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中医的汇编语言

(2023-01-04 19:24:57) 下一个

石凳是位独立的、执着的思考者、激辩者、劝诫者,很有苏格拉底的风范,被网友戏称为石格拉底。最近他连发了一系列关于中医的文章,引发热列的论战,我快速地追溯了几页,很精彩,火石电光碰碰撞撞得如临雅典广场,给各位点赞!忍不住对各方的发言汇编一下,如有遗漏偏颇,请指出:)

对于中医的看法(就当作症状吧)大致有这样几种:

火症:中医是个大忽悠,没有科学依据,连人体器官功能都搞错,纯属挂羊头卖狗肉,而中医院里用的都是西医的手段,干脆废除得了。如果您是这类,请往下看“症因子”、“症因寅”、“症因巳”、“症因申”、“症因酉”、“症因戌”、“症因亥”;“方子甲”、“方子乙”、“方子丙”、“方子午”、“方子辛”。

金症:中医只是古人的经验,真靠谱吗?也没个有效性、毒性的数据分析,怎么就跟科学不挂钩呢?如果您是这类,请往下看“症因子”、“症因寅”、”症因卯“、“症因辰”、“症因未”、“症因申”、“症因巳”;“方子甲”、“方子乙”、“方子丙”、“方子午”、“方子庚”、“方子辛”。

木症:中医虽好,但失传了,已经没有好中医了,而且不思进取,还是靠西医吧。如果您是这类,请往下看“症因子”、“症因丑”、“症因卯”、“症因辰”、“症因巳”、“症因午”、“症因戌”;“方子甲”、“方子乙”、“方子丙”、“方子丁”、“方子戊”、“方子己”、“方子庚”、“方子辛”。

土症:中医西医各有利弊,根据不同病情酌情选择,中医也需要借鉴西医的先进手段,继续发展。如果您是这类,请往下看“症因丑”、“症因卯”、“症因辰”、“症因午”;“方子甲”、“方子乙”、“方子丙”、“方子丁”、“方子戊”、“方子己”、“方子庚”、“方子辛”。

水症:中医包治百病,天下病没有治不好的,沿用就好,祖宗的古训不可变。如果您是这类,请往下看“症因子”、“症因寅”、“症因戌”;“方子甲”、“方子乙”、“方子丙”、“方子丁”、“方子戊”、“方子己”、“方子庚”、“方子辛”。

看晕了没有?哈哈,我读中医书就晕,跟汇编语言一样。

那么,是哪些大环境、老习惯、小心思引起了不同的态度(症状)呢?

症因子:环境污染、化肥、杀虫剂、土地过度使用、人类过度索用等等,都使药草的药性改变,给开处方增添了难度,而虎骨等珍稀物件也不能再做药材,替代品疗效稍逊。见不到疗效自然就失去了信心。

症因丑:学中医等于学百科全书,光是易经就让一众学子垂头丧气,还要天文地理气候季节阳光空气土壤流水飞鸟走兽植物爬虫臟腑气血心理情绪古文英文的,一样都不能少呀,心浮气躁的现代人很难真正潜心于中,又耗时。而且,悟性也很关键,但这就不可强求了。

症因寅:几千年中,各朝各代的中医们或多或少地夹代私货,离奇古怪的药引子里有多少恶作剧、潜规则?假亦真来真亦假,开方的人自己明白,后世的人不求甚解,传着传着就不着边际了,信用透支,怪谁呢?

症因卯: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一时一方,因为每个人都有差异,同一个药方不用于别的人,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医生问诊把脉时能知晓,所以方子都会适时调整,是真正的个性化治疗。武汉疫情严重时,中医对预防、治疗轻症、减缓重症的疗效值得称赞。但一对一的诊断和治疗对人力、物力要求比较高,大规模同时治疗恐怕难以胜任。中成药是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大路货,疗效当然不如处方药。不过西医现在也开始注重个性化治疗了,想想价格是多少?

症因辰:中医药与治疗的有效性、毒性未证明。其实这样说不准确,应当说没有现有的大数据证明,但其有效性与毒性在药物的属性、功能与人体器官之间的作用在中医学中是体现了的,是药三分毒,问题是普通老百姓不懂。

症因巳:中医分诊断、治疗与医药。中成药是中药的一小部分,其中配有西药成份,“哦,原来是西药在起作用呀“,有人这样说。但这不正是向西医学习的结果?不正是开放、进取的表现?怎么成了攻击中医的论据?而另一边还在批评固步自封。况且西药的成分也有毒性,选用的中药搭配都是有考量的,具有调节药性的作用。

症因午:对中医,人们有着对神医一般的高标准、严要求。西医也有治好、治不好的病,可人们还是把医生当作人,没当神。真有神医吗?有,却可遇不可求。一般来说,科班出身的不会差到哪去,但出色的医生确实需要勤奋好学加悟性、仁心。祖传的医术要靠碰,鱼龙混杂,有一些确实高。

症因未:科学是个求证的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假设到证实或证伪,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能肯定它就是错的。对中医的认识怎么就不这么做呢?而且前人的实践不正是从观察、发现、思考、假设、试验,最后靠人体验证的科学过程吗?您以为地里的草根上标着能清热、反刍胃里的牛黄上写着能解毒?把板蓝根、牛黄的功效作为普遍性,用药时又针对每个人酌情搭配,是科学的人性化治疗。

症因申: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研究也越来越具象,以致于忘记了常识与本能,连跳出自己的圈子都要靠智慧。中医是用常识具象化地解释功能,比如对内臟的功能解释就以火、土、水这样的物质来取类比象,既取其特性、也取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果根据现代的不同定义就否定一个门类,那圣经是不是也要被您否定了?

症因酉:逻辑是思考的工具,不是全部,就跟直尺是测量的工具一样。逻辑的规则在思考中医、西医、东方、西方时都应遵循,而不是在对着东面的山头时没头没脑、一转向西面的山头立马就头头是道,魔幻式的非逻辑切换看得人惊叹地张大了嘴巴。

症因戌:中医治疗除极少数特殊药材外,大都费用低廉,诊断靠几根手指、治疗靠几根干针、几个玻璃罐、几贴膏药、几副汤剂。医院入不敷出,靠国家财政补贴,而西医院却是税收的一大来源,也是安置就业的一大法宝。嫌贫爱富不但是人性,也是由人组成的政府的政性,中医不受待见、甚至被打压是难以改变的现状。

症因亥:中国落后得太久了,久到没有活人亲眼见过当年曾经多么令洋人忌惮和艳羡,于是慢慢地,忌惮和艳羡洋人就成了习惯,以至于洋人现在重新开始忌惮了,我们自己人还没转过弯来。

那么怎样内省、反省、自省、他省,才能把隐于云雾缭绕后的中医看得更清一些呢?我曾思考过,在此抛“方子”引玉。

方子甲:恢复繁体字。文字是载体,溯本清源。简体字就像是半截的拐杖,让赖之以生存的中医委曲地弯下了腰。

方子乙:政府应组织人力、物力全面、系统、细致地临床验证传统经方、针、灸、通用的中成药等等,有条件就双盲,没条件也无防,总之要有临床大量具体的统计数据,靠大数据验证有效率。

方子丙:在临床方面组织纯中医纯粹从传统的望闻问切中草药诊断治疗,数据化管理,从跟踪病人长期健康的大数据评估有效性。

方子丁:选人烟稀少的地段,给出优惠政策,理顺后续产业链,鼓励人们去培育各种有机药材。

方子戊:目前中医学院的学生在大学里学英语可以偷懒,但到考研、求职面试、晋职时就被卡住了,所以英语还是要花时间。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个职业:中医翻译,这样中医们就不用发愁外语了,写文章、读国外文献请他们给翻译就好。而且也不用花时间修政治课,处世为人的道理都在必修的经书中了,只管专攻学业,从医救人。

方子己:学中医的不要一直守着教室、办公室,要有上山下乡采草药、观天察地通自然的体验,实践性的学问就得在多维的实践中求得感悟,大道循环与内臟循环是公转与自转的和谐统一。

方子庚:选择学中医的得有甘于寂寞、清贫的心理准备,尽管在现代物质社会中难度比较大。

方子辛:中医的知识太过复杂,面对它的博、大、精、深,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去了解,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起码不要在不懂的情况下就全部否定。

方子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政府应当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提高民生。不管承认不承认,中国经济处于上升运势,按计划,2035年中国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提醒定语是中等)。到那时,民富国强了,作为华夏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医还会像现在这样步履维艰吗?

“科学”一词的定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中医正是这样一套体系,一套在现代科学建立起来之前就已经由我们那高高立于人类文明之巅的祖先创立的体系,尽管这套体系跟己经狭义化的现代科学并不同轨。铁路都有不同标准的轨道,对中医的理解与态度是不是也可以试试另外的一种轨?

套用苏格拉底的话,中医也“是座金矿,关键是看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石格拉底也有金句:“科学能治,那就科学治;物理能治,那就物理治;心理能治,那就心理治;魔术能治,那就魔术治。都能治,那就看谁效果好,来得快,解决问题利索长久。目的是治病,而不是治病权。”

二零二三年一月四日

谢谢叶子的补充,我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一条给漏了,按照上下文放在方子丙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