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斯

心中自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正文

我们的八十年代

(2021-06-08 10:00:25) 下一个

 

八十年代,对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让人无比怀念的年代,是一个心中非常特别的存在。对我们国家乃至民族来说,八十年代同样是至关重要并决定着国家命运走向的年代。抚今追昔,时常会让我沉浸其中,心潮澎湃每每难以平复。在此,请允许我凭着记忆,来梳理一下那些至今令我着迷的日子…

尤记得,那时候十年文革动乱刚刚结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全国上下憋着一股劲儿,欲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强国而努力奋斗拼搏,人人有理想,个个有抱负,举国上下充满着昂扬向上的力量。而小平同志极力推进的改革开放,最重大的标志性事件莫过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置成立,并以此为契机,开启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四十年过去,再回首,特区依然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

当然八十年代的大事件,自然不能不说曾极大鼓舞全民族自信心的中国女排五连冠,以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整个国家、民族都在向着自强自立的梦想前进!无怪乎人们都说,八十年代是我们国家返老还童、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年代,是一个最为纯真美好的年代。那个时候,整个民族仿佛是拿破仑所说的“醒来的东方睡狮”,全国民众焕发出空前高涨的热情和干劲。如果要给八十年代放上一个恰当的背景音乐的话,我以为最好的背景音乐应该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而八十年代初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极大程度地解放了人们禁锢了近半个世纪的思想,并促成文学艺术创作的空前活跃。“文革”结束后,国家调整了文艺政策,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家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索,于是一系列文艺思潮接踵而至:反思文学、报告文学、改革文学……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有蒋子龙创作的“改革文学”作品《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新星》、路遥的《人生》、 叶辛“反思文学”作品《蹉跎岁月》,以及反思“文革”的电影《泪痕》、《巴山夜雨》等等,这些作品一改文革中样板戏的固有风格,大胆摸索着前进,并勇敢冲破了“爱情”这个禁区,它们或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文革的严肃而深刻的反思,或反映了人们对改革开放中遭遇的困难和阻力的探索和认识,亦或体现了当今时代年轻人对人生道路的探寻和叩问。

八十年代可说是一个由精英主导的年代,那时候影响深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视剧,非《西游记》与《红楼梦》莫属,它们均改编自古典名著,不仅是八十年代电视文化主流形式的最重要的代表,更在未来30年公共文化领域内持续“发光发热”,将八十年代的精英文化旨趣及欣赏品味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版图之中。尤记得当年大街小巷播放《红楼梦》,还有《西游记》时的盛况,可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其中的主题曲“枉凝眉”及“好汉歌”。而陈凯歌和张艺谋可说是精英导演的代表,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黄土地》、《老井》、《红高粱》等,有思想深度,又具唯美的摄影,均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也深刻地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

还有许多文革中被禁的文学作品重新出版,被禁的电影重新上映,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家”、“春”、“秋”,还有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等等,当然也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经典,如我最喜爱的沈从文的《边城》,曹禺的《雷雨》及《日出》,矛盾的《子夜》,等等,这些作品的公映,可说是极大地引导和提高了大众的欣赏趣味。

而港台流行音乐及影视剧的大量涌入,又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眼界大开的感觉,让久闭国门的国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听惯了“洪湖水浪打浪”及“红梅赞”的人们,咋一听邓丽君,那份震惊和讶异,不亚于“八级地震”哈!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的!一时间她的“靡靡之音”风靡全国,也引导和促进了大陆流行歌曲的蓬勃发展。同时台湾的校园民谣也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大学校园,进而也催生了大陆校园民谣的诞生。而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更以席卷之势,迷倒无数年轻的学子。而奇女子三毛,更以她独特的个人经历及至真至情的文字,令稍有些小资情调的年青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香港电视剧《霍元甲》、《陈真》传遍万户千家,日剧《排球女将》、《血疑》之类的,也逐渐进驻中国。当然也少不了西方电影中的经典作品,如《巴黎圣母院》,《英俊少年》,《叶塞尼亚》,《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这些原版电影经由当年赫赫有名的“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翻译和配音,至今仍是我们心目中最美的经典。好一派多元化的文化繁荣景象!与此同时,由于国门骤然打开,西方及港台的各种思潮大量涌入国门,恰便似“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些原先被视作妖魔鬼怪的西方思潮,和国内固有的左倾思想角力碰撞,各种研讨辩论此起彼伏,一时风起潮涌,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我庆幸自己成长于那个由灰白为主色调转向为五彩斑斓的年代,自然也可说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八十年代也是诗歌创作之春天,是诗人们成长的黄金年代。那时的大学生都以会背诵几句当代著名诗人的诗,为当时最时髦的事。诗人们就如现今的影视明星一般,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追捧,校园里最爱谈论的话题就是文学和诗歌。犹记得当年自己会背诵的一些著名的诗句,譬如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或是“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舒婷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海子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时许多外国诗人及民国年代的大诗人的作品也同样为学子们所喜爱和追捧,如普希金,雪莱,如徐志摩,戴望舒,林徽因,冰心,诗人和他们的诗歌都备受青睐,真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一个丰富而高贵、令人无比向往的年代!

我无比自豪自己是一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我同样无比庆幸自己成长在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那时考上大学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作为大学生简直就是天之骄子,也是无尚荣光,全社会民众对知识、对大学生也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彼时大学校园风气之开放,精神之富足,真称得上是理想的象牙塔。每日都有不同的讲座,全是闻名遐迩的大家,如哲学的、文学的、科学的、管理的及法律的,各种书籍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西方的经典名著,我国的古典名著,港台的通俗文学,当代中国作家的小说、诗歌,种类之繁多,让人目不暇给。求是向上的良好学风,也激发出学子们空前高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图书馆、教室经常座无虚席,人人只恨自己时间不够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自然成了能独立思考,有远大理想抱负,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代。这样的好时代,怎不令人怀念?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岁月匆匆,时光不再,一切都在巨变之中,曾经美好的也亦然凝成了记忆。八十年代早已远去,却又远未过去,它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至今。假设有机会让你可以穿越,你会选择回到那个咋暖还寒,那个物质依然匮乏、但精神富足,充满青春活力、也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八十年代吗?我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同龄人。那时有一首歌,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现在还记得。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秋水天长' 的评论 : 我也非常喜爱台湾校园歌曲!那时候文化,艺术空前繁荣,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共同美好记忆!
秋水天长 回复 悄悄话 昨晚来读过这篇,太有共鸣了!纯真美好的八十年代,对台湾的校园歌曲情有独钟,清新,质朴,田园,唯美。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zuo' 的评论 : 那个年代的人确实有理想有希望,也单纯多了。
wzuo 回复 悄悄话 80年代给人非常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的感觉,生活很有希望,又没有那么贫富分化。最近我还找了一些80年代的电影来看,怀旧一下,很有意思。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可惜历史无法假设---遗憾!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n008' 的评论 : 不好意思,打字错误---您读的很仔细,谢谢!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那不是胡耀邦时期吗?如果他不下台,情况还会好,但邓不喜欢他,说他资产阶级自由化,
man008 回复 悄悄话 非泪痕,乃伤痕也。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我1986年上大学,觉得您总结的很到位,谢谢!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谢谢的赞赏!
古树羽音 回复 悄悄话 你总结的真好!感谢分享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尚未摆脱左倾思潮的影响,即使到今天依然如此。
菲利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华人' 的评论 : 相信也是那个年代多数人的同感,谢谢!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应该说85年以前很美好,后来左右两边斗得死来活去的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同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