并就此写了不少文章。从目前所发表的文章看,几乎所有的作者都认为“遗嘱”确系普列汉诺夫所立,并称赞这是“先哲”的远见卓识。一些学者在不同的地方大量引用所谓“遗嘱”中的语句,并加以发挥,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

 

这个“政治遗嘱”是如何出笼的呢?

 

据称,“遗嘱”是物理数学博士、副教授,目前在非洲博茨瓦纳大学任教的俄侨尼·尼热戈罗多夫交给俄罗斯《独立报》的。他是从格·瓦·巴雷舍夫那里得到的这一“遗嘱”。

 

巴雷舍夫自称是普列汉诺夫姐姐柳博娃·瓦连廷诺夫娜的远房亲戚。50 年代巴雷舍夫刑满后在利佩茨克建筑中等技术学校任教,1958 年尼热戈罗多夫在该校就读,是巴雷舍夫的学生。师生二人关系甚为密切,在交往中尼热戈罗多夫了解到他的老师藏有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遗嘱”。巴雷舍夫对尼热戈罗多夫说,1918 年4 月因患结核病而卧床不起的普列汉诺夫,在弥留之际向自己的老朋友、孟什维克的著名活动家列·捷依奇口授了“政治遗嘱”。

 

1918 年5 月普列汉诺夫去世后,该“遗嘱”由他的侄子谢·格·普列汉诺夫保存。

 

1937年他的侄子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他遇到了巴雷舍夫。在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就把译成密码的“遗嘱”和其他一些文献一并托付给了巴雷舍夫(或者是告诉了他“遗嘱”当时放在何处),并向他讲清了解密方法。

 

50年代巴雷舍夫译解了“遗嘱”,并一直保存到1974年他去世。1960 年9 月经巴雷舍夫允许,与他交往密切、相互信任的尼热戈罗多夫阅读并转抄了这份“遗嘱”。

 

面对这样一份有“先见之明”的“遗嘱”,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遗嘱”是否确实存在,因为无论是普列汉诺夫的亲戚,还是保管他的档案材料、多年广泛宣传他的著作、力求完全客观地提出他思想中的所有细微变化的志同道合者,都不知晓有这样一份遗嘱。就连《独立报》主编维·特列季亚科夫在《独立报》刊登“遗嘱”时所写的按语中也提出这样的疑

 

第二,要回答:如果普列汉诺夫确实关注俄国未来的社会民主主义,那么他给自己提出的目标是什么?又是什么促使他去写这样的“遗嘱”?

是不是普列汉诺夫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有了新的、对他来说是突然出现的理解,非要在临终前把这些讲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历史学家对“遗嘱”的真实性问题是如何考证的。

 

2002年初夏,笔者有幸出席了在圣彼得堡召开的第六次纪念普列汉诺夫国际学术研讨会。其间,我在专访普列汉诺夫博物馆馆长塔·菲利莫诺娃时,曾问起有关“政治遗嘱”一事。她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她对“遗嘱”是否真实的研究情况。

她说:“早在准备发表普列汉诺夫的‘政治遗嘱’期间和发表之后,我都认真地对其真实性问题进行过反复研究,直到现在我仍旧认为这个‘遗嘱’是伪造的。”

 

菲利莫诺娃向我们证明道,普列汉诺夫博物馆历代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份“遗嘱”。普列汉诺夫的遗孀罗·马·普列汉诺娃的档案也保存在普列汉诺夫博物馆,在她的档案中对此只字未提。普列汉诺夫的亲戚们对“遗嘱”也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普列汉诺夫的遗产继承人,也就是他的妻子及两个女儿都从未谈起过这件事。从菲利莫诺娃提供的情况看这个遗嘱的真实性确实值得怀疑。另外,菲利莫诺娃在她的《我们同时代人编造的文献》一文中谈到普列汉诺夫确实有个“遗嘱”,但决不是《独立报》上发表的所谓“政治遗嘱”。菲利莫诺娃说:在普列汉诺夫博物馆(第1093 全宗)中保存着一些文件,上面有他妻子作的标注:“若尔日(若尔日是普列汉夫的名字格奥尔基在法语中的发音)的最后想法”。这些文献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涵义上都根本不同于所发表的“政治遗嘱”。真正“遗嘱”只谈到了2 000法郎这笔小小的资产(这笔款项的债券存放在日内瓦金库里)、他的藏书和个人物品以及他的著作遗产的版权问题。这个遗嘱总共几行字,是普列汉诺夫于1918年5月1日口授的,保存在彼得堡普列汉诺夫博物馆里。

 

菲利莫诺娃还分析道,如果真有这么个“政治遗嘱”,他的妻子绝对应当知道,因为她是普列汉诺夫生前最后几个月惟一与他朝夕相处的人,因此也不会长期保存在普列汉诺夫的侄子谢·普列汉诺夫手中。另外,所谓“遗嘱”记录人列·捷依奇是普列汉诺夫的老朋友,与普列汉诺夫的妻子密切交往长达23年之久,同她一起从事出版工作,并且是普列汉诺夫博物馆的创建人之一,很难想像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对如此重要的文件竟能守口如瓶。此外,普列汉诺夫博物馆第1097全宗是捷依奇本人的档案,在这些档案中也没有任何材料证明他参与过立遗嘱一事。更有说服力的是,1918年4月普列汉诺夫因患喉结核几乎不能说话,口授洋洋3 万字的“遗嘱”恐怕不在情理之中,普列汉诺夫的妻子也不会允许。

 

从菲利莫诺娃提出的这些理由看,难道还不能证明这个“政治遗嘱”是伪造的吗?

 

另外,认为“遗嘱”决不可能是普列汉诺夫所立的俄罗斯学者还从遗嘱内容上作了鉴定。

 

  1. 从“遗嘱”中可以发现,我们当中很多人想从普列汉诺夫这位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那里找到对俄国社会主义命运的预见。但是,普列汉诺夫本人能否口授出这些硬性的评定,值得怀疑。那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从不作带有任何具体时间的预测,普列汉诺夫当然也不会例外。他所表述的思想是西欧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思考20世纪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前景时得出的结论。普列汉诺夫确实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沿着这一方向前进,但是事实证明,他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信息来思考俄国和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年开始的社会演变的新过程。

     

2. 追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普列汉诺夫不可能没察觉到,现实生活并没有证实马克思19世纪中叶的预断:在劳动者绝对贫困化、居民无产阶级化、灾难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和用暴力破坏旧社会制度这种机制下,资本主义可以比较快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普列汉诺夫的预断是极为慎重的,他拒绝俄国资本主义不会长久这一思想。普列汉诺夫根本不可能对社会主义运动作出新的解释。他也没有思考过向民主变革过渡的新机制、利用混合型经济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可以寄希望于反殖民主义运动、与议会制传统决裂等问题。

 

3. “遗嘱”在题目、结构和用词上处处可以看出现代词语的痕迹,有相当多的语句完全不是普列汉诺夫及其晚期政治作品中惯用的,而是充斥于当今报刊上的术语和说法。

比如:“所得税应是累进的,但不应使经营者感到窒息”,“海关政策应鼓励俄国生产者并促进国产商品提高质量”,“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中最有学识的阶层的使命是把教育、人道和先进的思想带到群众中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荣誉、良心和头脑??”等等。

再如:“各种成分”、“人道化”、“国际冲突”等术语,在普列汉诺夫的语汇里是不存在的。而“俄国需要各种政治力量的团结、各种生产领域的多种成分、个人的主动精神、资本主义的进取精神和竞争、公正的上层建筑、民主化和人道化”这段话显然反映了俄国的现状。

 

4. 关于社会的人道化和历史的人道化、阶级对抗和矛盾趋于和解、知识分子是未来社会主义变革的领导者等思想是相当晚的时候才成为社会民主主义传统思想的。这方面的探索是20年代才开始的,而趋同论是50年代前半期才形成的概念,所以1918 年4 月普列汉诺夫不可能表述出这些思想。还有,当时俄国尚未发生国内战争,也未曾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没有借助共产国际的力量进行输出革命的尝试,那时还不曾有斯大林主义、法西斯主义,也未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原子弹爆炸,因此普列汉诺夫“遗嘱”中关于这些问题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的。

 

5. “遗嘱”中“关于列宁及其他一目失明的领导人”这一部分使人明显感到受了列宁几年后才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和他对几个布尔什维克亲密战友的众所周知的批评性评价的影响。从普列汉诺夫对列宁的态度来看,他不可能对列宁作出“是一个伟大人物”的评价,虽然他确实不止一次承认过列宁的杰出才能。

 

6. “遗嘱”的某些部分与普列汉诺夫收入两卷集的《在祖国的一年》中的文章和《统一报》以及帕·阿克雪里罗得、亚·波特列索夫、波·尼古拉耶夫斯基等人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普列汉诺夫的文章中的思想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认为,“遗嘱”的内容是对普列汉诺夫临终前一年某些著作和书的任意诠释。

 

根据上述俄罗斯学者对所谓“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的考证和分析:这个“遗嘱”有可能不是真的。

 

[王丽华:中共中央编译局(责任编辑 李兴耕)]

 

https://mp.weixin.qq.com/s/N0jLwYcCD1uup7SNPuF8Gg

 
微信网友评: 

这位列宁的导师,居然说准了。奇怪的是中国的遇罗克烈士生前也说过类似的话:随着社会的发展,红五类及工人阶级会越来越少,上大学按成份论站不住脚了…。遇罗克烈士的结局是在文革中被四人帮杀害了。打倒四人帮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