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日新月异的中国汽车

(2022-12-31 01:47:34) 下一个

日新月异的中国汽车

                                       2006年2月24日

何必

春节刚过不久,国内的汽车市场就快速地进入状态,市场竞争也迅速加剧……(略。)

这则新闻,还是看出来跑口记者怎么着也还是得把稿子写得像个有偿新闻似的。相比起同日播出的其他新闻来说,这则新闻的点评价值似乎并不大。

其实,汽车行业新闻到底该怎么写,目前是有不少例子可循的。

好像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关注汽车市场了。这主要是,这个市场的预测应该还是比较有谱的,这个烂摊子也是很令人头疼的。其中的方方面面,都洋溢着强取豪夺和尔虞我诈,而且,面对着曾经为社会欢呼雀跃的井喷还没怎么着就偃旗息鼓彻底阳痿的现象,人们除了瞠目结舌之外,只是更多地想到了温铁军在位时的中国改革杂志上那个专题的让人目瞪口呆的题目:中国汽车从神到猴的蜕变。

温铁军给我发来的2005年12月5日《每日工业快讯》:(略。)

怎么样?米国人说了,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既然洋鬼子都这么说了,对于不少像西方人所谓的“言必及古希腊”那样、现在不少的言必及米国的“主流”中国人来说,当然是要奉为圭臬了。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现在的规模已经仅次于米国,与日本并列世界第二。这种说法的依据如何没找到,可看着人们喜不自胜地传播着这样的消息,就知道,我们真是离大康社会很近了。

不过,就这这份让国人弹冠相庆的报告里,米国人还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还面临着许多障碍,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汽车设计、制造和销售方面要具备全球竞争能力,可能还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基础设施不足也将制约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比如中国目前只有约8.5万个加油站,而且大部分在城区,而美国共有17万个加油站。在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停车也是个大问题。中国的购车贷款业务不发达,大多数消费者仍用现金购买新车。

这他娘的的米国鬼子,说好就说吧,还弄出这么多的但书来,让人添堵。数据表明,中国汽车领域的国际贸易首次出现顺差,向外出口也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有人欢呼着,照着这么个路数,中国用不了多久,就会在韩日的道路上取得成就,逐步取代世界汽车强国的位置。

这种近乎自慰自淫的想象,全然不顾韩日对自己汽车产业的强有力的保护、市场秩序建立、产品质量体系创设、国民维护民族利益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汽车面向诸如中东和拉美等与米国不和谐的地区,而迟迟无法进入欧美。

近来,奇瑞声称要开始进入米国市场,引起了米国人大惊失色,可那些研究中国汽车市场的米国人告戒,别理丫挺的,他们是在国内找不到出路,只能靠向外拓展来谋取生存空间,而这比韩日在本土上进行本国汽车市场的充分培育和竞争、进而完善品质与经营、然后再以完备的产品、技术与营销策略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而且,从中国政府的立场看,本身就是崇洋媚外。2006年2月22日《华盛顿观察》周刊介绍,现任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RAND Corp)亚洲政策中心主任的欧尔霍特(William Overholt)说“中国政府有些偏向合资汽车公司,在鼓励自由竞争时没有给本土企业相等的支持。”对外国汽车顶礼膜拜,对本国汽车怒不可遏,这种全世界少见的治国方略,导致中国汽车根本无法与汽车强国叫板。米国人的这种分析,不能不说是一针见血,道出了中国汽车业的未来。

2003年科技部调研室委托的一个研究报告曾详细分析了跨国公司是如何在合资陷阱中阻碍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略。)

2005年12月2日《每日工业快讯》报道,(略。)

国歌是怎么唱来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现在,民族汽车业也到了这么个时刻。真让人热血沸腾。

随着国际十大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连连增资,中国汽车市场正掀起一波腥风血雨。大众-一汽发动机新厂总投资1.5亿欧元,目标是年产30万台汽车发动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博世在苏州的总投资额6000万欧元;全球第二的零部件企业德尔福也宣布其在苏州的新工厂正式投产;全球第四的跨国巨头曼格纳全球总裁表示,将会在已有的6家工厂的基础上,尽快使在中国投资新建的6家新工厂投产;十大国际零部件巨头之一的法雷奥集团宣布成立在中国的第九家合资公司,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说,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可能被外资“全盘控制”。

第一财经日报认为,中国现在连制造大国都不是,只能算是全球加工大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或许还会拉大。我国仍有85%的IC制造设备、70%强的高档数控机床、100%的光电子制造设备需要依靠进口。在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等方面,国内只能负责以个包装和组装工序,其他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国外。

于是,把这些资料汇总起来,再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上的血雨腥风,也许更能够给人们提供一幅真切而全面的场景,告诉我们,在汽车价格战杀得头破血流的背后,中国的汽车社会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