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畅游祖国好河山》第九篇:海归期间- 常州无锡

(2022-09-09 00:26:05) 下一个

老安游记《畅游祖国好河山》第九篇:海归期间- 常州无锡

前一篇讲述我在重庆工作时的旅游经历,本篇讲我到常州和无锡的旅游行程。

对于上海长三角,我曾经到过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但是从未到过常州和无锡。我儿的岳父家住常州,听说我正在“海归”,就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儿也说他很热情。所以我决定到常州和无锡一游。

2009年6月12日,我与我儿夫妻从重庆出发,坐飞机到上海,再转乘火车到常州。亲家公开车到火车站接我到他家吃晚饭,没想到他还是个“厨艺高手”,饭后就安排我住在他家。接着讨论我在常州的旅游行程,其实他早已做了详细的计划,征求我的意见,我当然同意。

常州市,位于长三角地区,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北濒长江,南邻太湖,西北望南京市,西靠镇江市,隔江北望泰州市,东南临无锡市。常州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大都市等距相望,常州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市的水陆空交通条件都很好,京沪高铁京沪铁路苏南沿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沪宁高速公路等都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还有多条河网交织,水上交通有常州港,空中交通有常州奔牛国际机场

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长达3200多年,常州有文字记载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547年,寿梦将第四子季札封邑于延陵,此后曾经有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公元589年,隋文帝常熟县常州府,这是“常州”名称的由来。

常州西南部山区有茅山,宜溧山, 锅底山伍员山等。湖泊有洮湖滆湖。河流有京杭大运河武宜运河太滆运河南运河等。常州水网密布,有江南水乡之称。常州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湿冷,夏闷热,降水量主要在春夏两季。

2009年6月13日,亲家公带我去游览“天目湖”。天目湖位于常州溧阳市南边8公里处,因为属于“天目山”的余脉,故名“天目湖”。天目湖是一个东西窄而南北长的深水湖,是江苏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誉为“江南明珠”,“绿色仙境”。

天目湖的周围,现存许多历史文化遗址:有以春秋时代楚国人伍子胥命名的“伍员山”,有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读书台”,还有唐代名刹“龙兴寺”等。我们先在“天目湖宾馆”吃午餐,是当地著名的“鱼头”,其实我对于鱼类不太在行,吃不出什么特殊的味道。

午饭后,亲家公陪我进公园,下图是我在“天目湖山水园”大门前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天目湖山水园”标识牌前面的留影。

图1. 我在“天目湖山水园”大门前的留影

图2. 我在“天目湖山水园”标识牌前面的留影

下图是天目湖里的“假山流水”,再下图是天目湖里的游船码头。

图3. 天目湖山水园里的“假山流水”

图4. 天目湖里的游船码头

我们坐游船到龙兴岛去参观,下图是天目湖里“龙兴岛”的标识牌,再下图是龙兴岛上的小瀑布。

图5. 天目湖里“龙兴岛”的标识牌

图6. 天目湖里“龙兴岛”上的小瀑布

2009年6月14日,亲家公陪我去参加“西塘古镇”的旅游团。早上7点,旅游大巴从常州出发,上午10点,到达钱塘江大桥,桥长30多公里,往返穿行两次,让游客“尽饱眼福”。但是那天雾气太大,看不清楚,照相效果也不好,反正旅游公司也算是尽力了。

图7. 钱塘江大桥

当天上午11点,到达西塘古镇,开始了一天的游览。西塘古镇,属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北距上海90公里,西南距杭州110公里,西北距苏州85公里。西塘古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被列入申预备名单。

西塘古镇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唐开元年间(713-741),建马鸣庵。明宣德五年(1430),建嘉善县。明正德年间(1506-1521),称西塘镇。明嘉靖年间(1556),倭寇入侵,市集被毁,后渐东移。清乾隆年间(1773),设县丞署,清末废署。

民国初年实行地方自治,西塘镇为自治区公所。1930年,西塘为嘉善县第3区。1934年,撤销区建制,直属县政府,设镇公所。1937年,西塘沦陷为日占区。1949年,西塘解放,1950年,成立西塘镇政府。1951年,西塘镇为县直属镇。

西塘古镇的“倪宅”,位于烧香港南33-35号,倪宅前后共五进,前有廊棚,后有花园,正厅名为“承庆堂”。清末民初建筑。展馆用较丰富的实物,史料,照片,再现了倪天增的卓著功绩和公仆形象。

首先,导游带我们参观西塘古镇的“倪宅”,现在叫“倪天增故居博物馆”。下图是倪天增故居中的“承庆堂”,再下图是倪天增故居中的“书画室”,第三图是倪天增故居中的倪天增青铜雕像。

图8. 倪天增故居中的“承庆堂”

图9. 倪天增故居中的“书画室”

图10. 倪天增故居中的倪天增青铜雕像

然后我们去参观西塘古镇的“观音殿”(下图)和“财神殿”(再下图)。

图11. 西塘古镇的“观音殿”

图12. 西塘古镇的财神殿“财神殿”

下图是财神殿中的两位“门神爷”:关公(左)和敬德(右)。

图13. 财神殿中的两位“门神爷”

“宅弄”是西塘的一大特色,分为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陪弄”,122条“巷弄”交横纵错,构建了古镇的整体框架。下图是西塘古镇的“街弄”,再下图是“水弄”。

图14.西塘古镇的“街弄”

图15. 西塘古镇的“水弄”

“石桥”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内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24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下图是西塘古镇的“石桥”。

图16. 西塘古镇的“石桥”

“烟雨长廊”是西塘建筑最独特的标志。2000 多米的“烟雨长廊”,多数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所谓“雨廊”,其实就是带顶的街,沿河一侧还装设靠背长椅。雨廊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宽2-2.5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

下图是西塘古镇的“烟雨长廊”,由图可见,不论阴天下雨,还是阳光日晒,人们都可以在雨廊里走家串户,探亲访友,还可以沿街叫卖,讨价还价。还真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

图17. 西塘古镇的“烟雨长廊”

下图是在西塘古镇烟雨长廊中的“当街演出”。既可“帝王将相”,也可“才子佳人”。下面的当街演出,好像是“西厢记”之类的地方戏。

图18. 西塘古镇烟雨长廊中的“西厢记”

西塘古镇“巷弄”里的“巷”,有时非常狭窄,窄到一个人走都嫌拥挤。下图是西塘古镇“巷弄”的一个例子,窄巷子的人是亲家公。

图19. 西塘古镇的“巷弄”

当天午饭后,旅游大巴带我们从西塘古镇回到常州。

2009年6月15日,上午7点半,亲家公带我去游览“春秋淹城旅游区”。“春秋淹城旅游区”,分为5大区:“遗址”,“乐园”,“宝林禅寺”,“野生动物世界”,“传统商业街坊”。该景区全方位演绎春秋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

“淹城”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700余年的历史。1935年,我国考古学者第一次对淹城进行考察,确认淹城是古代居民的遗址。1986年,江苏省考古队对淹城遗址进行六年的考古发掘。最后认为,淹城是古吴国的一个军事城堡。

淹城为何方人士所居?这个问题目前考古界尚无定论。东汉的《越绝书-吴地传》和北宋的《太平寰宇记》说,该地区在春秋吴国时称延陵,是春秋晚期吴王梦寿第四子季札的食邑。季札不满阖闾刺杀王僚篡位,立誓“终身不入吴”,在自己封地延陵掘河筑城,称“淹城”。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建一个“独立王国”,“淹城”是淹留至死之意。但也有人推测,这里曾经有过一个淹国,淹城为都城,但此说缺乏足够的证据。关于淹城的来历,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谁,仍有许多不解之谜,有待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去揭示。

下图是景区的标识牌,再下图是进入景区的“鉴桥”,第三图是“中国春秋淹城”的大门。

图20. 春秋淹城遗址的标识牌

图21. 春秋淹城遗址的“鉴桥”

图22. “中国春秋淹城”的大门

下图是“春秋淹城博物馆”,再下图是博物馆里的“吴越圣贤”横匾。

图23. 春秋淹城博物馆

图24. 春秋淹城博物馆里的“吴越圣贤”横匾

下图是春秋淹城的“仰淹府”牌坊,再图是春秋淹城的“南北风画廊”。

图25. 春秋淹城的“仰淹府”牌坊

图26. 春秋淹城的“南北风画廊”

下图是淹城的传统商业街坊,再下图是淹城的野生动物世界。

图27. 淹城的传统商业街坊

图28. 淹城的野生动物世界

中午12点,我们结束了淹城的参观,回到家里吃午饭。下午,我自己出来去参观“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始建于唐代永徽年间,唐代初名“光福寺”,北宋年间改为今名。天宁寺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常州市的主要旅游景点。1983年,天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

下图是天宁寺的正门,再下图是“天宁禅寺”标识牌,第三图是天宁寺的“大肚弥勒佛”。

图29. 常州“天宁寺”的正门

图30. 天宁寺的“天宁禅寺”标识牌

图31. 天宁寺里的“大肚弥勒佛”

“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称“三世佛”,即正中的释迦尼佛,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殿的两侧墙上嵌有石刻的罗汉像518幅,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被视为寺中瑰宝。下图是天宁寺里的“大雄宝殿”。

图32. 天宁寺里的“大雄宝殿”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到天宁寺拈香顶礼,并亲笔题写“龙城象教”匾额。见上图中的“龙城象教”匾额。

2005年,在常州天宁寺之后,以仿古的唐宋风格复建佛塔“天宁宝塔”,佛塔共有13层,呈八角形布局,总高154米,为迄今中华佛塔之最高,亦是世界之最高。塔旁还有“金龙盘玉柱”。下图是“天宁宝塔”(左)和“金龙盘玉柱”。

图33. 天宁寺里的“天宁宝塔”(左)和“金龙盘玉柱”(右)

2009年6月16日,在亲家公的安排下,我们两人去做“无锡一日自助游”。我们一大清早7点半,就从家里去火车站,8点半从常州出发,9点半到达无锡。

无锡市,地处江南长三角江苏省部,太湖之滨。无锡东邻苏州,距离上海128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离南京183公里。北依长江,与泰州市隔江相望。无锡是长三角都市圈的成员之一,被誉为“太湖明珠”。

无锡不仅是传统的鱼米水乡,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以及现代乡镇民营企业的摇篮。从无锡走出的,有诸顾恺之钱穆钱钟书等诸多名流。还有以“寄畅园”,“蠡园”,“鼋头渚”等为代表的著名风景园林。

“无锡”一名的由来颇多,传播最广的观点,是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战国末年,秦国大将王翦攻破楚国后,率军进驻锡山。军士埋锅造饭时得到石碑,上书“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王翦说天下可以太平了。“无锡”地名便这样诞生了。

但近几年根据语言学家在音韵学方面的研究,无锡的地名可能来自古越族称呼。“无”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据语言学家考证,“无”为古吴语敬语的前缀,“无锡”的意思就是尊敬锡山的山神。

还有的研究表明,华夏的先祖伏羲氏起源于无锡古华山(今惠山),有的学者便据此推测说“无锡”为“伏羲”之古音译。还有的学者认为,周初泰伯到吴国后的首都古称“吴墟”,“无锡”因“吴墟”谐音而来。

无锡地处长三角,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很低。境内河网密布,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典型的鱼米水乡。无锡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无锡市的“鼋头渚”,位于城西南15公里的太湖之滨,为突入湖中一岛,因形似头故名。鼋头渚为太湖第一名胜,有太湖佳绝处等誉称。鼋头渚其名最早见于明代。清代无锡县令廖纶偕友人游览鼋头渚时,写下“包孕吴越”四个大字,镌刻石壁之上,气势磅礴。

鼋头渚山水雄伟,气象阔大,非人工模拟自然的传统造园手法所能匡范。当初在建园时,园主多以皇家宫苑为模式,并亲率工匠去北京看样仿造。建筑风格多为北式,连门窗花格都取官式,在江南诸园中确为独有的一例。

如今鼋头渚公园内拥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犊山晨雾,广福古寺等十数处景点。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没有到市内去参观,而是从火车站直接去鼋头渚,下图是鼋头渚公园的大门。

图34. 鼋头渚公园大门

进入大门之后,步步登高,下图是一个牌楼,上书“梯云直上”。

图35. 鼋头渚的“梯云直上”牌楼

下图是一个道教宫观“摘星亭”。

图36. 鼋头渚的“摘星亭”

鼋头渚近处湖中有三座小岛,称湖中三山。经过人工开发后,在岛上构筑具有道教色彩的“太湖仙岛”,此仙岛成为鼋头渚公园的一个新兴景点,引来很多游客前去游览。下图是“太湖仙岛”上,道教祖师“太上老君”的坐像。

图37. 鼋头渚太湖仙岛上“太上老君”的坐像

我们拾阶而上,步入“天街”,将去参拜玉皇大帝。下图是天宫里的“天街”。

图38. 鼋头渚太湖仙岛上的“天街”

下图是玉皇大帝的灵霄宫(左)和瑶池金母的西华殿(右)。

图39. 玉皇大帝的灵霄宫(左)和瑶池金母的西华殿(右)

下图是灵霄宫里“玉皇大帝”的巨大头像。

图40. 灵霄宫里“玉皇大帝”的巨大头像

下图是灵霄宫外的“神龟”。

图41. 灵霄宫外的“神龟”

鼋头渚并不是道教的独门天下,而是“各教并存”,下图是佛教的“大肚弥勒佛”。

图42. 鼋头渚里的“大肚弥勒佛”

下图是仿制的洛阳龙门石窟“芦舍那大佛”。

图43. 鼋头渚仿制的洛阳龙门石窟“芦舍那大佛”

下图是仿制重庆大足石刻的“巨大卧佛”。

图44. 鼋头渚仿制的重庆大足石刻“巨大卧佛”

下图是郭沫若手书的额匾“太湖佳绝处”。

图45. 郭沫若手书的额匾“太湖佳绝处”

古人高攀龙曾在鼋头渚处隐居,留有诗句“马鞍山上振衣,鼋头渚下濯足,一任闲来闲往,笑看世人局促”的诗句。后人将此史事刻于峭壁之上,字为“明高宗宪公濯足处”。下图是“明高宗宪公濯足处”的石刻(红色圆圈),再下图我在“明高宗宪公濯足处”的留影。

图46. 鼋头渚的“明高宗献公濯足处”

图47. 我在“明高宗献公濯足处”的留影

鼋头渚上有一灯塔,建于1924年,为轮船公司通航时,地方人士集资建设以作贺。后几经修葺,达到13米高度。下图(右)是鼋头渚灯塔,下图(左)是我在“明高宗宪公濯足处”的留影。

图48. 我在“明高宗献公濯足处”的留影(左)和“鼋头渚”灯塔(右)

在鼋头渚灯塔后边,有一幅刻石。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为秦敦世所书。另一面刻有“鼋渚春涛”四字,为刘春霖所书,他是清代最后一位状元。站在渚头,尽观太湖山水,波涛拍岸,远眺石壁上“横云”和“包孕吴越”等崖刻,气势磅礴,雄伟非凡。

下图是我在“鼋头渚”刻石旁边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鼋渚春涛”刻石旁边的留影。

图49. 我在“鼋头渚”刻石旁边的留影

图50. 我在“鼋渚春涛”刻石旁边的留影

从鼋头渚拾级而上,可到广福寺。广福寺原为南朝萧梁时期的峭岩寺,上山路旁有一勺泉,取“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之义。1921年,了道大师于此专宏净土,取“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峭岩寺更名为广福寺,下图是“广福禅寺”。

图51. 鼋头渚里的“广福禅寺”

当天下午3点半,我们赶上火车,4到半,回到常州,结束了“无锡一日自助游”。

2011年12月14日,我在广州结束“留交会”之后,回到美国之前,第二次来常州。这次的目的是看我的小孙子,他已经一岁半了,我还没见过。我儿说他已经满地跑了。下图是我抱着小孙子的合影,这是我们第一次的“祖孙同框”。

图52. 我抱着小孙子的合影

听亲家公说,苏东坡多次到过常州,常州现有“东坡公园”。我听到之后,马上决定去看看。东坡公园位于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古运河中的半月岛,两岛之间由一座古桥相连。公园内林木蔚秀,水清石奇,大运河绕园东流,使其更富江南景色。

相传苏东坡先后11次来过常州,并且终老于此。苏东坡曾乘船至此停泊。东坡公园就是他当年弃舟登岸入城之地。后来南宋有人为纪念在常州终老的苏东坡,建以示怀念。下图是我在东坡公园中苏东坡雕像前面的留影。

图53. 我在东坡公园中苏东坡雕像前面的留影

“仰苏阁”位于东坡公园内,建于1996年。2009年以来,相关工作人员到四川眉山,海南琼州,湖北黄冈等20多个城市寻访东坡足迹,搜集与苏东坡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画作品,存放在仰苏阁内展出。我当天也到仰苏阁去参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图是东坡公园里的“仰苏阁”,再下图是仰苏阁前康熙皇帝题写的“坡仙遗范”,第三图是仰苏阁下苏东坡的诗词刻石“大江东去”。

图54. 东坡公园里的“仰苏阁”

图55. 我在“坡仙遗范”题词旁边的留影

图56. 仰苏阁下的刻石“大江东去”

最后,让我们以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来结束这篇游记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安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ubin:
谢谢你的鼓励。
安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皖水游鱼:
谢谢你的仔细认真。
安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二胡一把刀:
我当时没有什么概念,都是亲家公安排的,不仅无锡市内没去,连太湖也没去全,但愿以后还有机会,谢谢你的建议。
fubin 回复 悄悄话 老兄图文并茂!
游水皖鱼 回复 悄悄话 查了一番,是杭州湾跨海大桥
游水皖鱼 回复 悄悄话 但我还是不清楚,这个钱塘江大桥“桥长30多公里”?
二胡一刀 回复 悄悄话 无锡是很好的地方,只玩一天太短了,至少应该再用一天参观锡山惠山和市区,尝尝无锡酱排骨之类的地方特色菜。常州没什么好看的。
安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游水皖鱼:
从常州到西塘不经过钱塘江大桥,是旅游公司专门带游客去参观钱塘江大桥。
游水皖鱼 回复 悄悄话 从常州到西塘要经过钱塘江大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