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还是BRT

(2022-12-24 01:08:44) 下一个

还是BRT

                                                  2006年1月4日

何必

2006年1月3日已经是北京大容量快速公交车运行的第五天了……(略。)

看了这样的节目,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乱哄哄!越来越乱!

1月2日晚,在该节目后面紧接着播出的《城市》就是在谈论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给出了世界上公交优先的典型,以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应用BRT的事例,并指出这是中国在近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佳方案。其中提及,北京南中轴路开通的这条BRT时速可达每小时35公里,准点率误差不会超过1.5分钟。

《城市》话音未落,《首经报》就报出随便乘坐该线路上一趟车就晚点一刻钟,整整超过了原先官方对媒体预计正点误差的10倍。是《首经报》给了《城市》一记耳光,还是现实给了理想重重一闷棍、或者是社会给官方一把好看的?

现在,乘车拥挤、车上设施不合理、专用道被侵占,已经成了作为全国第一条BRT的三大问题。

专用道被挤占,成了公交部门很头疼的事。为此,不得不在沿线17个站点和若干个路口上在原有100多名维持秩序的公交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再增派兵力到200多人,而且还要动用100多名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为了区区这么一条线路就要上这么多人,真是人海战术啊,可就算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可毕竟那也都是人哪,也都是要有成本的呀,即使是志愿者,也是要考虑社会总支出成本的(也就是,如果这些志愿者将劳动放到其他地方也许会更经济)。

这条BRT开通才几天,就已经处罚违法占用专用道1000多人,多么好的收成,又成了一个新的创收领域了。

挤占专用道,可不是凭借这么个BRT就能解决的吧。

为了缓解这条线路上固定运营车辆无法满足运输的需要,北京市不得不从其他线路上抽调公交车增援。可这样一来,BRT设计的都是左门上车,现在临时加了许多公交车都是右门上车,乘客需要从车外饶过去才能上车,或者说,乘客必须跑到机动车道上从车前或车后转过去才能找到车门。这又是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景象。

还有,BRT站点迫使很多乘客横穿道路,否则就必须花上约10分钟的时间绕行。如果真封闭起来,这条路将会形成新的公交瓶颈。

车上拥挤,又是个人肉罐头,成全了陌生男女肌肤相亲,政府为了把该销路附近的人们都赶到这趟车上,取消了原有的8条公交线路,人为制造了新的流氓场所,甚至到了这种车上不流氓都不行。按说,电视节目中拍摄公交车上吵架不那么容易,可现在这种场景无处不在,比电视剧表现的还要精彩。

12月30日开通那天,到了中午就有观众给栏目组热线电话,反映前门站已经聚集了500多人,可长时间不发车,而且买到票后想退却遭到拒绝;到下午4点半,公交公司就开通当天情况召开了说明会,负责人公开向乘客道歉,并说要在今后向乘客补偿。所谓补偿是什么呢?就是要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就是说,当天倒霉的也就倒霉了。而这今后,又怎么样呢!

那车上的设施,扶手太高,但座位却很窄,乘客幸运有座却得紧挨着。设计生产该车的是长春的厂家,也许就是因为从人种上说,东北人个子普遍很高但屁股太小。

这就是北京刚刚隆重推出的BRT的现状。北京有关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像安立路、朝阳路等路段相继开通BRT,想想看未来有关方面还会把这个城市弄成副什么样子吧。

BRT终于来了,却给北京人带来了说不尽的烦恼和痛苦。谁都乐意感觉,无论是世界上什么优秀先进的东西,到了中国准变成了制造痛苦的工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