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禅宗演义连载之26 南岳怀让

(2021-11-03 06:25:05) 下一个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赞  播梵音于禅话  传大悲于有缘

第十一节 南岳怀让

  在慧能大师的曹溪法脉中,南岳系是最为庞大最为显赫的一支。直至如今,南岳系的临济宗依然占据天下禅院的绝大多数,虽然很多早已名不副实,但至少在法脉的传承上或者他们写出的名片上是如此。而南岳系的祖师爷就是南岳怀让。不过,南岳怀让虽然在中国禅宗史上声名显赫,但是在南岳怀让生前,他的声望并不是很高,而且早期的禅宗典籍也没有他多少的记载。以至于我们现在连怀让禅师真正的法名都无从得知,因为怀让是他的俗家名字,并不是他的法名。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教导出了全天下最优秀的学生马祖道一,不但使自己的法系成为禅宗内部所称的正统,更是让曹溪禅法席卷全国,进而成为佛教真正的主流。

  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四月八日,怀让禅师出生于金州(今陕西安康)一户普通人家,户主名叫杜光奇。
  《西游记》记载,孙悟空刚从石头里蹦出来时,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直接惊动了天上正在凌霄宝殿办公的玉皇大帝他老人家。以至于玉帝马上命令千里眼和顺风耳到南天门外查看是什么情况。
  无独有偶,我们的怀让禅师刚出生时,也是有六道白气直冲星宿。不止左邻右舍一个个惊奇不已,就连远在长安城里专门负责天文历法观看星象的太史也观察到了。太史看见有六道白气从安康一带直冲上天,赶紧跑去给唐高宗汇报此事。
  唐高宗也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奇怪,古代的帝王,对于这些东西从来都是深信不疑的。于是唐高宗赶紧问道:“这六道白气代表什么呢?对我本人和国运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太史回答道:“这种情况,依臣下看来,应该是有高僧诞生的吉兆,此人应是国之法宝。”
  没过多久,金州太守韩偕也把他们看到有六道白气直冲上天的情况上奏给了唐高宗。
  唐高宗一看,觉得此事应该是个祥瑞,作为一国之君,自己还是应该对此表个态的,于是道:“这个高僧应世的祥瑞,朝廷应该表彰和庆贺啊。”唐高宗于是马上下诏,命令韩偕亲自带人到这户人家去看望慰问。当然,作为皇帝的特使前来看望,慰问品自然是十分丰厚的。
  怀让禅师出生后,因为从小就心怀恩让,不与人争,所以他的父亲杜光奇就给他取名叫做杜怀让。所以,禅宗南岳系的头号祖师爷怀让禅师的怀让二字,并不是怀让禅师的法名,而是他的俗家名字。
  怀让禅师一直长到了十岁,对于一般孩子必学的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国学课程,从来不感兴趣。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一天到晚抱着各种佛经看个不停。
  有一天,有个名叫玄静的法师到怀让禅师家里来做法事,完事后,玄静法师指着怀让禅师告诉杜光奇道:“这个孩子不得了啊,如果他出家为僧的话,一定能精通所有的佛理,获得无上菩提道果,造福天下众生啊。”
  先有朝廷派太守前来慰问,现在又有法师说这些话,杜光奇听了后,对于自己的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高僧自然是深信不疑。
  怀让禅师十五岁的时候,终于拜别父母,不远千里来到了荆州玉泉寺,拜弘景律师为师出家为僧。并且在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四月十二日在本寺受戒,正式学习毗尼藏。
  不过,怀让禅师在玉泉寺刻苦学习了五年,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不满意。有一天怀让禅师站在院子里自言自语的道:“我在这里已经五年了,可是天天学习的这些枯燥的戒律和繁琐的经文,对于真正的契合佛之真理毫无帮助啊。我出家是为了追求无为法,这个世界哪里又有呢?”
  怀让禅师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不过这番话却被同在寺中参学的坦然禅师听到了。
  坦然禅师看到怀让禅师志向高远,于是上前道:“这里没有无为法,别的地方难道也没有吗?师兄何不云游他方,四处参访高僧试试呢?”
  怀让禅师一听,这番话正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和坦然禅师两人结伴外出参学。
  此时慧安国师在嵩山开法传授禅宗课程,声名远播。于是怀让禅师和坦然禅师两人便不远千里来到了慧安国师那里参学。不过,一番交谈后,坦然禅师领悟了慧安国师的禅意,从而留了下来继续求学。可是怀让禅师却不能契合慧安国师的禅机。于是,慧安国师便指点怀让禅师到慧能大师的曹溪佛学院去试试。
  于是,怀让禅师为了求法,又不辞艰辛的来到了慧能大师的曹溪佛学院。
  看到有人前来报考曹溪佛学院,慧能大师自然先进行了一下面试。
  慧能大师问道:“你从哪儿来的啊?”
  怀让禅师恭敬的道:“从嵩山慧安禅师那里来的,特意前来礼拜师父。”
  哦,原来是从慧安师兄那儿转学过来的,看来是一家人啊。
  既然是一家人,慧能大师也就显示出了禅师的本色出来:“什么物与么来?”
  怀让禅师虽然已经出家有几年了,可是先前学习的都是佛教的律法,对于正宗的禅宗课程,却是从来没有学习过。自然对于慧能大师的问话,茫然不知所措。
  怀让禅师满脸通红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
  不过,因为是大师兄慧安禅师推荐来的,慧能大师也不好不录取这个面试不及格的考生。于是对怀让禅师道:“看来你对于禅宗课程还是个门外汉啊,这样吧,以后我上课的时候,你就在最后一排找个位置坐着,好好听课,看看以后能不能有所领悟。”
  就这样,怀让禅师在曹溪佛学院留了下来。
  对于自己不能回答慧能大师的问题,怀让禅师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在慧能大师上课的时候,怀让禅师都是最为专心听讲的学生之一。并且在任何时候,只要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他不是去请教慧能大师,就是去请教别的师兄们。所以,怀让禅师的进步非常迅速。
  不过,即便如此,怀让禅师还是感觉到了禅宗课程的博大精深,因为他整整在佛学院刻苦学习了八年,才忽然明白了慧能大师最初问自己的那个问题。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课本,高兴的来到了慧能大师的方丈室。
  慧能大师看到怀让禅师满面春风的跑了进来,不由得问道:“怀让啊,今天什么事这么高兴啊?”
  怀让禅师兴奋的道:“师父,我今天终于明白你当初问我的那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既然你说你明白了,那我就来考考呗。慧能大师笑着道:“什么物与么来?”
  这一次怀让禅师立马就接上话了:“说似一物即不中。”
  慧能大师一听,不由得一下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于怀让禅师的回答,慧能大师感到非常的满意。当然,慧能大师更满意的是,这个有如此精妙而独特见解的人,是自己的弟子。
  慧能大师讲三十六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实与虚对,凡与圣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等等。后来的禅师们在启迪后学时,从来都不会按照书本上的东西如实开示的,他们往往都是绕路说禅,指东答西,以便让学生们自己能领悟禅法。慧能大师和别的禅师们为什么如此?那就是他们都明白说似一物即不中的道理。而且更要让前来参学的人们明白,禅,是说似一物即不中的。
  所以,说似一物即不中,这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精妙绝伦的话语之一。就凭这句话,怀让禅师足可跻身祖师行列。
  又过了三年,到了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怀让禅师觉得自己在曹溪佛学院学习得差不多了,该毕业了。于是前来拜别慧能大师。
  慧能大师看到怀让禅师准备离校而去,那不行啊,还没通过自己组织的毕业考试呢。如果一个没有拿到毕业文凭的学生出去到处乱窜,岂不要坏了曹溪佛学院的名声。
  于是慧能大师正襟危坐,赶紧对怀让禅师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慧能大师问道:“你上次讲‘说似一物即不中’,还需要凭借修证吗?”
  怀让禅师对于禅宗课程,在这个时候已经烂熟于心了,他回答道:“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对于怀让禅师不落两边一无所滞的回答,慧能大师感到非常满意。看来,这个怀让不仅可以毕业,而且足可担任老师了啊。于是慧能大师道:“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你即如是,我亦如是。”
  然后,慧能大师把怀让禅师喊了过来,在他的耳边轻轻的道:“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对你有个谶言,佛法会在你的身上大放异彩,并且以后你的门下会出现一个姓马的人,这人的禅机锋锐无比,从而让天下折服,使佛法广被天下苍生。这个谶言你隐藏在心中即可,千万不要吐露出来。”

  怀让禅师离开曹溪佛学院后,首先来到了武当山,在山中隐居十年后,又游方到了南岳衡山。南岳衡山乃是五岳之一,自然是风光无限。怀让禅师立马就被山中的风水所吸引,于是决定这辈子就待在这里了。就这样,怀让禅师便在南岳的般若寺观音台定居了下来。所以在禅宗史上,怀让禅师就被称为南岳怀让,并且他的法系,也被称为南岳系。
  有一天,有个出家修行多年的僧人前来请教怀让禅师:“比如把一面镜子铸成一座佛像,佛像铸成后,那么镜子的光明又上哪儿去了呢?”
  怀让禅师反问道:“你现在是这个样子,那么你小时候的相貌在哪儿呢?”不过,后来的法眼文益禅师似乎不是非常满意怀让禅师这样回答,他另外替怀让禅师作出了一句答语:请问哪个是大德铸成的像?
  这个僧人继续问道:“只如像成后,为什么不鉴照?”
  怀让禅师回答道:“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云门宗高手慈受怀深禅师评唱道:
  髑髅里眼见犹在,枯木中龙声更狂。
  打破虚空光境尽,个中别有好商量。
  南宋的掩室善开禅师也评唱道:
  问处钩深答更幽,就身打劫最风流。
  要知一点难谩处,江上数峰青欲浮。

  当时南岳般若寺里,有一个叫做玄至的僧人,因为被别人下了圈套从而触犯了国家的刑法,被衙门里的人抓到监狱去了。因为事情比较严重,自然要承担的后果也比较严重,玄至在监狱里感到非常的害怕,可是他自己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出来解救自己,也许,只有寺里的师父能帮上忙了。玄至于是就端坐在地上,对着南岳般若寺的方向虔心祈祷,希望怀让禅师在外面能够想方设法搭救他。
  怀让禅师虽然不知道玄至被捕之事,不过,当玄至在监狱里祈祷时,怀让禅师却立马感受到了玄至的祷告。于是怀让禅师一方面来到监狱里看望安慰玄至,另一方面在外面为玄至四处奔走,最终事情得到了大家都满意的结局。
  玄至从监狱出来后,来到了怀让禅师那里,跪拜在地上道:“师父真是救苦观音啊。”自此,人们就把怀让禅师称为观音大师。再加上怀让禅师本来就居住于般若寺观音院,所以,怀让禅师当时的称呼不是南岳怀让,而是观音大师。
  南岳般若寺本来是宣传般若思想和法华思想的寺庙,不过,当怀让禅师主持般若寺后,怀让禅师便把般若寺改造成了宣传禅宗的阵地了。
  怀让禅师在般若寺弘法二十三年,虽然人们从近处的荆、吴之地,或者从远处的梁州益州之地,来到般若寺求学,也算是没有冷场。不过,怀让禅师在当时的声势,实在是平淡无奇的,不但远远比不上同门的慧安禅师、永嘉玄觉和神会禅师,更无法企及神秀北宗的普寂禅师和义福禅师了。就是后来的一些禅宗书籍上把怀让禅师称为禅宗七祖,那也是因为马祖道一的洪洲禅系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们尊崇马祖道一,进而就必须要往马祖道一的师父脸上贴金的缘故。
  不过,怀让禅师虽然在生前声望不高,但是,他最为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收了一个好徒弟。这不但是怀让禅师的一件幸事,更是整个中国禅宗史上最大的一件幸事。

  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左右,南岳传法院来了一个俗家姓马法名道一的年轻僧人,他一天到晚都是一个人独处一庵,整天只知道坐禅,从不与人交往,寺庙里别的僧人去他那儿串门,他也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于是纷纷来到怀让禅师那里,给怀让禅师讲这件事。怀让禅师听到自己的寺庙里居然来了这号人,也觉得有点奇怪,于是决定自己亲自前去看个究竟。
  怀让禅师来到传法院,走进了道一和尚独居的小庵,谁知道道一和尚看见寺院的当家和尚怀让禅师来了,依旧不理睬怀让禅师,还是好好的端坐在那儿。当然,有人对自己无礼,怀让禅师是不会和他计较的。
  不过,道一和尚不理睬怀让禅师,但是怀让禅师却发觉道一神采飞扬,异于常人。不由得立马想起了师父慧能大师给自己说的谶言。怀让禅师心里一激灵,莫非自己门下的那匹能蹋杀天下人的马驹,就是此人?
  于是,怀让禅师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人收为徒弟。
  可是,道一和尚一直独居,对别人从来都是爱理不理的,咋办?
  你不理睬人,那我不跟你说话就是了。作为从曹溪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怀让禅师自然有办法让道一和尚出来主动找自己说话的。
  于是,怀让禅师便在寺庙里找来一块砖头,来到了道一和尚坐禅的小庵门前,拿着砖头就在庵前的石头上哗哗哗的磨了起来。
  道一和尚依旧在小庵里坐禅,根本就不为所动。
  怀让禅师同样不在乎,只要没事,就拿着砖头在小庵门前的石头上磨。我就不信勾不起你的好奇心。
  时间久了,也不晓得是哗哗哗的磨砖声影响了道一和尚坐禅,还是怀让禅师每天的举动终于勾起了道一和尚的好奇心。终于,道一和尚走出了坐禅的小庵,来到了怀让禅师身边问道:“你这个老和尚不好好学佛传法,一天到晚在这里磨着这块砖头干嘛?”
  鱼儿终于上钩了,怀让禅师心中一阵暗喜。他不动声色的道:“我干嘛暂且不论,你一天到晚在庵里傻坐着干嘛呢?”
  道一和尚理直气壮的道:“我坐禅是希望能成佛啊。”
  怀让禅师哈哈大笑道:“你坐禅是希望能成佛,而我磨砖,是希望能把这块砖头磨成一面镜子。”
  道一和尚听得莫名其妙的:“天啊,这个世界哪有能把一块砖头磨成一面镜子的?你不是在瞎忙乎吗。”
  怀让禅师正色道:“磨砖既然不能成镜,那么坐禅又岂能成佛呢?”
  道一和尚一听怀让禅师话里有话,赶紧作礼道:“请问师父,那我应该怎么做才对啊?”
  看到道一和尚虚心求教,怀让禅师也立马显露出禅宗祖师的本色出来:“比如牛驾车而行,车若不行,你是打牛呢,还是打车呢?”
  顿了顿,怀让禅师又接着道:“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这种道理,也只有那些开悟的禅师才能讲得出来。那些照本宣科望经生义的法师们,是万万没有这样的见解的。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道一和尚还算聪明,一听之下豁然大悟,立马心悦诚服的上前跪拜了怀让禅师。并且留在怀让禅师身边十年,彻底把曹溪禅法的精髓装在了自己的心中,然后才离开南岳般若寺。
  而道一和尚离去后,没用多长时间,就成为了整个禅宗史上,唯一可以比肩六祖慧能大师的马祖道一禅师。
  对于这个故事,宋末元初的横川行珙禅师的评唱,很有力度:
  坐禅成佛生妄见,磨砖成镜妄尤多。
  打车打牛俱是妄,搅得心肠没奈何。

  虽然前来怀让禅师南岳般若寺佛学院求学之人众多,不过在怀让禅师组织的毕业考试中,只有六个学生通过了怀让禅师的毕业论文答辩。自然,怀让禅师只给这六个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并且对这六个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怀让禅师一一作了针对性的点评:“严峻同学因为善于谈说经文佛理,所以得到了我的舌。坦然同学善于倾听各种道理,所谓兼听则明嘛,所以得到了我的耳。神照同学善于了解万物的气息,所以他得到了我的鼻。常浩同学非常遵守戒律,举止之间自然威仪具足,所以得到了我的眉。智达同学善于观察世间的一切实相,所以得到了我的眼。只有道一同学,通明了古今之理,彻底领悟了我的心啊。”看来,马祖道一才是怀让禅师最为看重的毕业生啊。
  但是马祖道一离开南岳有两年了,从来没有给师父写过书信问候。这下怀让禅师就有些犯嘀咕了,自己这个徒儿怎么了?是不是在外面混得不好,不好意思给自己写信啊?是不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寺庙定居传法啊?
  怀让禅师太牵挂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了,于是有一天趁着给大家上课的时候,怀让禅师问道:“你们知不知道道一同学有没有开办自己的佛学班给大家上课说法啊?”
  有个晓得情况的学僧赶紧道:“听说道一师兄已经在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里山开办了一座佛学院,而且前来听他讲课的学生那是非常的多啊。”
  怀让禅师一听,不由得道:“这个道一,自己都当老师了,也不给我报个信。”
  古代的禅师也好法师也好,一旦自己主持寺庙开始传法后,都要给自己的授法恩师通达法嗣书的,这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宗法体制中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马祖道一在临川西里山开法授徒,却并没有给怀让禅师通达书信,这实在有些违背当时的常理。
  不过,怀让禅师这种开悟的禅师,对于那些世俗的礼节,跟马祖道一一样是毫不在乎的。怀让禅师更为关心的是,自己的这个徒弟现在开始当老师了,他能不能好好给大家上课呢?能不能把曹溪禅法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呢?
  于是,怀让禅师马上喊来一名学生,让他按照自己的吩咐,立即前往临川西里山,去实地考察马祖道一是怎么教学的。
  这个学生风尘仆仆的来到了临川西里山,自然,他没有通报自己是从南岳来的。他等到马祖道一开始给学生上课了,才从后排站起来,按照怀让禅师的吩咐问道:“作么生?”
  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并没有难住马祖道一,马祖道一回答道:“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
  禅语,一般都有多重含义的。禅师们说话,或者开示学生,从来都不会把话说死,把意思说死的。
  “胡乱”,表面上说的是“胡人乱华”,实则暗指“碧眼胡僧达摩西来”。
  但是,“胡乱”,实在是“胡人”“乱华”啊。
  在禅师们的眼里,世界本来是清净无染的,可是包括释迦牟尼啊,菩提达摩啊,各大祖师啊等等之类的人,一个个出来成天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搞得天下人轰轰烈烈的参禅悟道,鼎沸不已。所以,这些人实在是“罪莫大焉”啊。既然如此,这些人就是应该被“攻击”乃至被“剿灭”的。
  所以,禅宗最大的宗派临济宗的掌门人临济义玄才会“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以“德山棒”与临济义玄齐名的德山宣鉴才会说“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后来云门宗的掌门人云门文偃更是要把释迦摩尼:“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禅师破除偶像,不受人惑的崇高精神。哪怕你是祖你是佛,同样不会受你的迷惑和影响,同样要进行超越。因为唯有如此,禅师们才能得大自在,傲啸于天地间。
  而“三十年不少盐酱”,既然不受人惑,那么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也好面对的外部世界也好,自然就是清净无染的,就是不得不失的,就是本来具足的,自然也就是“不少盐酱”的。
  这个学生回来后,把马祖道一的回答,一字不漏的告诉了怀让禅师,怀让禅师听后,感到非常的满意。看来,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确实可以承担老师的工作了啊。
  对于这个公案,宋朝的大慧宗杲禅师评唱道:
  见得分明识得亲,举来犹自涉途程。
  直饶不犯毫芒者,也是拈(食+追)舐指人。
  南宋的月林师观禅师也评唱道:
  自从胡乱后,更不少盐酱。
  开口便见胆,岂在语言上。

  怀让禅师在南岳般若寺定居后,就一直在般若寺弘法,而且二十三年来,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南岳。看来,怀让禅师那是彻底保持了一个禅者甘于淡泊傲啸山林的本色啊。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八月十一日,怀让禅师在南岳般若寺圆寂,享年六十八岁。
  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马祖道一的两个弟子章敬怀晖禅师和兴善惟宽禅师找到了当时的湖南观察使张正甫,请他给自己的师爷怀让禅师撰写了碑铭。现在这篇《衡州般若寺观音大师碑铭(并序)》,我们在全唐文中还能看到。
  也是在这一年,衡阳太守令狐权因为向往怀让禅师的光辉事迹,拿出自己的钱财来为怀让禅师举办忌斋。当地的行政一把手亲自组织这种活动,这个忌斋自然是办得非常热闹的。而且因为有朝廷官员的助推,在当地居然形成了每年八月要举办观音忌的传统节日。
  十余年后,唐宝历年间,唐敬宗李湛赐予怀让禅师“大慧禅师”的谥号,这也算是对怀让禅师弘法一生的最大肯定了。

第十二节:无暇拭涕

  神秀大师的北宗一系,虽然屡屡受到慧能南宗一系的批评,不过在北宗的子弟中,同样有些禅师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放浪形骸且禅理高深,从而受到后世禅客们的极大关注。明瓒禅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明瓒禅师,《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典籍写作懒瓒,《神僧传》、《指月录》等典籍写作懒残(懒残其实是外号),《宋高僧传》、《祖庭事苑》等典籍写作明瓒。对比之下,一般僧传更严谨些,自然其可信度也就更高些。所以本书依照《宋高僧传》写作明瓒。
  明瓒禅师因为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并且长期隐居山林,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他的姓氏、籍贯、生死日期、出家前的生活情况等等相关履历了。
  当神秀大师的头号弟子普寂禅师在嵩山嵩岳寺弘扬北宗教义,名动天下的时候,明瓒禅师不晓得从哪儿赶了过来,也来找普寂禅师学习禅宗课程。
  明瓒禅师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终于得到了普寂禅师颁发的毕业证书。不过因为明瓒禅师是个不爱抛头露面甘于淡泊的人,从不张扬,这种人自然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跟他打堆,所以明瓒禅师虽然拥有普寂禅师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可是在嵩岳寺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推重。而明瓒禅师本就是个淡泊名利之人,也就趁此机会离开了嵩岳寺外出游方。
  后来,明瓒禅师来到了南岳衡山,不过他却没有居住在寺庙里,而是在寺庙附近找了个山洞隐居。僧人们一天到晚烧香拜佛,念经超度,参禅打坐,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可是明瓒禅师却非常悠闲的四处晃荡,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在大家的眼中,明瓒禅师就是一个非常懒散之人。而且明瓒禅师从不自己烧火做饭,而是等到寺庙里的僧人们吃过饭后,自己跑进去收拾僧人们的残羹剩饭充饥。明瓒禅师因为性懒而食残,所以,大家都把明瓒禅师称为懒残和尚。而且,懒残这个外号越传越响,居然渐渐的盖过了明瓒禅师的真实法号了。
  明瓒禅师在山中放浪形骸,一天到晚表现得有点疯疯癫癫的,对于寺庙僧众的责备,他从来都不在乎。而且整天神经叨叨的,嘴里经常叽里咕噜的说个不停。不过,有好事的僧人闲着无事专门去认真聆听,却发现这些话语大都深含佛理。大家听后,一个个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唐玄宗天宝初年,明瓒禅师觉得在山洞里待厌烦了,便正式搬进了南岳寺居住。而且在寺中当了一名负责勤杂工作的僧人。明瓒禅师虽然以前一天到晚无所事事而被人诟病,不过住进寺庙后,明瓒禅师一改先前的作风,变得异常的勤快,一个人就把全寺的勤杂工作全部承包了。
  白天干活,晚上明瓒禅师就睡在牛圈里的干草堆里。虽然明瓒禅师一天到晚要干很多的活,可是大家从来没有看到明瓒禅师有任何的疲倦之态。睡的地方不好,大家也从来没有看到明瓒禅师有任何的不满之处。
  公元757年,当时担任广平王府行军司马的李泌,为了躲避中书令崔圆、禁军首领李辅国等人的陷害,给当时的唐肃宗打了个报告,要求隐居衡山避祸。唐肃宗看到大家的关系非常的紧张,也就同意了李泌的请求。
  李泌为人旷达,对于神仙方术以及参禅拜佛之类的,那是非常的热衷。他来到南岳寺后,没过几天,他就发觉明瓒禅师是个非同一般之人。
  于是,有一天晚上,李泌看到明瓒禅师回到牛圈休息了,他赶紧过去礼拜明瓒禅师。
  明瓒禅师看到有人居然跑到牛圈来礼拜自己,不由得纳闷道:“这位兄弟,你脑壳没发烧吧,你跑到这儿来礼拜我干嘛?”
  李泌恭敬的道:“我用心聆听过师父在半夜唱经,声音竟然可以响彻山谷。经音开始凄怆而后喜悦,一定是贬谪之人艰难的时运要结束了啊。”
  明瓒禅师一听,不由得仰空而唾进而大怒道:“我本来是个隐居清闲之人,你的这些话语要是传出去的话,那就是在害我啊。”
  李泌受到呵斥,不但没有任何的不满之态,神色反而更加恭敬,对着明瓒禅师礼拜不已。
  明瓒禅师也没多少工夫搭理他,因为他正忙着用牛粪火煨烧芋头吃呢。芋头终于煨熟了,懒残禅师赶紧刨出来一个,拿到手里拍拍灰烬就啃了起来。不过刚啃了一半,一抬头看见李泌还站在那里,于是对着李泌道:“过来和我一起坐吧。”
  等到李泌坐下后,明瓒禅师把自己手里啃剩的那半个芋头递给了李泌。李泌也没嫌弃这是别人刚啃食过的半截芋头,他上前跪着接过这半截芋头,三下五除二的就吃下肚去了。
  明瓒禅师看到李泌态度还算恭敬,于是对他道:“你现在千万不要在多说什么了,以后你会当十年宰相的。”
  后来,李泌果然在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成为当朝宰相。不过,不知什么原因,李泌只当了三年宰相就去世了。
  明瓒禅师给李泌吃芋头一个月后,当地的刺史因为要祭拜南岳,决定对上山的主要通道进行扩建。因为工期很紧,所以官府上下都催办的很急。可是有些事情越忙越乱,有一天半夜三更,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惊雷四起,一座山峰忽然发生崩塌,一块巨石也随之滚落到了一条上山的主要通道上面,而且卡得严严实实的。
  这可把上上下下的人急坏了,当地的一把手要祭岳,那可不是小事啊,要是耽误了工期,肯定有很多人要倒霉的。
  于是大家赶紧找来十几头牛,然后给牛套上绳子让牛拉,但是那块巨石却像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
  大家又招呼来数百人,喊着号子共同用力去推,可是这块巨石依旧纹丝不动。
  大家一个个傻站在那儿,望着这块巨石摇头叹气,却又无可奈何。
  在寺庙里干活的明瓒禅师被山下数百人的号子声惊动了,莫非出啥事了?明瓒禅师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过来一看,原来是块巨石把道路阻断了,大家正在那里无可奈何呢。
  不就是块石头吗,明瓒禅师笑着道:“一块石头而已,哪里用得着这样麻烦啊,我一个人就可以把它搬开。”
  大伙一听,一个个不由得哈哈大笑,我们几百人都没推动,你一个人就能把它搬开,真是天大的笑话啊。
  明瓒禅师根本就没有理会大家的讥笑,而是来到了这块巨石旁,看准位置,然后就开始往下推石头。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这块数百人都没有推动的巨石,明瓒禅师一个人竟然把它推动了,不但动了,而且在明瓒禅师的连续发力下,忽然盘旋着就滚下山去了,滚落的声音轰轰轰的就好像巨雷轰鸣一般。
  大家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随即一个个欢呼雀跃起来,纷纷上来礼拜明瓒禅师。大家都把明瓒禅师当做神仙一样的看待,当地的太守更是对明瓒禅师尊崇有加。

  估计是李泌回京后在唐德宗面前摆谈过明瓒禅师的事,唐德宗一下对明瓒禅师有了兴趣,于是立马派出使臣拿着自己的诏书,到南岳寺去请明瓒禅师入京。
  使臣拿着皇帝的诏书,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南岳寺,好不容易在一处岩石下找到了明瓒禅师。使臣站在明瓒禅师的面前高声的道:“天子有诏,师父请站起来谢恩接诏。”
  明瓒禅师此时正蹲在地上用树枝拔弄着牛粪火,在那里煨烧芋头吃。因为天气有点冷,清鼻涕都流在脸颊上了,也顾不得擦拭。自然更没有功夫搭理这位使臣。
  使臣看到明瓒禅师这个样子,不由得笑道:“请师父还是先把脸上的清鼻涕擦拭下吧。”
  谁知明瓒禅师回答道:“我哪有闲工夫为你们这些世俗之人擦拭鼻涕哦。”自然,明瓒禅师忙着整吃的,根本就没有站起来接受什么皇帝的诏书。
  明瓒禅师没有闲工夫为俗人擦拭鼻涕,实在是旷达之人天真之士啊。面对着皇帝的使臣和诏书,能做到毫不在意且毫不理会,这实在不是哪个人能随便做到的啊。
  明瓒禅师在自己的乐道歌中写道: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须何忧。看来明瓒禅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啊。对比那些趋炎附势追名逐利之徒,明瓒禅师实在是能够傲啸山林的真正禅僧啊。可惜,这种人,从古到今,都是不多见的。
  使臣没有办法,无可奈何的回到京城,向皇帝汇报了自己的经过。唐德宗听后,不由得对明瓒禅师大加钦叹。

  因为在众人面前一个人推动巨石从而显露了神迹,明瓒禅师觉得有违佛理且会误导众生修行,便产生了离开南岳的念头。
  没过多久,南岳寺外面不知咋的,忽然虎豹成群结对的出没,并且每天都有人畜被虎豹咬死或咬伤,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还是不能把这些虎豹赶走。
  这时,明瓒禅师走过来告诉大伙道:“你们去给我拿一根棍子来,我去给你们把那些虎豹赶走。”
  大伙儿都非常的高兴,想到明瓒禅师那么大的石头一个人都能搬动,这些虎豹再多,明瓒禅师也应该能轻而易举的把他们赶走的。
  庙里的僧人很快的就找来了木棍,明瓒禅师接过棍子,立马就往寺门外走去。不过,很多人都悄悄的跟在明瓒禅师的后面,想看看明瓒禅师是如何驱赶虎豹的。
  谁知明瓒禅师走出寺门没多远,一只老虎猛地扑过来,明瓒禅师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老虎扑倒,然后这只老虎就用嘴把明瓒禅师拖走了。
  后面的人一个个看得心惊胆战,而且更是目瞪口呆,明瓒禅师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呢?
  不过,唯一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明瓒禅师不见了,山中那些成群结队的虎豹也不知怎的再也没人看见他们的踪迹了。
  后来,皇帝赐予明瓒禅师“大明禅师”的谥号。

  明瓒禅师虽然一生傲啸山林,隐身埋名,致使后人对于他的种种情况了解不多。但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篇深含佛理蕴合人生之道且又明白易懂的乐道歌,好在这篇《懒残和尚乐道歌》并不长,红尘洗梦可以全文收录于此,读者诸君可以仔细观摩,一览大意。

  懒残和尚乐道歌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更莫算。
  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食。
  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及。
  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
  饥来即吃饭,睡来即卧瞑。
  愚人笑我,智乃知贤。
  不是痴钝,本体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
  身被一破衲,脚著娘生裤。
  多言复多请,由来久相误。
  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曾受薰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移动,个中难改变。
  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
  削除人我本,实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间睡兀兀。
  举头见日高,乞饭从头喂。
  将功用功,展转冥朦。
  取则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
  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
  细如毫末,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须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明瓒禅师的乐道歌问世后,便受到了后世禅师们的高度关注。
  临济宗的头号祖师爷临济义玄禅师在上堂说法时,就多次引用过明瓒禅师乐道歌中的话语。尤其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句,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彻底成为了所有参禅悟道之人的一句口头禅。
  法眼宗第三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在其百卷巨著《宗镜录》中,也曾引用过明瓒禅师的乐道歌,并且对于明瓒禅师非常欣赏。
  临济宗的第六代祖师汾阳善昭禅师在上堂说法中,也曾引用过明瓒禅师的乐道歌。
  南北宋交际间的头号禅宗大师圆悟克勤,也曾对明瓒禅师乐道歌中的话语进行拈古评唱。
  上述这些人,都是禅宗南宗的祖师级人物,可是对属于神秀北宗的明瓒禅师,依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由此可见,明瓒禅师虽然是禅宗北宗的著名禅师,可是他的禅法,却已经超越了南北宗的界限,受到了后世禅客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追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