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取消五一黄金周实在是个非法之举

(2023-01-23 23:58:41) 下一个

取消五一黄金周实在是个非法之举

                           2007年11月8日

何必

《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公众对于其中规定的工龄计算、补偿标准等提出了疑问……(略。)

这篇旨在“专家解读公众四问带薪休假草案”的文字,针对今天即将面世的新的休假制度在社会上引起的猜测进行了解读。其中四大问题包括递增天数是否过少、工龄到底应该怎么算、为何冲抵寒暑假探亲假、按日工资补偿是否过低。

应该是消息人士透露出来的内部信息已经被公之于众。门户网站言之凿凿地称,取消五一黄金周已成定局。

现如今,人民大学在中国相关劳动立法方面可谓是高调表演。前不久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在立法征求意见时创下了反馈数量接近20万条这种中国立法史上最高记录的,主导立法的就是该校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

应该说,我由于亲戚关系,与人民大学劳动相关部门还是有过渊源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就曾经于北京市流行红眼病之际,在该校劳动人事学院的大会议厅里修订由曾经或者即将在该学院供职的贾湛和彭剑峰主编的《中国劳动人事百科全书》(后由经济日报出版社付梓,也开创了我在商海折腾的时代)。那时候,还打过交道的比如赵履宽、季晓煜、董克用等等。后来我到了央视,在做节目时与继任院长曾湘泉有过接触。

劳动合同法被业界称之为在国际上也属于具有先进的性的立法水平之下的产物。但就如同我在常凯参加并且作了主题发言的有关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研讨会上随感即兴胡说八道时所涉及的,我对在高水平立法技术背景下出台的法律的实施效果很是悲观。以我自身的感受就可以说明,法律被虛置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涉及到了对已经存在了近八年的黄金周休假制度,伴随着其功能的日益衰退,存废之争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一黄金周之后,官方正式对于黄金周制度调整进行了公开表态。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10月0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42北京时间 16:42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国家旅游局澄清黄金周废存问题

(何必注,略。)

表面上看,黄金周存废之争是在休假日期如何结构方面,也就是说,在假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黄金周打碎,挪移到其他的比如传统节日当中。但实际上,问题远不止如此简单。

我的大学校友、号称中国旅游界第一名嘴的魏小安在我于央视制作的节目当中喋喋不休地说,旅游需具备三大要素:有钱、有闲、有便利。但仔细看,这三大要素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呈现着下降的趋势。

清华崔之元给我发来的相关内容。

Cui Zhiyuan

2007年7月24日 18:13

Fw: 世行认为中国工资水平偏低

(何必注,略。)

世行给出的结论意味着什么?就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没钱。在高歌猛进的经济增长当中,工资所占的份额日益下降,这就是说,中国人越来越不值钱。

媒体曾经报道,山西省一次矿难之后,矿主在压力下向死亡矿工家属支付了2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这让旁边的矿工艳羡不已,对同伴说真希望死的自己。他所期待的,是如此死亡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拮据。对他来说,人的性命的最高价值也就是这种带有理想化色彩的2万元。

北京市有法院曾经做出判决,在一次交通事故当中死亡的两个人,一个因为具有城镇户口赔付30多万,另一个则因为是农村户口则赔付16万元。这再一次引发了同命不同价的讨论。但是,即使是按照判决当中城里人所得到的赔付数额看,一条性命也就值30多万元。

在如此人命价格体制下,才会出现拿草菅人命当成是无毬所谓的易如反掌的现象。

而大幅度压低劳动力价格以获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是中国至今采取的策略。这种通过掠夺国民而让全世界享受物美价廉的方式,也是执政为民的最好注解了。

因此,中国人没钱,这是个铁定的事实。我曾经向很多搞经济学的人询问过,所谓的人均收入到底具有多少含金量。咱们来不来就听说,中国的人均收入在国际上名列几许,有中国贪官污吏更甚大言不惭地说,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姑且不说这种言辞会让中国在国际上遭遇何等尴尬境地,也不说所谓人均收入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的掩盖作用,只是看,如果考虑到社会保障及其他基本生存权利的状况,这种货币化的人均收入统计数字就是自欺欺人。

一个多月前我在挪威时就曾经写过,挪威的人均收入比中国高出30多倍。但这只不过是在货币化名义收入项目下面的统计结果。这里面,根本没有将免费的中小学教育、全民(还包括超过三个月签证的所有外国人)免费医疗、全面的失业补偿、巨额的公共服务供给等等。如果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的话,那么人均收入所体现的差距会翻着跟头地扩大。我在挪威曾经向上海王炼利大姐就此进行过讨教,得知中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我在与她的交谈当中提出“福利指数”的概念,就是应该寻求一个比人均收入更能够反映实际生活状态、更接近真实生活质量的参照系,来让咱中国人知晓自己的悲惨境地。

王未名发BBC相关报道。

2007年10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27北京时间 21:2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从黄金周假期想到“过劳死”

(何必注,略。)

这说明了什么?中国绝大多数白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是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很好写照吧。当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一块又一块金牌而让傻乎乎的同胞们喜极而泣不能自己之际,被人们羡慕的白领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却是亚健康,并且面临着过劳死的威胁。这种状况,让那些奥运会金牌黯然失色了吧。国民体质如此,怎么着也赶不上毛泽东时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全民健身成效了吧。中国成为全世界近视人口最多和占比名列前茅的国家,政治局九个常委里竟然有七个近视眼,在国际上领导人当中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了吧。

这应该充分印证了被现如今咱们的父母官们口口声声当作神圣祖宗的马克思的说法:其实,劳动力只是劳动者的财产(它将不断自行更新,自行再生产),而不是他的资本。(《资本论》〈卷2〉第491页)

当全中国的劳动者都迫不得已成为劳动模范、必须时时刻刻长年累月加班加点超强度劳作时,我们当然能够指望中国迅速成为全人类当中超一流的强大国家了,虽然过劳死已经弄得满目疮痍。国富民穷嘛。

其实,黄金周本身的存在,并不是中国人福利水平的增加,而是为了启动或者叫做振作内需。从这种制度出台的本意上,就是经济学家主掌中国话语权背景下,通过休假制度让国民为经济建设掏腰包的一种制度设计。

从这个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主体上,就可以看出其合法性如何。按理说,涉及到休假制度,应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来作为领衔,可阴错阳差却落到了国家旅游局头上,并且一错再错,将错就错地延续到了今天。这也就不打自招地表现出,通过被称之为井喷式的旅游带动消费,才是如此制度问世的基本考量。

而在中国人没钱的情况下,即使有再多的黄金周,对于消费的贡献率也有限。

由委府相关部门主导类似黄金周存废的状况,也折射出权力已经扩大到了漫无边际现实局面。如此情况下,国家社会化的结果也就不可避免,权力压缩权利空间,国家(在中国则是委府,进一步说是委府的相关部门)把社会逼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权力渗透到了国民生活的犄角旮旯,甚至连私生活乃至个人通讯(比如网络)都未能幸免。

黄金周存废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姑且不说劳动法将占中国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排除在外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应该由所有人都能够具有如此问题上的利益表达渠道吧。但现实情况是,人家就找了几个什么专家学者和游客,敷衍了事蜻蜓点水走过场地作了询问,然后就闭门造车决定全体中国人的休假制度改革去了。在如此重大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根本没有举行广泛而持久的听证会,没有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听取制度变动涉及群体的声音,还是贪官污吏们决定国计民生的倒行逆施。这种程序上的不正义,能够带来结果上的正义,不见鬼才叫怪了呢。

开篇那个专家在为人们答疑解惑时,说什么探亲假、婚假等是中国计划经济的产物。这种说法太让我们熟悉了。类似取消公费医疗、取消福利供暖、取消公交车月票、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总而言之,中国福利大败退的所有借口,都是概莫能外地归咎于计划经济,成就了计划经济是个筐,什么垃圾都往里装的壮观景象。

那位专家号称是在日本待过,说日本没有探亲假和婚假。但是他却对日本人的休假制度只字不提。事实上,日本人的假期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终审雇用制度下,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假期。而且这种假期也有着增加的势头。对此,咱中国的专家却视而不见,只是把矛头指向了中国计划经济色彩的探亲假和婚假。真不知道,现如今中国的所谓专家都是些个什么心智水平的,连最基本的公正都可以不顾了。

从经济学角度说,与收入等量齐观的,就是闲暇。把闲暇当作收入,这种经济学结论的出现,也有了百年的光景了。

发达国家的人们,假期形形色色。欧洲人的假期之多,让欧洲企业苦不堪言,纷纷将企业转移到根本无视劳动者死活的中国来。欧洲人的假期多到什么程度?像被称之为专制主义或者兼具了代议制民主与非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国,其国民假期能够达到全年的几乎半壁江山,北欧国家则更甚,大中小学暑假寒假春假秋假复活节万圣节……反正活人节死人节都巧立名目放假。

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是为了让国民能够活得舒适安逸,而不是为了经济增长本身。中国社会现在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本身就是马克思严厉批判的将手段当作目的的异化。

我在涉及黄金周存废的信口雌黄当中,早就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放假,大年三十也应该放假,但这种假期并不是以黄金周取消为条件,而是应该在黄金周保留的前提下增加法定节假日。

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是,五一黄金周取消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家威权委府嘛,怎么着也不会为咱设身处地吧;更为重要的是,五一是个什么节日?是劳动节;劳动节不劳动,这成何体统?

当然,咱也没有忘记,这劳动节的来历,是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了缩短劳动时间上街游行示威,并且与前来镇压的警察发生冲突,造成流血的伤亡。为了纪念美国工人的壮举,共产国际决定将这个日子定为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100多年前了。

可到现在,咱们中国还让咱回到五一节的劳动状态呢。

多么让人激动不已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