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德国麦德龙在华疯狂扩张

(2023-01-08 05:39:41) 下一个

德国麦德龙在华疯狂扩张

                                   2006年11月4日

何必

第三大零售贸易集团麦德龙,在北京第二家商场的开业则明显的带着德国人的严谨和摇头摆尾的作风……(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道:(略。)

显然,这是一条软性新闻,一个商场的开业消息。这种消息里,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正面的宣传,为了商家做足了文章。

现在,德国与中国也算是表面上的哥们儿了,特别是施罗德时代,人们都很奇怪,为什么他对中国竟然会有那么多的好感,给予中国那么多的关注。即使是他卸任后,这种态势也还有着强大的惯性,即使继任者对美国更加亲近,但与中国还是结下了千丝万缕的盘根错节。

在德国,现在有不少声音发出了中国把德国买空的叫喊,认为中国来势汹汹。但是,冷静的人们还是看到,实际上,德国很多中小企业从中国受益匪浅。6月8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而这次麦德龙在中国一改一个城市只开一家店的策略,在北京开张了第二家,而且还要在奥运会之前再开两家,这种态势也很能说明中国对于德国更是个肥缺的贸易地位和经济档次。

麦德龙如此大张旗鼓,却并不是在中国商业零售市场跑马占地的原始积累时期。4月26日快讯,(何必注,略。)

中国零售市场趋于饱和,这意味着什么?零售商业的扩张在业界引起的更多的是零和结果,也就是说,市场总量趋近于常量,不会发生总量上的显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商业机构的地盘扩充是以另一个或几个商业机构地盘的等量萎缩为条件。

节目中喜不自胜地声称,“虽然开业仅仅两天,但麦德龙北京十里河商场已经发展了近12万专业客户成为商场会员,这些专业客户主要是单位用户,他们可以在麦德龙商场实现从对外办公用品到福利产品再到食品等商品的一站式大批量采购。”其实,我们更开业从这种迅速的发展当中,体会到外资零售企业凶猛的蚕食态势。

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看,似乎应该是优胜劣汰,通过推陈出新实现大浪淘沙是市场的不变法则,竞争的结果,势必会产生那些效率低下服务品质恶劣的企业被竞争所淘汰,驱逐出局,于是,那些好的质优价廉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通过优质低价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所谓的消费者剩余。如此结果,看似是个皆大欢喜的路数。

但是,应该看到,商业零售行业关乎一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命脉,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都要在这里得到极端的价值实现,国际上也将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放到了战略高度,通过各种政法举措确保民族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民的长远利益。

在如此背景下,我们再来看麦德龙的攻城略地,恐怕就没有那么值得兴高采烈了吧。不仅如此,实际情况可能还要更为恐怖。今年3月27日出版《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50强零售企业中已有40多家进入我国,其中大型超市,外资控制面更高达80%。……麦肯锡预言,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里,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

就这,我们还乐不可支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