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务实小民

昨夜,多伦多冷月无声,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开通一个,权当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个人资料
务实小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看贾樟柯的访谈,也谈微信群

(2021-01-26 06:29:47) 下一个

近一段时间,文学城上有不少博文谈微信群

比如博主朱头山的 “微信让我们重逢,又永远地分别”

还有“断舍离 - 退出朋友圈”……

“微信群…….又另立中央”

都写得很好,入情入理,说出了不少网友的心理话,很多读者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此博文获赞无数,评论众多。

“同感!入群须谨慎,退群须果断,混群惹麻烦,离群好轻松!”

“都是这路子, 刚组群时,怀旧续情,好亲热..... 然后拉开两派论战时事,吵够了,伤了和气, 这群就安静了.....”

“写得好! 我也有同感,想退出同学群的,有些东西看了觉得浪费时间,不看又怕有什么信息错过。尚未能下最后决心。”

但是,话说回来,还没有退群的人毕竟还有很多。退不退群完全属于个人自由,没有对错,遵从内心就好!

这几天看了贾樟柯在朗读者中接受董卿的访谈,很有感触,和贾导一样,年轻的时候一心想着到外面闯世界,年纪越大好像越来越留念故乡,留念故乡的景物山水,留念故乡的人。---所以也想到在这里谈一下同学微信群。

也许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就我本人而言,我就比较幸运,挺享受在群的感觉,从来没有考虑过“断舍离”。

其实微信群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主体客体的吸引力/排斥力的对比不同而已。

作为主体而言,当事人会下意识掂量留群的利弊得失。

在我看来,同学之间毕竟是纯真年代的感情不可替代,也寄托着我们对故乡的牵念,对青春的回忆。历经时间考验,弥足珍贵!(特别是来自家乡的高中同学群。)

当然时光流逝,各自有不同的经历,际遇,继而兴趣不同,价值观有差异,看人看事的角度,方法,结论会天差地别,其实也很正常,偶尔出现辩论,争执甚至冲突,也没什么。但是毕竟有共同的底色,毕竟是在一个集体之内,不必深究太多,过后一风吹,求同存异就好。

而从客体来讲,微信群也是一个小组织,需要有人自觉自愿热心张罗,“插科打诨”,悉心维护,恰当管控,----既要有“油门” 也要有“刹车”,

少数热心同学的辛苦联络,热心张罗,无私奉献恰恰也是同学情谊的重要体现。

有人升职了,发财了,出书了,事业有成了,小孩上名校了,

家里出状况了,有困难了……该祝贺的祝贺,能帮助的尽力帮助, 正如贾樟柯访谈中谈到的,这就是“人情”啊!虽然世俗,但是很真实,很接地气!他以前就很排斥这些,“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觉得这些俗事很浪费时间,但是很多年以后,开始“返璞归真”。

至于说,有人在群里吃瓜,扯淡,语重心长送鸡汤,不厌其烦忆往事,无聊低俗讲段子,一本正经说废话,明里暗里臭显摆,咄咄逼人发意见,夹枪弄棒争观点…….其实只要你不要太较真,也不是多大的事。不管怎样,同学群至少还是知根知底的,不带多少面具的,没有那么多恶意的。更应该看到同学们可爱的一面,温馨的一面,自己也需要多一些包容和克制。顶多就是赔上一点点时间吧。

想想大家在素昧平生的网上都那么愿意花那么多时间,为什么对多年的老同学就那么计较呢?

(无非是感觉舒服不舒服的问题,自不自由的问题。其实反躬自问,我们会不会下意识觉得生活上观点上优越而不够在意别人?我们是不是不够包容和克制?我们是不是过于较真,不够圆融?都一把年纪了,没有积累多少耐心、气量、智慧,反而增加了固执己见和好为人师!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依然缺乏娱乐精神和幽默感,一言不合就抬杠,三句不合就要退群,受不了一点委屈和误解。)

另外,同学群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也很重要,特别是“有朋自远方来”,借这个机会,一帮老友,聚一聚,喝一喝,叙叙旧,扯一扯,拍拍照分享到群上,共同接受时间的冲刷和洗礼。聚到一起不容易,多看看同学们暖心的一面,淡化那些矛盾和不愉快的东西。

当然,我们对微信群也不能期望值过高,但是生活的智者恰恰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像之后仍然热爱它!

还有,就是微信群这个小组织的“刹车”问题。

有人讲话讲出格了,做过分了,需要有一定威信的人出来管控,和稀泥,“平息”怒火和争端。敏感话题,禁忌话题少讨论,不能任由事态发展,免得伤了和气。

这个有一定威信的人(可能是几个人),不一定是班上官当得大的,钱赚得多的,学术成就高的,而是做人到位的,一直以来对班级对大伙做事多,贡献大的,这种威信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谁封的。一个团结的集体、暖心的集体一定有这样的几个人,热心肠,讲义气,有担当,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维护集体,管控矛盾。

在我看来,人,不管走得多远,总还是希望有这样的集体,你在意他们,他们(至少其中相当部分的人)在意你,为你守候,彼此牵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