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模式下西方理论碰得头破血流呼唤对中国行之有效的理论

(2023-11-16 00:45:06) 下一个

中国模式下西方理论碰得头破血流呼唤对中国行之有效的理论

    2013年3月16日

何必

要闻

全国人大今日决定副总理及各部部长人选……(略。)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如此文字耐人寻味不?

2013年 02月 27日 08:52

私人债务猛增为中国埋下炸弹

(何必注,略。)

呵呵。

引文是不是很具有资料性?

篇末这幅文字,可以评头论足之处太多了吧。如果单纯就此说三道四的话,那么恐怕穷尽人类所有知识都力有不逮,可以完全重新建构一个新的知识库咧。

从其标题上看,私人债务为中国埋下炸弹。嘻嘻。又一个炸弹。

现如今的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炸弹比比皆是。张木生有关胡锦涛抱着定时炸弹击鼓传花之说家喻户晓了不?中国就是个定时炸弹,具体到各行各业,当然炸弹也就无处不在咧。

影子银行为什么会存在?当然是金融领域的刚性需求。既然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而当银行业越来越排斥民营经济以及中小银行之际,产生的结果,当然就是外资银行无法与中国本土的国有银行在网店、政策、客户等太多方面竞争,国有银行大权独揽,但俺早就引用过2002年俺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里温铁军和樊纲分别谈及,应该加强中小银行建设,因为只有中小银行才能对应于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大型国有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是大炮打蚊子,太不划算,太不经济,因此,如果把责任全部推给大型国有银行,这本身就是打错了板子,问题当然还是出在国进民退上。大型银行不可能面向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毕竟,对于一个大型全国性银行来说,处理一笔巨资和处理一笔可能也就几百块的小微企业贷款,在审贷成本以及债务清偿等方面的工作量来说是一样的,大型银行对此当然不堪重负,只有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才能对应于地区性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

但是,胡温任上,国进民退却成为尽人皆知的事情。中小金融机构悉数被干掉。实际上,如果说问题出在胡温,也不公平。咱们还记得吧,十多年前,央视经济半小时片头呼号里面,就曾经咬牙切齿地“打击地下钱庄……”,由此可见,对民间金融的打击,由来已久。吴英案让人想到了沈太福等等。中国民间金融,也是一部魑魅魍魉的历史。当然,这不是在此要讨论的主题,于此不赘。

如此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的存在,也就像打击五小那样,越来越生不如死,最终纷纷死翘翘咧,就像现如今的小煤窑那样。

可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资金短缺,却是现实的存在。中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数量占到了企业总量的超过99%,解决了就业总量的超过90%,但是,如此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金融需求却没有人能够提供、金融问题没有人能够解决。这就非常尴尬了吧。如此状况难以为继,显而易见不?

既然官方不允许民间金融机构为民间金融提供服务,那么在监管缺失的大背景下,原本应该是合乎情理法的民间金融,也就不得不转入地下,成为非法存在。

所以,大量影子银行也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前赴后继,尽管有着沈太福吴英等等先烈,但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毕竟,这之中存在着大量的盈利空间,利用区域性的信用来提供金融服务,当然也是盘满钵满的尚佳商机。

只不过,这种私人债权债务所造成的影子银行,既然不受法律保护而相反还被法律所禁止甚至打击,那么其危险性也就可想而知。这就像北京无处不在的黑车一样,既然是打击对象,也就别指望黑车本身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会有所保障。

所以,正是中南海政策的丧尽天良,才让影子银行无处不在。

但是,既然影子银行的安全性很成问题,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麻烦日益显露,私人债务的弊端也就显山露水,并且被放大。就像庞氏骗局一样,当经济欣欣向荣时,资金链可以寅吃卯粮下去,可是,一矣经济大环境出了像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之类的麻烦,资金链难以为继,就会发生断裂,整个体系就会转瞬之间轰然倒塌。

现如今中国的影子银行以及该领域的私人债务到底有多少?别说外界,就连中南海也对此处于懵懂状态,统计造假,被称之为“人骗村,村骗乡,一直骗到党中央”,中南海根本无从知晓影子银行和私人债务的真实状况以及数据。退一步说,现如今中南海掌握的影子银行以及私人债务数据,也被当做是国家机密,秘不示人。

因此,这就给国内外好事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和推算空间。各式各样的结论五花八门,邪乎的说,影子银行的私人债务数量已经超过国民经济总量的数倍。一旦爆发,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吧。

也因此,中国委府在测算金融数据、比如流动性时,不得不放弃银行业贷款这个指标,改为包括银行信贷以及影子银行在内的“社会融资量”这个统计口径。

想想看,如果影子银行的营业额可以与官方银行业分庭抗礼,那么其体量当然也就不可小觑。

而既然是影子银行,也就基本上完全游离于官方治理的有效射程之外,无法无天,鬼使神差般地游走在中国的每一个犄角旮旯。现如今,有关民间集资失败老板跑路逃之夭夭的报道,比比皆是不?如此一来,其危险性也就不言自明。

如果说官方银行以公权力信用作为背书,那么影子银行以及所有民间金融,几乎没有任何郎咸平所谓的信托责任。如此情况下,危如累卵了吧?

尤其是,现如今中国经济放缓,通胀率节节攀升,呈现出滞涨的征兆。麻烦的是,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等等。这都让影子银行的危险性被放大了太多;或者说,影子银行和私人债务的定时炸弹的威力越来越大。如果发生庞氏骗局那样的全方位爆发,天崩地裂,玉石俱焚。

因此,洋鬼子中文媒体如此炸弹说,也就不胫而走,昏天黑地。

但问题是,洋鬼子如此文字里,可以看出来作者在基本结论方面的惴惴不安。

为什么会如此呢?

无论按照布鲁斯基金会标准,还是IMF的标准,中国的债务总量和增幅都处于危险一触即发的境地,危在旦夕。

如果债务增幅达到了如此高度,如果债务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之比达到了这么的程度,那么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但是,人们自然想到了章家墩。

章家墩那部《中国即将崩溃》,写于12年前的2001年。书中,章家墩引用了大量的经济数据,来为其结论进行铺垫。章家墩言之凿凿,中国崩溃的日子将会是在2012年,也就是去年。

前年俺从香港落荒而逃回到北京,见了卢跃刚。跃刚兄谈及他看章家墩如此著作时,说看完了哈哈大笑——章家墩所有的证据和推理都是对的,但结论却大谬不已。

跃刚兄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什么章家墩会有着如此让人匪夷所思的结果?为什么所有证据和立论都是对的,而结论却是错的?其中的机理究竟如何?

2012年过去咧,“中国一直在那里”(王飞凌邮件组讨论中国是不是会继续存在时的一个主题说辞)。咱们没有看到,章家墩对自己的预测失误有什么道歉。反正中国人嘛,死不认错。前几天,俺还引用章家墩针对中国经济的说三道四,没有看到他对自己的大谬不已有任何反思。

那么,章家墩到底错在哪儿了呢?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有关中国将会在今年7月或者8月发生经济危机、并且因此触发社会动荡的结论,再一次成为洛阳纸贵的题材吧。

俺与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讨论起李佐军如此盖棺定论时,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对李佐军的立场不以为然,说李佐军们都是因循西方式的经济理论框架,套用在中国身上,却不知道,太多西方式的理论在中国这里根本就不是行之有效的。俺也曾经列举过俺称之为全球华人黑社会老大的朋友如此谈话中对于M2数额的说法,如果换了全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不知道死翘翘过多少次了,但是在中国,却无毬所谓。

章家墩、李佐军、谢国忠、朱嘉明、叶檀、谢国忠、许小年、胡祖六、王力雄、袁剑、裴敏新、黄亚生、陈志武……如此这般的人物都是大名鼎鼎吧。但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按照西方人的理论框架来套用在中国头上。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些个大佬们,中国新老左派也是如此。特别是被荣剑称之为“掉洋书袋”的中国所谓的新左派,崔之元、王绍光、王小强、汪晖、张维为、潘维(姑且将其归类在新左派之中吧)等等,在为中国唱赞歌之际,也都是从洋鬼子的故纸堆里找寻陈芝麻烂谷子。

比如袁剑,有关中国房地产崩盘进入倒计时,依据就是中国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此货币政策效应下,房地产难以为继也就顺理成章。而袁剑去年大拐点,也还是如此路数,依照着西方人的经济学模式,来判断中国经济乃至中国事务。

但中国房地产真的进入倒计时了么?

袁剑此说,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几年的倒计时的合乎情理的吧。

2004年谢国忠红口白牙说中国房地产不出半年就会崩溃,后来怎么样?成为人们嬉笑怒骂的靶子了吧?

咱们看到过太多的西方人理论在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了吧?太多国际上畅行无阻的警戒线,到了中国却完蛋。比如基尼系数,比如房地产的租售比乃至收入房价比,比如M2增幅,比如债务与经济总量比,比如人口增长率,比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之比,等等,太多的领域,中国都处于国际上的警戒线以下,如果按照警戒线的说法,早就完蛋过多少次了,但中国一直在那里。

因此,章家墩让人贻笑大方了,李佐军恐怕也在所难免,谢国忠、袁剑、王力雄……在中国事务的说三道四上出现失误,板上钉钉。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让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和场景?

这就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特殊性了。

对此,俺听到过形形色色的解释,什么中国体量太大让那些比如英国佬在岛国里发明的理论无法奏效啦,什么中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国情让西方人的理论除了碰壁之外别无他途啦,等等。

问题是,如果说西方式的理论在中国这里无法行之有效的话,那么普世价值何在?如果普世价值无法涵盖囊括中国,那么当然就无法称之为普世价值了吧?如果西方人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面前不堪一击,那么西方人的政治乃至人文理论在中国是不是也会如假包换地不堪一击?

要不然俺得出结论说,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不仅仅是制度杀手和情感杀手,更是理论杀手呢。

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的话,如果说西方人的警戒线以及理论在中国都碰壁了的话,那么中国是不是会不管天崩地裂会一直在那里呢?就算是西方人的警戒线等等都在中国都无法奏效,那么中国是不是因此就不会死翘翘了呢?

看看俺写如此文字时,窗外北京空气的重度污染状况就知道了吧,再看看黄浦江上已经打捞上来超过6600头死猪的状况就知道了吧……

中国远不是什么会一直在那里的长生不老之物。实际上,中国现如今的自杀式举措,比比皆是吧?

那么,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如果说西方人的经济学理论、警戒线说法乃至所有理论对中国都无法奏效的话,那么什么才是对中国能够奏效的警戒线呢?

孙立平说中国发生着底线的沦陷。如果说底线还可以沦陷的话,那么这种沦陷是不是也有个什么警戒线呢?是不是底线只能到了死亡才能够善罢甘休呢?

如此说来,孙立平所谓拥抱人类主流文明,在底线沦陷的情况下,该如何实现逻辑上的自洽呢?

如果普世价值在中国也一败涂地,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而且必须有自身的警戒线呢?

可谁来做这种事情呢?

就目前看,全世界没有人愿意针对中国的特殊性目不转睛,更没有人会抛开西方人理论的盖棺定论来对中国进行研究。

如此状况,如果在世界末日就是中国人来了的背景下审视,是不是非常恐怖?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