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6年09/01-09/02谈话记录:达照法师:念佛有四个阶段 你在哪个阶段?

(2022-06-11 14:59:16) 下一个

三十一、2016年09月谈话记录
2016年9月1日
一、http://m.ximalaya.com/1412917/sound/15362879 
那些温柔的操纵[罗辑思维]No.1

2016年9月2日
一、https://view.inews.qq.com/a/RUS2016090101213403?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达照法师:念佛有四个阶段 你在哪个阶段?
内容:达照法师

念佛法门,广大如虚空,清净无杂染,乃是释迦弥陀两土世尊自性清净心的全体大用实相妙理所彰显,非常殊胜不可思议。念佛人要在妄想当下转为念佛,唯此一处为下手功夫,离此更无玄妙可得。但精进修行持名念佛,作功夫时,进退得失,也要稍微了解一二,免得自己无端疑惑。通常人念佛可分为几个阶段:

最初阶段:信心猛生,精纯无比,感觉念佛真好,能令自己妄念消除,心常清净欢喜。

第二阶段:继续用功,反而逐渐感觉妄念又开始多起来,越来越多,源源不断,犹如流水,剪不断理还乱,并且容易发动习气无名烦恼。

第三阶段:妄想逐渐消停下来,自以为修行得力有受用,于是好言他人用功对错、得力不得力、好为人师,虽然内心较安,但是如果不觉察自己的习气在作祟,恐怕功夫会有退转的可能。

第四阶段:念佛精进,绵绵密密,隐隐进入安心无念佛号清明心灵澄澈的境界,如此功夫成片,即可打开本来,证得念佛三昧。仁者念佛还在初级阶段往第二阶段的路上,不可懈怠放逸而退却哦


2016年9月9日
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QxNjU2OQ==&mid=2649906679&idx=1&sn=3e753543bc0d75c1e50351560ccfb766&scene=1&srcid=0909OX8D3MatMIRFDCRh7GHQ&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宗萨仁波切终极开示:不一样的佛教
内容: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

  如果你听的时候不是很注重那些佛教上的字眼,比如出离、慈悲、菩提心,

  不被这些概念带着跑的话,可能会比较好。

  所以,这次讲的佛教是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式的佛教,而不是宗教式的佛教。

  历史上的悉达多最后离开了王宫,我们呢,

  甚至连想逃出去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我们永远都想呆在这个王国里,

  从来都不问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胆量去问。

  你没有胆量赤裸地站在你的本性面前,而你的本性是什么呢?

  你的本性就是毫无本性。

  佛教所谈的“无我”在理论上听起来相当不错,

  但在实际上是一个每个人都无法接受的理论,因为它威胁到“我”这个幻相。

  佛教告诉你,让我们来面对我们自己,好好地看一下,

  你就会发现你自己里面什么都没有,但跟你讲“什么都没有”可能不太好,

  所以佛教有时候会换一种更聪明的说法,说你里面具备了一个很美的东西,叫做“佛性”。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一切你认为是那个样子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个样子,一切现象皆如梦幻。

  人应该保持如同一个幻觉之子,这表示你好像一个小孩,

  正站在许多图画或者说幻象前面,同时也表示把你的评判和比较降低。

  你仔细想想看,我们为什么拼命想去研究空性?

  因为它们好像精神上的娱乐品,谈起来很舒服,想起来也很高兴,

  就算是和别人争论起来也很痛快,尤其你要是能拿中观来跟别人辩论的话,几乎永远都是你赢,因为作为一个学了中观的人,他的论点别人永远都逮不到。

  但是这种东西对我们实际的帮助很少。

  我们喜欢把学习的重心放在空性上,无可否认,空性是很高、很深奥的教授,

  但是如果一个人研究空性却没有作为空性基础的菩提心的话,

  那么空性根本不能发挥作用,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还会变质,变成一种害我们陷入虚无主义的毒品。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我们所认为的世界,

  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我们是怎样来认识世界的,

  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所认为的就是它本来的状态。

  如果你没有认识到你所认为的世界并不是它本来的状态,那你就无法了解一切现象皆如梦幻。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

  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

  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佛教徒经常祈祷,非常真诚地希望一切众生得到快乐,但是祈祷真的会发生效用吗?

  如果祈祷真的有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众生现在都很痛苦呢?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他的前生已经祈祷了无数次,他的祈祷和愿望都实现了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他实现了一些愿望但还有些愿望没有实现,

  那就证实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成佛,因为他毕竟还有些希望达成的事没有达成。

  如果你认为佛以前的祈祷和愿望全都实现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众生没有成佛呢?

  难道佛不曾上千次上万次地祈祷过一切众生圆满成佛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你必须了解平等这个见地。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盘是不太受欢迎的。

  当你真正达到涅盘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

  你失去了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

  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

  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跟训练身体一样,如果我们训练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也会得到好处,

  实际上这样做的好处更大,它会变得更坚强、更健康,

  变得更有技巧、更能够忍耐、更慈悲、更有了解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更去感谢、接受和享受一些对你好的情况,也更能忍受或接受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佛并没有敌对痛苦的态度。

  在四圣谛里面,佛从来没讲过你要去解决或者去抛弃痛苦,

  佛只讲过,你要知道痛苦。

  你去知道痛苦并不等于你去抛弃掉痛苦,知道痛苦表示你要了解痛苦,

  而你真正需要抛弃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的成因,也就是我们的烦恼。

  佛教徒通常认为佛是一个超人,

  他来了,就可以把我们的痛苦清除,这并不是佛去除痛苦的方法。

  佛去除痛苦的方法是告诉你如何修心,如何去避免制造痛苦的成因,

  换句话说,佛并不是教你怎样去治疗痛苦,而是教你怎样去防止把痛苦制造出来。

  为什么修心会有效?

  因为佛教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缘起,佛教徒相信互依而起,而不认为有任何东西能独立存在。

  任何一个轮回或涅盘里面的现象都是互相依靠的,一切依状况而产生,

  所以如果情况不对或者产生了差异就会影响到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相信业。

  那我们怎么样来影响因和缘呢?

  一般的答案就是你一定要去积累功德,并且不要做没有功德的事情。

  但是要永远做有功德的事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所习惯的方式比我们目前要做的更有力。

  因此我们需要修心,修心可以影响我们习惯所有的形式。

  除非我们的心能够变得更有弹性,否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很迷信的修行没有一个可以影响我们的业。

  替别人设想可以说是修心的最基本的一个要件,

  如果你对别人的情况并不留意的话,一般来说会产生很多的痛苦和误解,

  在类似的情况下,这些痛苦最后都会发生在你自己身上。

  所谓虔诚心并不是你给老师的一个礼物或者一个感谢老师的报酬,它实际上是一种修心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随时要找事情来占住我们自己呢?

  一个更微细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去真正体会孤独的状况。

  孤独,或者说被别人忽视,是人类非常害怕的一种状况。

  为什么我们害怕孤独?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原因,

  就是我们下意识里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是谁,

  而我们所制造出来的自我定义的方式实际上都是虚假的。

  在潜意识里你想要证明给别人也证明给自己看:

  你是存在的。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帮助你知道你是存在的,因为实际上你是不存在的,

  而“你不存在”这个事实又是你不能接受的。这个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孤独。

  这一切都不能帮助你解除孤独,因为在潜意识里你知道你自己是孤独的。

  所以你必须要制造一个空闲的时间让你去看到你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问我生命的目的是什么,恐怕我很难回答,

  但是我们可以在生命中定出很多目标来,这些目标由你来决定,

  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以某种规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不偏颇的态度来看我们的生命,

  如果你能做到的话,这本身就是我们所说的“成佛”。

  你不要认为训练自己的心性必须依靠某一个外在的力量,

  实际上训练心性甚至不必要成为佛教徒或做一些很特别的事,

  你只要好好看着你的生命,每天是怎么过的,

  你有什么样的期望,你有什么样的失败,

  有多少次事情没有照你期望的那样发生,

  所有需要做的除了看着你的生命之外再没有别的了。

  选择吃素仍然是错误的,因为你有分别。

  也许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更实际的建议:

  所有修金刚乘的弟子都不应该吃肉,但是如果有人给他们肉吃的话他们就该吃。

  干扰就像一个贼,如果你不知道贼已经来你家偷了东西,那是怎么回事呢?

  那说明你在睡觉,或者在看电视,总之,做着使你无法觉知到贼的事。 

  你的心要变得非常有技巧、有办法,即使有一些干扰你的事情发生,你的心仍能保持在正法上。

  你现在还没有能力对付他,但只要你能察觉,就够好了。

  我讲的是,训练你的心去认出干扰你的是什么,就这样。

  问:如何用清净的见地去看周遭的人和事物?

  答:减少你的判断和比较。

  我们可以把佛的生活对照或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变成活生生的我们的生活。

  唯一能把佛法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去仔细地考察你每天乃至每分钟的生活是怎么过的。

对结果不要有执着或期望,不管你修什么法,都不要期望有魔术般的结果出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